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观察美蓝对内毒素性休克血压的影响,作者通过动物实验后发现,对照组大白兔静注生理盐水前后,平均动脉压、血浆环磷酸鸟着、心钠素均无差异(P>0.05);而实验组休克大白兔经静注美蓝前后比较,平均动脉压升高(P<0.01),血浆环磷酸写音(P<0.05);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平均动脉压和血浆环磷酸鸟着水平亦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血浆环磷酸鸟普值升高与内毒素性休克时的低血压、低循环阻力有关,提示美蓝的应用可有效地抑制体内可溶性鸟音酸环化酶,使休克的大白兔血浆环磷酸鸟着值下降,血压上升,并具有桔抗一氧化氮的作用,结果提示美蓝有可能作为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章云涛  王锡田 《新医学》1998,29(8):404-405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方法:将59例高血压和26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茶多酚300mg每日3次和阿司匹林8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两线的血浆血栓素B2水平降低(P〈0.05,P〈0.01),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比值升高(P〈0.05)。两线的作用相近;而6-酮-前列腺素F1α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的平均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用6-羟多巴胺(6-OHDA)抑制交感神经释放神经肽Y(NPY)的作用,观察内毒素血症时NPY对大白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和总末梢血管阻力(TPR)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NPY释放后再给予内毒素时,血浆中NPY含量上升24A%,同时动物的MAP和TPR与内毒素血症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约9.5%和13.7%(P均<0.05)。注射外源性NPY后,MAP、CO和CVP与内毒素血症对照组相比,则分别升高34.6%、15.6%和156.5%(p均<0.01),而TPR则比单纯抑制NPY组升高32.5%(P<0.;01)。另外给予致死剂量内毒素后,动物的存活时间为50.70±9.17min;同时给予6-OHDA时,动物的存活时间则延长至176.60±48.30min(P<0.01)。提示内毒素血症早期,血浆中NPY含量的升高参与了血流动力学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王蓉美  贾振喜 《华西医学》1995,10(2):128-129
本文观察了1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应用蝮蛇抗栓治疗前后血中过氧化脂质(LPO),还原谷胱苷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病人比较,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治疗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GSH含量升高明显(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LPO活性两组病人亦均有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3%,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大黄对大鼠肠粘膜及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目的:研究大黄对肠粘膜及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用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内毒素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以荧光标记白蛋白和小肠湿/干重比值检测内毒素性休克肠血管通透性,以血浆内毒素含量来衡量肠粘膜通透性。结果:内毒素能引起小肠组织明显水肿,其湿/干重比值显著增高,同时明显提高肠血管壁对荧光标记白蛋白的通透性;而大黄能减轻肠壁水肿和湿/干重比值(内毒素组为3.75±0.68,大黄组为1.66±0.33,P<0.01),降低肠血管通透性〔小肠组织荧光标记白蛋白含量:内毒素组为(1.254±0.117)μmol/g,大黄组为(0.900±0.071)μmol/g,P<0.01〕。低血容量性休克能破坏肠粘膜屏障,提高肠粘膜对内毒素的通透性,而大黄可明显降低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肠粘膜通透性,抑制肠道内毒素的吸收〔血浆内毒素含量:休克组为(0.557±0.069)EU/ml,大黄组为(0.345±0.055)EU/ml,P<0.01〕。结论:大黄能保护肠粘膜屏障,抑制肠道内毒素吸收,降低肠粘膜及肠毛细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心脏骤停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含量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制作家兔心脏骤停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肺复苏后各时相血浆ET、CGRP、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 动物在心脏骤停及复苏即刻血浆ET含量明显变化(P〈0.05),而血浆CGRP水平降低(P〈0.05),复苏后0.5小时血浆ET明显升高(P〈0.01),复苏后2小时血浆ET、CGRP均较复苏前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 在心脏骤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T、CGRP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可能是一种调节机制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袁衡新  郑振声 《急诊医学》1995,4(3):140-144
胸部按压放松期辅以体外膈肌起搏(EDP)和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的双泵复苏术(EDCPR)对8条犬室颤1分钟后,随机先后予以标准心肺复苏术(SECPR)和EDCPR进行自身对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EDCPR较SECPR显著提升主动脉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1)。而右房舒张压平均值未显著性升高(P〉0.05)。冠脉有效灌流压(CPP)显著增加(P〈0.01)。提示EECP使动脉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患者多头自控射频仪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经间砂自动控制射频治疗仪治疗前后,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结果显示HCC患者CD4^+细胞降低(P〈0.05),CD8^+细胞升高(P〈0.05);IgG、IgA、IgM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地明显变化,治疗后,CD4^+细胞升高(P〈0.01),CD8^+细胞降低(P〈0.05),IgG,IgA,IgM的含量稍微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HCC患者经自动控制射频治疗仪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创伤后肠源性感染导致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血浆氨基酸谱变化及Re型内毒素抗血清对其变化的影响。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结果:自伤后24h始,实验组动物各时点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伴有血浆谷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显著增加及支链氨基酸的显著降低(P<0.01~0.001)。治疗组动物血浆内毒素水平及氨基酸浓度仅于伤后24h发生显著变化(P<0.05~0.01)。