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两年内先后三次发生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例报告马云,董庆华,周永涛,骆宗琼北京儿童医院(100045)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后多数患儿可获得免疫力,很少复发。短期内连续三次发生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暴脑)之病例更属少见。国外有些学者曾报告暴脑的...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其发病率占各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首位。病死率一般在5~20%,而且还有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所以,做好流脑的防治,对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对于抓革命、促生产,是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磺胺类药物及抗菌素相继应用于临床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愈率已有显著提高,平均病死率已降至3~5%。死亡病例绝大多数均属于暴发型病例,故如何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暴发型病例,为进一步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诊断一、流行情况:本型除偶见于散发病例外,多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高潮时发现,发病月份以12月至5月间为多,发病率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2~4%。二、临床症状:可分为下列三型:(一)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即华佛氏综合征),(二)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是急性传染病。致病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经鼻咽部侵入血循环,最后局限于脑和脊髓膜,在各种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中占首位。本病属脑膜炎球菌病,该病除流脑和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菌血症外,还包括上、下呼吸道、关节、心包、眼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病情轻重取决于细菌数量及毒力强弱,更重要的是与人体防御功能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在慢性病人可因脑室孔阻塞,出现脑积水。本病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通过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上以急剧发病、发热、上呼吸道炎症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一般比较容易,但常有非典型的表现,可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三年来我们在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中,曾经遇见一些非典型病例,现仅就其中记录较完整者分类报告如下。本文报告的病例基本上都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即具有:①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②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所见,且未检到其他致病菌;③脑脊液或瘀斑涂片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参考:①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季节发病;②有出血性皮疹;③对磺胺嘧啶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春天多风,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儿童免疫力低,防护意识差,因此容易受到一些传染病的侵袭。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经呼吸道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6岁以下儿童患病率最高。患儿从感染病菌到发生临床症状,潜伏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也可全年散发。暴发性流脑不及时抢救会严重威胁生命。结论在治疗上采取抗菌药物、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剂以及重症监护等综合措施抢救,病死率进一步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暴发型流脑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主要病因是由脑膜炎双球菌的内毒素引起全身小血管痉挛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和血管内弥漫性凝血所致的休克、细菌的内毒素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脑炎实质的炎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分四型: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败血症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少数患者起病更急剧,病情变化迅速,病势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h内危及生命,病死率高。近10年我们收治了24例8个月以内婴儿流脑患儿,暴发型占多数,病情重,死亡率高,应该引起对小婴儿流脑的足够重视,本文从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球菌脑膜炎)是由奈瑟属脑膜炎球菌经呼吸道传播。近年仍有散发病例。本文主要介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严重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普通型、暴发型及慢性型。其中暴发型流脑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有的发病后24 h内即可死亡[1]。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散发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17岁,"发热伴意识障碍4 h"  相似文献   

13.
湿性疗法结合整体干预治愈全身41处伤口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儿童为易患人群,每年春季是高发期,其中爆发型流脑由于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而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其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表现为三个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暴发型少数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甚至6小时之内危及生命,此型病死率达50%,婴幼儿可达80%。并发症比较少见。我科于2005年5月12日收治一例爆发型流行性脑脊髓炎患者,经过8天的治疗病人脱离危险,但合并了左膝滑膜炎,经过适当有效的护理,病人住院15天,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erebo-spinal meningitidis,CSM)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以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建国以来黑龙江省每年都有流脑发生和流行,自1982年全省开始应用流脑多糖菌苗以来,流病发病率始终呈下降趋势,流行特征也发生了变化.为研究和掌握我省流脑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和消除流脑策略提供依据,现将黑龙江省1995~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冬春季节多见。病人起病急,开始有发热、全身瘫软不适,常以感冒求医,数小时后体温迅速升至40℃,伴头痛、呕吐。病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上以突起高热、头 痛、呕吐、皮肤黏膜淤斑及脑腺刺激征等为特征.常见于冬春 季.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8年2月深圳市发现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病原学研究资料,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治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GB16884—199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的方法,进行常规分离培养、APINH生化鉴定卡鉴定、血清学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实时荧光PCR试验,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经实验研究证实,临床收集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阿齐霉素、咪诺环素、氯霉素、利福平、氨苄西林、青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曙唑耐药。结论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少见,提示应加强流脑的病原学监测和脑膜炎奈瑟氏菌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近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菌群变迁、临床表现及特点、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方法 对流脑疑似病例,通过脑脊液及急性期血液分离脑膜炎奈瑟菌、PCR检测急性期血清或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菌的DNA特异片断进行确诊.对临床确诊及病原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分型,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尤其对抗生素的疗效.结果 7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确诊),其中3例脑脊液经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出C群脑膜炎奈瑟菌基因核酸片断,而同时送检的血清标本,则未检出脑膜炎奈瑟菌基因片断.脑脊液及血液细菌培养均未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结论 九江地区有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散在发生.脑膜炎奈瑟菌基因核酸检测方法 可以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心功能不全为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流脑)休克难逆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在近几年来收治的216例暴发型流脑患者中,有121例伴发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