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逍遥散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曾用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机制,并观察逍遥散对MAFLD模型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逍遥散各组成味药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Gencards、OMIM数据库获取MAFLD疾病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喂食蛋氨酸及胆碱缺乏(MCD)饲料构建MAFLD小鼠模型,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178mg·kg-1·d-1)或逍遥散低、中、高剂量(1.437、2.874、5.748g·kg-1·d-1)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HE染色考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GS2、ESR1、NOS2及PPARG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筛选得到逍遥散治疗MAFLD的作用靶点有133个,核心成分主要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猪苓酸C等,关键靶点为PTGS2、ESR1、NOS2及PPARG等,主要的生物学通路为与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及山柰酚与PTGS2、ESR1、NOS2及PPARG等均有较强的结合。体内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各组小鼠AST、ALT、TG、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均得到改善;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小鼠PTGS2、ESR1及NOS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PAR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PTGS2、ESR1、NOS2及PPARG等靶标,IL-17信号通路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治疗MAFL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芪-川芎药对治疗脑卒中的药理机制。方法 通过多个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调研检索黄芪、川芎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以CTD在线分析平台挖掘脑卒中的相关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脑卒中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合并获取核心网络,并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黄芪、川芎中49个有效化合物,靶点蛋白272个,核心靶点蛋白39个,KEGG富集通路10条。作用通路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结论 黄芪-川芎药对中槲皮素、山柰酚等化合物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治疗脑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覆盆子作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成分、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GeneCards、OMIM、TTD、DisGeNET等数据库并查询文献报道资料收集覆盆子的活性成分及靶点、疾病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活性成分–靶点和绝经后骨质疏松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构建,通过R Studio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覆盆子有效成分16个,其中包括β-谷甾醇、熊果酸、覆盆子素A、谷甾醇、覆盆子素B、鞣花酸、齐墩果酸等为覆盆子作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核心成分,筛选出白蛋白(ALB)、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雌激素受体α(ESR1)、Harvey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HR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等核心靶点,并富集得到多条GO功能和KEGG通路,如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且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覆盆子可能通过多个成分、多个靶点、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构建升麻Cimicifugae Rhizoma化学成分-靶点-代谢信号通路网络,探讨其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PharmMapper获取升麻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将其与乳腺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升麻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进一步利用靶点-成分反向筛选得到治疗乳腺癌的升麻潜在活性成分;通过GeneMANIA数据库获取间接靶标和“蛋白-靶点”互作网络,并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筛选关键靶标;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使用分子对接将潜在活性成分和关键靶标配对,以证实前期靶标筛选和反向药效团匹配的可靠性;通过DAVID网站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利用R语言和在线绘图网站(omishare tools)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获得升麻潜在活性成分共68个,与乳腺癌相关疾病靶点48个,关键靶点为ESR1、SRC和HRAS。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484条,细胞组成(CC)条目7条,分子功能(MF)条目75条。KEGG通路富集筛选获得到2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标与升麻潜在活性成分匹配性较好。结论 升麻主要通过作用于ESR1、SRC、HRAS等靶点,调节癌症通路、蛋白多糖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起到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抗氧化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实验对肉苁蓉中主要苯乙醇苷的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取分布于中国的5种肉苁蓉属植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CoolGeN和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苯乙醇苷抗氧化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3.6.1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肉苁蓉苯乙醇苷、苷元和结构类似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采用分子对接评价上述成分与重要靶点的结合能力,为药物的靶点预测和验证提供基础。结果 筛选得到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共71个,潜在作用靶点114个,进一步筛选抗氧化相关靶点,发现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44个靶点与抗氧化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述靶点涉及催乳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等51条通路。4种苯乙醇苷、苷元和结构类似物均能够清除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并且与靶点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苯乙醇苷可以通过调节GSTP1、EGFR、MAPK1等靶点发挥抗氧化作用;苯乙醇苷的抗氧化作用与结构中的咖啡酰和3,4-二羟基苯乙醇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大黄肝毒性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检索大黄活性成分及文献获取潜在肝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人类肝毒性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将Venn图获得成分与疾病共同靶标进行(PPI)网络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大黄成分–肝毒性作用靶点”网络,并且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KEGG)通路富集。