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甲氟哌酸、氟哌酸及头孢氨苄对感染小鼠体内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No.9。绿脓杆菌No.9、克雷白氏肺炎杆菌No.132和痢疾杆菌No.14,甲氟哌酸的ED_(50)(mg/kg)分别为0.48。17.42、2.94和1.36;而氟哌酸分别为0.76、25.96、3.71和1.48。西药ED(50)t检验除痢疾杆菌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相同剂量甲氟哌酸和头孢氨苄治疗感染小鼠,保护率前者为≥90%,后者为0(P<0.01)。证实甲氟哌酸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小鼠感染的保护作用优于氟哌酸,明显优于头孢氨苄。  相似文献   

2.
甲氟哌酸又名甲磺酸培氟沙星,临床上习惯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我们采用甲氟哌酸治疗呼吸道感染,并与头孢唑啉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00例呼吸道感染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痰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男58例,女42例,...  相似文献   

3.
甲氟哌酸治疗细菌性感染35例疗效分析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冯光兰州医学院汪晓梅,董根喜甲氟哌酸(Pefloxacin)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仅对G+球菌,G-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且有更强的内在活性,以其抗菌谱广,血药峰值高,显效时间长,在组织和...  相似文献   

4.
比较甲氟哌酸,氟哌酸及头孢氨苄对感染小鼠体内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No.9。绿脓杆菌No.9、克雷白氏肺炎杆菌No.132和痢疾杆菌No.14,甲氟哌酸的ED50(mg/kg)分别为0.48。17.42、2.94和1.36;而氟哌酸分别为0.76、25.96、3.71和1.48。两药ED50t检验除痢疾杆菌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相同剂量甲氟…  相似文献   

5.
对以M_1型为优势的耐氯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伤寒菌株引起的220例伤寒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观察,发现氟哌酸、氟哌酸与甲氧苄氨嘧啶、氟哌酸与庆大霉素联台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氯霉素或含氯霉素的联合治疗组。采用氟哌酸治疗无严重全身毒副反应,未见复燃或复发病例,费用亦经济。一般病例单用氟哌酸即可,重症病例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在广泛存在耐药菌株流行的情况下,应首选氟哌酸治疗伤寒。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炎痢停片中甲氧苄氨嘧啶和氟哌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炎痢停片系复方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菌痢、尿路感染等。其主要成分为甲氧苄氨嘧啶(TMP)、氟哌酸。两者的分别测定曾有报道,但同时进行检测未见报道。鉴于两种成分紫外吸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甲氟哌酸针剂治疗呼吸系统27例和泌尿系统22例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观察,临床总有效率73.5%,49例患者细菌培养为阳性,治疗后43例转阴,细菌转阴率为87.8%。共分离出致病苗条32株,治疗后25株消除,消除率为78.1%。  相似文献   

8.
陈林  王其南 《重庆医学》1993,22(6):327-328
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氟哌酸、氟啶酸、甲氟哌酸、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对23~30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及52~87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发现,氟哌酸、氟啶酸和甲氟哌酸对MRSA的MI(90均为16mg/L,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对MRSA的MI(90均为2mg/L。氟啶酸、氟哌酸和甲氟哌酸之间有明显的交叉耐药,但与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有交叉耐药现。5种氟(?)酮类抗菌药对MSSA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_(90)为0.125~2mg/L。  相似文献   

9.
氟哌酸为氟吡酮酸类广谱抗菌素,内服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尿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外用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应用氟哌酸胶囊(湖北五三制药厂生产,100mg/粒)外用治疗外伤感染25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控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AS)在医院内流行和发生医院内感染,方法:对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鉴定以确定MRAS,并对其作各种抗菌素药敏试验。结果:46株金葡菌中检同36株MRAS痰液检出率最高为83.3%,30株为医院感染株:药敏实验证实MRAS对万古霉素,丁氨卡拉霉素,氟哌酸等较敏感,结论:万古霉素,丁氨卡拉霉素,氟哌酸对MRAS有较大抗菌作用,是治疗MRAS感染的首  相似文献   

