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蔚  张玉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7):467-46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411例老年体检干部分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和非糖尿病对照组,测定其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SBP、DBP)、血糖(FBG、P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肌酐(Cr)、血尿酸(UA)。结果与老年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相比,老年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的BMI、WHR、DBP、TG、FINS、HOMA-IR、Cr水平明显升高,合并代谢综合征、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患病比例明显增高,而HDL-C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Cr、TG、HDL-C、FINS、HOMA-IR是老年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抵抗、肌酐与老年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颈总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收治的26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与2型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相比,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cr)水平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Cr、TG、HDL—C、FINS、HOMA—IR是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尿酸水平的增加,IMT亦增加,高尿酸血症加重了2型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尤其是对大血管并发症起促进和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文琦 《内科》2007,2(4):505-507
目的观察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因素。方法对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单纯脑梗死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测定血尿酸、血脂、血糖及肌酐等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TG、BMI、WHR、FINS、HOMA指数、BP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血尿酸水平升高、高TG血症、低HDL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OR=1.66~2.76)。结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关系,发现T2DM伴有脂肪肝组BMI、WHR、TC、TG、血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HOMA-IR较T2DM不伴脂肪肝组升高(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OMA—IR、TC、TG、WHR是NAFL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云  常志文 《心脏杂志》2009,21(4):517-518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相关因素,探讨血尿酸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组78例(A组),中青年高血压病组57例(B组),老年健康对照组41例(C组)。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检测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肌酐(Scr),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A组:23%,B组:28%,C组:2%。A组与C组比较,A组BMI、WHR、SUA、TG、TC、SBP、DBP、FIn、HOMA-IR均明显升高,A组Ccr、HDL-C低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比较,A组WHR、FIn、HOMA-IR、Ccr、DBP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血尿酸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伴脂肪肝和不伴脂肪肝组,检测空腹及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和胰岛素,用HOMA模型计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分别测定其身高、体重、腰臀围、血脂,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组的WHR、BMI、FINS(空腹胰岛素)、2hINS(服糖后2小时胰岛素)、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TG(甘油三酯)较不伴脂肪肝组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陈桂丽 《山东医药》2010,50(4):68-69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探讨内脂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30例、IFG患者30例、IGT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采血测定内脂素、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项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BMI和腰臀比(WHR),并以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结果T2DM组、IFG组及IGT组内脂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IGT组高于IFG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与BMI、WHR、FINS和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B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HR、FPG、TG和BMI分别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代谢状态有关,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单纯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之差异。方法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不伴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36例。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及糖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其糖负荷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RIAUC)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CAUC)。结果冠心病合并高尿酸组及单纯冠心病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心病合并高尿酸组IR指数高于非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痹患者IR指数较不伴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增高,表明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吏为明显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选择3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和糖尿病血尿酸正常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血肌酐(Cr)、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发现,高尿酸组与血尿酸正常组WC、BMI、甘油三酯(TG)、各时段胰岛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尿酸水平与WC、BMI、TG、胰岛素水平正相关,与HbA1c、HDL-C负相关。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高胰岛素血症及肾功能下降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组织SIRT1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40例对照组和40例T2DM患者脂肪组织SIRT1 mRNA水平,并分析了SIRT1水平与BMI、WHR、血脂、HbA1C、血糖、血浆胰岛素和HOMA—IR等的关系。结果新诊断的T2DM患者SIRT1 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49±0.47VS1.12±0.32,P〈0.0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SIRT1与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r=-0.421,P〈0.01和r=-0.511,P〈0.01)。以SIRT1为因变量,年龄、WHR、BMI、TG、TC、LDL—C、HDL—C、HbA1C、FPG、Fins和HOMA—I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OMA—IR是影响SIRT1的独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性别、年龄、WHR、BMI、TC、TG、HDL—C、LDL—C后,发现SIRT1与T2DM发病呈负相关,OR〈1。结论脂肪组织中SIRT1 mRNA水平的变化与IR和T2DM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情况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近5年在内分泌科住院60岁以上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统一方法测量血压,空腹静脉抽血检查血糖、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纳入资料完整的454例,根据尿酸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82例(18.1%)和非高尿酸组372例进行分析.