将部分肝毒性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取大黄潜在肝毒性成分21种,对应靶点724个,人类肝毒性相关靶点957个,大黄与肝毒性的共同靶点151个,核心成分可能是大黄酸、大黄酚、β-谷甾醇、大黄素-1-O-β-D-葡萄糖硫苷、大黄素甲醚二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等,关键靶点可能是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等。KEGG通路显示癌症通路、前列腺癌通路等可能在大黄肝毒性中起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大黄肝毒性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良好。结论 大黄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导致肝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枸杞子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曾用名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获取枸杞子的活性成分,设定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并筛选出枸杞子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Cards数据库筛选出枸杞子治疗MAFLD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枸杞子活性成分45个,MAFLD差异基因1 656个,交集靶点87个,涉及60条通路,可能通过AKT1、IL6、IL1B等关键靶蛋白,参与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表达、RNA聚合酶Ⅱ特异性转录、肽链内切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枸杞子可能通过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MAFLD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MAFLD的作用。结论 枸杞子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MAFLD。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二味杜仲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获取二味杜仲汤包含的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二味杜仲汤各成分作用的靶点;使用Drugbank、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绝经后骨质疏松相关靶点,将药物作用的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得到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取网络中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3.8.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利用Vina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到25种有效成分,主要为牛蒿素(vulgarin)、伞形花内酯(7-hydroxycoumarin)、阿魏酸(ferul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 C)、哈巴俄苷(harpagoside)等;药物与疾病共有278个靶点,核心靶点有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等。二味杜仲汤涉及到的生物过程有细胞对肽的反应、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激素水平的调节、细胞对脂质的反应,KEGG富集分析得到的通路主要有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结论 二味杜仲汤可以通过vulgarin、7-hydroxycoumarin、ferulic acid等成分与ALB、TNF-α、AKT1、等靶点产生相互作用,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EGFR等通路实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增液汤中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分、靶点及通路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AT-MAN)数据库获取增液汤的作用靶标基因,采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利用BiNGO和MCODE插件对相互作用的靶基因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和聚类分析,借助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对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增液汤中23个药效成分作用于268个潜在靶点,聚类分析862个GO生物过程得到物质合成代谢、氧化应激、细胞离子平衡、炎症反应、凝血调节等23个子簇。KEGG信号通路富集主要涉及代谢、神经递质、氨基酸合成、信号转导、心血管和其他等6大类22条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增液汤活性成分、靶点及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为其临床治疗价值拓展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依据,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化肝煎“异病同治”失眠、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中药化合物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取化肝煎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TTD数据库获取化肝煎治疗失眠、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化肝煎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Venny软件得出相关交集基因。基于Cytoscape软件绘制化肝煎-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获得核心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平台工具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化肝煎主要活性成分与疾病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化肝煎化学成分56个,疾病靶点:失眠438个,慢性萎缩性胃炎868个,胃食管反流病4 252个,以及20个药物成分和疾病共同靶点。PPI网络中关键蛋白排名靠前的靶点为IL6、NCF1、PTGS2、CRP、MPO、PPARG、TNF等。获得GO富集分析结果排名靠前的有452种生物过程(BP)、19种分子功能(MF)、6种细胞组分(CC),KEGG信号通路主要有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化肝煎治疗失眠、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涉及TNF、IL6、PTGS2、PPARG、CRP等为代表的核心靶点,其实现异病同治的作用可能与脂质信号通路调控炎症、细胞因子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化橘红抗酒精性肝损伤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化橘红的有效成分以及成分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TTD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基因信息,借助韦恩图选取活性成分靶点以及疾病靶点基因的交集获取化橘红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采用Cytoscape软件得到核心靶点网络图;最后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基因百科全书(KEGG)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得到10个有效成分、98个成分靶点基因和1 531个疾病靶点基因,两者取交集后获取67个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最终得到肿瘤蛋白p53(T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转录因子AP-1(JUN)、蛋白激酶B1(AKT1)5个核心靶点。GO分析和KEGG分析分别获得过氧化物酶体等50条目和脂质、动脉粥样硬化等20条信号通路。