11.
氟哌酸在某些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贾芳洁河北省保定市第一棉纺织厂职工医院(071053)氟哌酸是一种合成抗菌药,属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组织分布好和易渗入细胞内等优点,临床上除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外,还可用...  相似文献   

12.
氟哌酸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哌酸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干扰杨冰冰(辽宁省人民医院药剂科)李红玉(锦州医学院)氟哌酸为较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等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常常与氨茶碱联合应用。氨茶碱治疗指数低,鉴测其血药浓度己成为常规。由氨茶碱与氟哌酸的最大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淋病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把观察对象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行两种治疗方案,甲组应用大观霉素肌注,次日氟哌酸口服;乙组应用大观霉素肌注,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甲组治愈率100.0%,乙组治愈率77.3%。结论用大观霉素肌注加氟哌酸口服是治疗女性生殖道淋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氟哌酸伍用三金片与氟哌酸、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4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在32岁±8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氟哌酸伍三金片组用氟哌酸200mg,每日3次;三金片3片,每日3次,疗程10.4d±2.5d。氟哌酸组用氟哌酸200mg,每日3次,疗程11d±2.5d。氧氟沙星组用氧氟沙星100mg,每日3次,疗程10d±2d。结果: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4%和71%(P<0.05);致病菌总清除率分别为87%、50%、90%(P<0.05);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氧氟沙星组较高。结论:氟哌酸和三金片伍用治疗泌尿系感染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费用低。  相似文献   

15.
肖永红  黄传昆 《四川医学》1991,12(4):196-198
42例经血或骨髓培养证实的耐药伤寒,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每日5~6g,并加用庆大霉素每日16~24万U,疗程14~21天。4组治疗组分别给予氟哌酸0.3~0.4g每日3次,甲氟哌酸0.4g每日2次,氟嗪酸0.3g每日2次,环丙氟哌酸0.4g每日2次治疗,疗程14天。5组的治愈率分别为33.3%、 25%、83.3%、100%和87.5%。30株仿寒杆菌时氟霉素敏感率为10%,氨苄青霉素为20%,氟嗪酸96.7%(MIC_(90)为1μg/ml),氟哌酸、甲氟哌酸及环丙氟哌酸均为100%(MIC_(90)分别为2μg/ml、1μg/ml及0.25μg/ml)。  相似文献   

16.
培氟沙星(pefloxaein;又名甲氟哌酸)为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临床分离的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及阳性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该药血药浓度较高,T 长,体内组织液中分布广,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报告1990年3月至1991年3月采用太原制药厂提供的培氟沙星治疗肠道、泌尿生殖系、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40例。  相似文献   

17.
α2-巨球蛋白和氟哌酸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实验研究鲍玉洲马珍陈勤周绪华周全蔡润芳韩秀娴周在咸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溃疡是眼科目前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势凶猛,发展迅速,一经感染,往往导致失明[1]。作者采用α2-巨球蛋白(α2M)和氟哌酸局部联合...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临床分离的243株11种眼部病原菌进行氟哌酸及一组眼科常用抗菌剂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谱及敏感率氟哌酸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抗生素(Ridit 值 X~2=309.4,X~2(5)=16.75,P<0.005),依次为:氟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氟哌酸与庆大霉素同样有效,而对于金黄色萄葡球菌尤其是醋酸钙不动杆菌,氟哌酸的抑菌效力比庆大霉素强。结合其良好的组织分布和低毒特性,氟哌酸不失为治疗眼部表浅感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比较氟哌酸、加替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以探讨加替沙星在治疗尿路感染上的临床应用。②方法 200例 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加替沙星观察组100例,0.4g,口服,每日1次;氟哌酸对照组100例,0.2g,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 为7天或14天。③结果 加替沙星组和氟哌酸组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6%(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6%和82%(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和10%,实验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④结论 加替沙星在治疗尿路感 染中较氟哌酸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新型抗菌药,作者使用国产氟哌酸(NFX)、氟啶酸(ENX)、甲氟哌酸(PFLX)、环丙氟哌酸(CPLX)和进口环丙氟哌酸(悉复欢)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感染1071例,效果良好。为了更合理地使用该类药物,将其毒副反应总结如下:①主要副作用以消化道症状,如纳差、恶心、胃部不适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