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增加(P<0.05);观察组JOA评分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镜孔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1.23±3.23)ml、(89.71±5.30)min、(4.50±1.01)d、(0.77±0.32)cm,其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其余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指导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功能障碍评分、腰椎功能改善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低,腰椎功能改善评分较对照组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佳,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轻功能障碍,降低疼痛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阳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手术优良率、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脊椎不稳情况);术前、术后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价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术后第1天、1个月及2个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3%)较对照组(12.50%)低(P<0.05);观察组术后ODI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可通过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以提高手术优良率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85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疼痛(VAS)评分、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SF-36评分手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开窗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根据其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椎板开窗术治疗,研究组54例患者接受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创伤性小,患者疼痛轻微,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经皮组和小切口组,每组99例。小切口组施行小切口开窗术治疗,经皮组施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评分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经皮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小切口组,P0.05;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窗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照组行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腰腿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椎功能[(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4])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小、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的优点,患者腰腿痛缓解与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较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益痹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收治的 8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 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益痹汤联 合 经 皮 椎 间 孔 镜 下 髓 核 摘 除 术 治 疗 。 比 较 两 组 治 疗 效 果 、致 炎 因 子 水 平 、疼 痛 情况、腰椎功能、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 -1β ( IL-1β )、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白细胞介素 -6( IL-6 )、前列腺素 E 2 ( PGE 2 )、 5- 羟色胺( 5-HT )水平及 Oswestry 评分、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的腰椎功能评估量表( 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腰椎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义( P<0.05 )。 结论:使用益痹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 ,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其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ODI评分(42. 19±5. 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 28±8. 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术后感染、脊柱畸形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其疼痛率,其功能障碍得以显著缓解,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经后路椎...  相似文献   

13.
石雪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61-6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了我院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住院1周出院,术前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为(5.88±1.65)分,术后为(2.25±0.37)分,疼痛明显减轻(P<0.05),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韶秀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较经济等优点,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指导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系统、科学的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安徽省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VAS、JOA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术效果优29例,良1例,中1例,差1例,JOA评分的优良率为93.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腰椎功能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但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能获得理想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但前者较后者更具微创性,患者恢复更快更好,并发症少,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盐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两组患者均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观察组实施PTE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髓摘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医药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腰痛症状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髓摘除术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20例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PELD治疗,研究组60例联合应用PELD和臭氧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JOA及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进一步促进髓核的固化,减少复发,提高椎间盘内压的下降效果,促进神经根水肿粘连的改善,进而明显减轻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按手术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7月接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分别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手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