结论 化橘红可通过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发挥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进而抑制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CNKI、PubMed、Drugbank、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平台检索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肿瘤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构建网络互作(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基因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得到冬虫夏草22个化合物,86个抗肿瘤共同靶点,主要包括环加氧酶(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胱天蛋白酶3(CASP3)、JUN基因等关键靶点。GO分析与KEGG通路结果显示,冬虫夏草抗肿瘤涉及到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PPAR、花生四烯代谢、5-羟色胺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将关键化合物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冬虫夏草抗肿瘤可能的前5个主要活性成分11,14-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黄豆黄素、胆甾醇和豆甾醇与关键靶点PTGS2、PTGS1、PGR、HMGCR和CNR1均能自发结合。结论 初步探讨了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及相关通路,发现冬虫夏草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抗肿瘤,为后期实验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苍术-玄参药对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分析平台(TCMSP),获得苍术、玄参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并借助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苍术-玄参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TTD数据库中检索抗2型糖尿病靶点,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分析,构建抗2型糖尿病靶点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中的Merge功能与活性成分-靶点融合,获得苍术-玄参药对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苍术-玄参药对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进一步研究苍术-玄参药对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结果获得具有类药性、口服吸收良好的成分27个,苍术-玄参药对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10个,包括PTGS2、DPP4、PTGS1、NR3C2等。KEGG分析得到与苍术-玄参药对抗2型糖尿病作用有关的通路6条,关键通路包括脂肪细胞脂解调控通路、PPAR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AMPK信号通路等。结论苍术-玄参中的活性物质主要通过作用于PTGS2、DPP4、PTGS1、NR3C2等靶点协同治疗2型糖尿病,为深入剖析苍术-玄参药对复杂体系,阐释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复杂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黄蜀葵花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ETCM、HERB数据库结合文献报道,筛选黄蜀葵花活性成分,并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库.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制首乌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收集制首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相关的靶点。用Venny图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且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利用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肝毒性。结果 分别获取制首乌活性成分30个,肝毒性相关靶点527个,制首乌活性成分与肝损伤的共同靶点48个,包括JUN、MAPK1、CYP3A4等。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135条相关信号通路,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可能在制首乌肝毒性中起关键作用。体内实验表明,炮制后的何首乌肝毒性有效减轻,以九蒸九晒法效果最好。结论 制首乌肝毒性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九蒸九晒法制首乌引起肝毒性的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木糖-邻苯三酚结合物(XP)改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潜在靶点,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XP的作用靶点,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检索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潜在靶点。利用DAVID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抗氧化剂XP改善脂多糖致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选取degree值排名前10位的核心靶点和抗氧化剂XP作为受体蛋白和配体小分子,使用Schrödinger软件包进行受体和配体的分子对接,并开展核心靶点相关生物学通路的验证实验。结果 共筛选得到XP改善脂多糖致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作用靶点111个,其中核心靶点为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1(Akt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3)、酪氨酸激酶C(SRC)、雌激素受体1(ESR1)、90kDa热休克蛋白αA1(HSP90AA1)、V-Ha-Ras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HRAS)、细胞周期素D1(CCND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GO富集分析筛选出生物过程271条,细胞组成60条,分子功能100条;KEGG富集到生物学通路119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XP与核心靶点均能够较好的结合。实验结果表明,XP可以显著改善脂多糖致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肾功能指标升高和肾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上调肾脏组织中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相关。结论 XP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生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筛选生姜主要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相应靶点蛋白名称进行转化为基因名,经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网络图;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中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获取RA疾病靶点,制作韦恩图获取生姜药物成分和RA共同靶点,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与靶点的潜在结合活性。结果 获取生姜5个成分及55个潜在靶点,RA疾病4 836个相关靶点,生姜与RA共同靶点26个,PPI网络中自由度靠前的3个靶点基因为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分别得到185个结果和59条信号通路。结论 生姜治疗R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效应,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这可能通过PTGS2、JUN、CASP3等靶点调控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作用治疗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