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两者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1%,且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休息指导以及活动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谭细连 《吉林医学》2012,33(14):3106-3107
<正>心力衰竭是一种身心性疾病,病情急危,诱发加重因素多。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其特殊的要求。老年患者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很容易使病情加重,因此在ICU这个特殊的环境护理好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对护士有更高的要求。我院ICU通过不断探讨,总结经验,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了一系列细致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3.
2 038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药物治疗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绵阳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动态,了解对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绵阳市3所医院1998、2001和2005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数据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绵阳市3家医院上述3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有2038人。1998、2001和2005年药物使用率分别是:利尿剂63.7%、68.1%和77.6%、洋地黄类40.2%、42.4%和68.6%、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18.2%、30.3%和62.4%、β—blocker(β受体阻滞剂)14.9%、31.2%和62.6%、硝酸盐类42.5%、48.2%和56.9%、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25.7%、28.9%和17.7%、钙离子拮抗剂17.5%、18、3%和22、3%。不使用β—blocker的主要原因是窦性心动过缓。不使用ACEI/ARB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未考虑使用β—blocker占不用原因的30.8%,未考虑使用ACEI/ARB占不用原因的31.5%。结论 提示自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绵阳市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谢兴荣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16-116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利尿、扩血管、强心、病因4方面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心力衰竭患者621例,其中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占9%)。为了提高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认识,现对其病因及诱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和护理.以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分析了54例透析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和护理要点。结果所有透析心力衰竭的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抢救和护理,症状快速好转并纠正,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血透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加强透析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给予饮食指导,做好心理护理,多与病人沟通,有目的地进行心力衰竭的防治及护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最终归宿,心力衰竭是一个主要和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患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反复住院,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都大大增加,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如制定适当的活动计划、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感染、合理规律用药能大大减少心力衰竭的发作频次,从而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在我院行宫外孕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状况评估分析,采用交谈及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护理的需求等。结果 95%以上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87%患者有紧张、恐惧心理,20%患者存在孤独、悲观心理,78%患者对本病认知缺乏。结论 通过对宫外孕手术患者心理评估,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并通过护理手段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心脏病学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范围内,心力衰竭正逐渐成为危及健康的严重问题,也是唯一的发病率和流行性呈不断增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在美国和欧洲,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超过四百万以上,约占人口总数的1.5%~2%,每年有30万新发生的心力衰竭病例。在65岁以上的病人中,患病率达6%~10%。除这些有症状的患者外,还有数百万无症状性心功能受损患者,他们的心脏功能呈进行性恶化,可能在今后数年内出现心力衰竭。由于这种疾病的预后差,并带来巨额社会经济消耗,所以对这些病人的适当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心力衰竭已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心血管疾患之一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溶栓、抗栓及介入治疗的联合应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死亡率已由60年代的30.0%降至6.0%,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据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估计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0.3%~2.0%。我们对入住我院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控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娥 《华夏医学》2005,18(5):825-826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逐渐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肌梗死患者存活率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呈上升趋势。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出院的健康指导,是减缓患者病情发展、消除各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的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现将相应的健康指导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合理用药进行治疗,同时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 (U =4.966,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SDS与SA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重表现,病情变化快,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急救效果,改善预后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绵阳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动态,分析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绵阳市3所医院1998,2001和2004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数据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绵阳市3家医院3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882例。1998年,2001年和2004年药物使用率分别是:利尿剂63.7%→68.1%→74.5%、洋地黄类40.2%→42.4%→67.9%、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抗剂)18.2%→30.3%→59.2%、β+blocker(口受体阻滞剂)14.9%→31.2%→60.1%、硝酸盐类42.5%→48.2%→56.3%、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25.7%→28.9%→20.7%、钙离子拮抗刺17.5%→18.3%→20.1%。不使用β-blocker的主要原因是窦性心动过缓。不使用ACEI/ARB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未考虑使用β-blocker占不用原因的32.6%,未考虑使用ACEI/ARB占不用原因的34.6%。结论提示自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绵阳市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状态。由于心力衰竭大多发生在老年人,且反复发作,加之病人对复杂的监护及抢救设备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对疾病不正确的认识等闲素,都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心理。而抑郁是常见的老年负性情绪之一,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心理组(n=40),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心理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心理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具有较高患病率和病死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高达225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200万。我国2003年一项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35-74岁人群中约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人。中、重度心力衰竭的5年病死率可达30%~50%。与此同时,因心力衰竭引发的医疗花费相当巨大。因此。近年来对心力衰竭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显示心脏矢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欠佳。目前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不仅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使心衰患者住院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张秀兰 《中外医疗》2013,32(19):160-161
目的探讨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对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6例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心力衰竭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对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间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8260例次血液透析间期中发生心力衰竭316例次(3.83%),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44.94%)、感染(40.51%)、高血压控制不良(37、97%)、贫血未纠正(27.85%)和水钠未控制(12.66%)。结论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制等是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以透析不充分为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或者相似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教育、饮食教育、生活教育、服药教育、出院健康指导。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再入院情况和患者病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失访率分别为2.4%、4.8%,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和病死率,有利于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玮瑜  刘慧玲 《广东医学》2008,29(4):694-695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对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电话随访前后生活方式、用药知识、接受能力、发病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急性发作期及住院期间能按时按量服药,但出院后17.1%患者出现漏服,12.1%患者停服,定期电话随访后漏服率下降至3.6%,停服率下降至1.2%。结论 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电话随访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心衰的再发率。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服药依从性 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身症状、体征报告情况,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内科和急诊 ICU 收治的老年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9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及其自身症状、体征特点,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195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前症状、体征发生情况中气短(85.64%)、乏力(74.36%)、出汗(71.79%)、口干(64.62%);气短、乏力、出汗、平躺时呼吸困难、睡眠困难、夜问睡眠憋醒、腹胀、排尿异常、性欲下降、体质量增加等严重程度较高;95例心力衰竭患者各类症状发作控制,显效54例,有效106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82.05%(160/195);患者干预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已成为老年患者不容小觑的问题,通过对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老年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