研究结果提示:家兔血浆内毒素变化与血浆氨基酸改变有显著相关性。Re型内毒素抗血清具有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改善氨基酸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9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心钠素(ANF)浓度,以28例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作对照,探讨高血压病血浆ANF浓度与心电图ptfvl为零值高血压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ANF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商血压病ptfvl≥-0.02mms组及〈-0.02mms组血浆AN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ptfvl绝对值加加大血浆ANF水平增高(r=0.65,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人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在总的临床疗效和平均疗程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7.1%,P均<0.05);同时,治疗组对心悸、气急、腹胀、水肿和紫绀等症状改善率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0.05)。实验室检查表明,治疗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凝血因子I显著下降,而红细胞电泳率显著增快(P<0.01~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脂质过氧化物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人参注射液有明显的纠正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作用,其疗效较单纯常规疗法高,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将48例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对.治疗组(28例)采用脉络宁和量子血疗治疗.与脉络宁对照组(20例)比较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流变 4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5~0.01),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对照t检验,纤维蛋白原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全血比粘度显示显著差异(P<0.05),其余两项指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双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双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了30例正常人及89例糖尿病患者的肾动脉,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测量肾动脉主干,段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血流频谱。Ⅰ组各级肾动脉血流频谱的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值>0.05);Ⅱ组各级肾动脉的R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0.01),Vdmin、Vdmin/Vsmax均明显降低(P值<0.01),Vsmax在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明显降低(P值<0.01),Ⅲ组各级肾动脉的RI明显升高(P值<0.01),Vdmin、Vdmin/Vsmax明显降低(P值<0.01),Vsmax在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降低(P值<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在原发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PY含量较原发性高血压无心功能不全组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血浆NPY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者呈正相关(r=0.485,P〈0.05)。结论 血浆NPY含理变化在高血压并发心功能不全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测内毒素血症时家兔脑组织血流总量及其分配的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的发生机理。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生成动物内毒素血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检测注射中和性抗rhTNF单克隆抗体前后脑组织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1)内毒素组的左右半侧脑组织平均血流量及脑干,脑桥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无关抗体组的左右半侧脑组织平均血流量及脑干、脑桥血流量均显著柢于抗体保护组(P〈0.01)。结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法(UBI)治疗120例高粘血症,同时用常规药物(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疗法治疗118例高粘血症患者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率91.7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UBI为治疗高粘血症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18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二尖瓣口面积(MVA)及血液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血浆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显著降低(与术前P〈0.001)。血浆ET-1水平与平均左房压(MLAP)、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VPGmean呈显著正相关(r为0.6  相似文献   

19.
血花生四烯酸释放及其对高血压病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61例高血压病者血花生四烯酸含量变化及对TXB2、6ketoPGF1α含量及T/6比值的调节进行研究.结果:(1)血压:治疗各组均较治疗前下降(Ⅰ组P<0.05,Ⅱ组、Ⅳ组P<0.01);治疗后Ⅳ组较Ⅲ组血压下降显著(P<0.01)。(2)血花生四烯酸、TXB2、6ketoPGF1α含量及T/6比值:①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花生四烯酸(P<0.05~P<0.01),TXB2含量(P<0.05)及T/6比值(P<0.05~P<0.01)均显著升高;6ketoPGFa1α含量下降不显著。②治疗后花生四烯酸(Ⅰ组、Ⅱ组P<0.05,Ⅳ组P<0.01)、TXB2(Ⅰ组P<0.05,Ⅱ组、Ⅳ组P<0.01)含量及T/6比值(Ⅱ组P<0.05,Ⅳ组P<0.01)均降低;6ketoPGF1α较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表明血花生四烯酸和TXA2含量与血压变化趋势一致,提示其在高血压病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同时与2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血浆一氧化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浆内皮素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两者含量呈负相关(r=-0.348,P〈0.05)。结论 结果显示一氧化氮和内皮素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