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瀰漫性血管内凝血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但肺心病饼发瀰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下简称DIC)国内文献迄今未见报导。从1972年11月~1973年10月一年内,我们收治的肺心病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计22名,在其疾病过程中饼发DIC者3名,其发生率为13.6%。3例均抢救无效死亡(占死亡总例数的27.2%)。可见肺心病饼发DIC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下简称DIC)可并发于多种疾病过程。我科从1973年5月1日~1974年4月30日,一年内收治肺心病患者39例,共住院42例次(多数是重度呼吸衰竭病例),其中并发DIC者7例,并发率为16.6%,7例中6例死亡,占同批肺心病死亡例数的46.1%。肺心病患者出现DIC表示病情进入严重阶段,起初由于对这一并发症注意不够,早期忽略,晚期则虽经多方积极抢救,病死率仍极高,成为我们观察的肺心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下简称DIC)可并发于多种疾病过程,但并发于肺心病则尚未见报道。我科从1973年5月1日至1974年4月30日收治肺心病患者39例,共住院42例次(多数是重度呼吸衰竭病例),其中并发DIC者7例,并发率为16.6%;7例中6例死亡,占同批肺心病死亡例数的46.1%。肺心病患者出现DIC表示病情进入严重阶段,起初由于对这一并发症注意不够,早期往往被忽略,晚期则虽经多方积极抢救,病死率仍然极高,成为我们观察的肺心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也是我们抢救肺心病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去年入秋以来,我们在抢救工作中,对肺心病合并DIC患者,运用中西医两套诊断和治疗方法,逐步摸索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间的关系;对肺心病合并DIC的早期诊断提高了警惕性。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严重烧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小剂量肝素治疗18例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观察患者用药前后DIC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率72%),患者DIC临床症状消失,出血停止,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死亡5例,(无效率28%).结论小剂量肝素防治严重烧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严重烧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小剂量肝素治疗18例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观察患者用药前后DIC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率72%),患者DIC临床症状消失,出血停止,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死亡5例,(无效率28%)。结论:小剂量肝素防治严重烧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概率很高,据文献报道约有80%的患者早期即有凝血功能异常,DIC为AP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DIC对降低APL患者早期病死率起着重要作用。2001~2006年,我们采用小剂量肝素加血浆输注治疗APL并发DIC患者11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叶光福  杨博  吴志雄 《当代医学》2013,(19):107-108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重度子痫并发DIC及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抢救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孕妇治愈4例,死亡2例,治愈率66.67%,病死率33.33%;新生儿死亡2例,病死率33.33%。结论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重度子痫并发DIC及MODS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常见诱因,DIC也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DIC 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DIC临床特点及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情凶险,治疗棘手,国外报道死亡率为50%-85%。自1997-12以来,我科收治术后并发急性DIC患6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1例,现将6例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将2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期,按不同的分期进行治疗及疗效判断。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分早、中、晚三期,早期患者5例全部治愈;中期6例治愈4例,好转1例,死亡1例;晚期14例治愈1例,好转1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50.0%。结论慢性肺心病并发D IC是肺心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早分期、及早处理可减少合并D IC患者早期、中期发展到晚期,晚期及时处理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活方法。方法对本院1999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6例产科DI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孕妇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3.75%。1例由院外转入时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DIC应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在救治DIC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冷沉淀物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胎盘早期剥离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进展快,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死亡。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2年10月收治3例,现将处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下简称 DlC)可并发于多种疾病过程。我科从七三年五月一日起到七四年四月三十日一年内收治肺心病患者39例共住院42例次,(多数是重度呼吸衰竭病例),其中并发 DlC 者7例,并发率为16.6%,7例中6例死亡,占同批肺心病死亡例数的46.1%。肺心病患者出现 DlC 表示病情进入严重阶段,起初由于对这一并发症注意不够,早期忽  相似文献   

14.
唐宏  张华 《北京医学》2010,32(12):1000-10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内产妇失血量≥500ml,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1]。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更是病情凶险,治疗棘手,严重威胁母婴生命。总结我院妇产科2003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8例肝病患者产后出血并发DIC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产后出血并发DIC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alar coagucation,DIC)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1996年1月~2003年12月发生的7例足月妊娠并发急性DIC的患者,及早作出诊断,早期应用肝素,输注新鲜血液、血小板,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结果 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足月妊娠并发急性DIC应及早诊断,及早应用肝素.  相似文献   

16.
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5例凝血功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弥散而隐匿的广泛微循环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情进展迅速、凶险,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突出。本文就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25例产妇DIC患者与42例正常妊娠顺产或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1012年1月收治的DIC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去除病因及应用凝血因素治疗,本组31例患者中,25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结论: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早期诊断,尽快去除病因,同时大量补充凝血因素,并辅助肝素治疗,以提高抢救率.  相似文献   

18.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多脏器衰竭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52例,其中并发多脏器衰竭(MOF)85例(33.7%),死亡42例(49.4%)。而非老年组肺心病并MOF发生率为28.7%,病死率为32.3%。两组未并发MOF的病死率分别为4.2%和2.6%。可见MOF是肺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累及脏器越多病死率越高。以脑和肾受累机会最多,以消化道出血和DIC病死率最高。感染、低灌注及凝血功能障碍是诱发MOF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肺心病由于通气不足、肺功能不全加上严重感染易引起呼吸衰竭、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可引起肺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心律失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中任何一种如处理不当皆可导致死亡。我组1976年曾收治1例重症肺心病,在治疗过程中于二周内连续发生多种并发症,经过抢救终于转危为安。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羊水栓塞是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产科罕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达70%~80%。我院于2003年9月2日成功抢救-产后羊水栓塞并发DIC患者,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