结果 (1)高尿酸血症组年龄、体质指数、三酰甘油、24h尿蛋白定量等均高于非高尿酸组,糖尿病病程、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高尿酸组;(2)高尿酸血症与年龄(r =0.115,P<0.001)、体质指数(r=0.159,P<0.001)、三酰甘油(r=0.179,P<0.001)、24 h尿蛋白定量(r=0.168,P<0.001)呈正相关,与糖尿病病程(r=-0.136,P<0.001)、肾小球滤过率(r=-0.274,P<0.001)呈负相关;男性高尿酸血症者多于女性;(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质指数、三酰甘油、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8.1%.应控制体质量、降低三酰甘油、关注肾小球滤过率受损,积极防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及其与体质指数(BMI)、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新诊断T2DM组(DM组,136例),糖耐量受损组(IGR组,4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2名为对照组(NDM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上述人群的血浆FGF-21水平,并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BMI、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等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 初诊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9.2±2.5比223.1± 1.4,t=2.804,P<0.05).初诊T2DM患者、健康对照组血浆FGF-21水平均与TG水平呈正相关(r=0.26、0.38,均P<0.05);在IGR组,血浆FGF-21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33,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HOMA-ISI是影响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改变与甘油三酯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的关系。方法共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血糖(2hPG)、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Visfatin等相关指标。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2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TG、FPG、2hPG、HbA]C、HOMA-IR、HOMA-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isfatin水平降低(P〈0.05),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Visfatin水平降低(Pd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HbA1C、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59,Pd0.05;r=0.586,P〈0.01;r=0.385,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OMA-IR是血浆Vis—fati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平均血糖有关,可能在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72例随机分为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泵(CSII)组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结果提示短期CSII及MSII治疗均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效果好。其疗效与病程长短、治疗前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以及医师的技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测量其腰围、身高、体重、血压,使用DEXA测量躯干脂肪比例,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e),并与同期健康体检的112名健康人(对照组)做横断面对照。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和是否肥胖将总体对象分为4组:肥胖糖尿病组(DMOB组,78例,男41例,女37例)、非肥胖糖尿病组(DMNOB组,45例,男23例,女22例)、肥胖对照组(OB组,69名,男35名,女34名)及非肥胖对照组(NOB组,43名,男21名,女22名)。计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腰围、体质指数(BMI)、躯干脂肪比例对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结果DMOB、DMNOB、OB、NOB组躯干脂肪比例分别为38%±4%、24%±6%、38%±5%、26%±6%。DMOB组HOMA-IR均较DMNOB、OB、NOB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1.0、1.6±0.8、1.6±0.4、1.3±0.4,F=1.518,P〈0.05);DMOB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均较DMNOB组增高(t=2.173~3.058,均P〈0.05)。DMNOB组DBP、HbAlc、TC、TG及LDL-C均较OB及NOB组增高(F=0.569~47.704,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观察组BMI、躯干脂肪比例均为HOMA-IR的影响因素(OR=1.749、1.987,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躯干脂肪比例、腰围、BMI、SBP、糖尿病病程、TG、LDL-C、HbAle、FPG、FINs、HOMA-IR与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2-0.470,均P〈0.05)。结论DEXA测量的躯干脂肪比例可评价腹型肥胖,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且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2DM患者OGTT各时间点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方法 新诊断的T2DM患者27例行口服75 gOGTT,观察空腹、服糖后0.5、1、2、3 h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 OGTT各时间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8.07±4.38)%、(7.63±3.95)%、(7.14±3.35)%、(6.70±3.39)%、(6.70±3.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诱导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8.30±3.44)%、(8.00±2.94)%、(7.74±2.94)%、(7.70±2.66)%、(7.74±3.21)%,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诊断的T2DM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不随OGTT各时间点血糖、胰岛素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诊断糖尿病成年男性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变化,探讨其与IR及胰岛早相分泌功能的关系. 方法 纳入新诊断糖尿病男性患者56例为糖尿病组,另选健康成年男性38名为正常对照组,测定SHBG,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 结果 两组SH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SHBG与HOMA-IR呈负相关(r=-0.21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BG是IR的唯一有效自变量(β=-0.75,P<0.05,OR=0.4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OMA-IR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SHBG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胰岛2 min分泌高峰值与HOMA-IR呈正相关(β=0.567,P<0.05). 结论 新诊断糖尿病成年男性患者存在血清SHBG降低,SHBG与HOMA-IR呈负相关.SHBG是新诊断糖尿病成年男性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减退与IR相关,与SHBG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63例初诊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31例)和NPH联合二甲双胍组(NPH组,32例),治疗12周.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波动情况、血脂及体质指数(BMI)等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12周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MBG)均较基线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夜间(20:00至次日6:00)血糖≤3.0 mmol/L时间百分比(TPG≤3.0 mmol/L)、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低于NPH组(t=2.773、3.250、2.870、2.721、4.955、2.686、2.152、2.310、2.342、2.048,P均<0.05),利拉鲁肽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NPH组(x2=4.14,P<0.05).研究表明利拉鲁肽与NPH联合二甲双胍均能有效控制初诊T2DM患者血糖,而利拉鲁肽能够明显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同时降低体重、收缩压、血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探讨其对大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高分辨超声测量IMT,并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糖基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罗格列酮组IMT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IMT值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水平,可能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