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浅谈张声生教授的脾胃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詹先峰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2018,35(12):881-884
基于脾胃的病理生理特点,张声生教授形成了其脾胃病发病、治疗及预防调护为一体的学术思想,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现从发病及治疗两方面介绍和总结张声生教授的脾胃观。  相似文献   

2.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在治疗用药上有其独特之处。我们结合中医经典文献及跟随导师临床门诊学习,并总结归纳脾胃的生理特性及病理特点、治疗脾胃病的中药药物特性及用药规律,在脾胃病治疗用药上注重秉承脾胃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同时结合病邪因素,从润降益胃、升提中气、祛风胜湿、温心通阳理气、温阳补肾等方面用药,提高了脾胃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总结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其学术思想分为以下几部分:①临床辨证需分型,常分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亏虚型、瘀阻胃络型、饮食停滞型,注重治病求本;②临床用药切合病机,治疗脾胃病不忘以和为主;③要畅通脾胃气机,临床以花类药物为首选;④要治愈脾胃病应注意自身的调养。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显著,与上述系统的学术创见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总结秦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认为肝脾(胃)不和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因而治疗脾胃病应立足脾胃,注重调肝,临床疗效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朱雄雄教授推崇对药,认为用好对药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治疗脾胃病时擅长应用对药,今将其治疗脾胃病时常用对药加以总结整理,以研究其用药经验,从中获得教益。  相似文献   

6.
对马国海主任医师临床脾胃病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在临床中重视"脾胃气机""强调脾阳守位""习用活血运脾""运用中土五行""提倡健脾三法"等灵活治疗脾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国名老中医黄瑾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收集整理与文献查阅方法结合脾胃的生理和病理,对黄老治疗脾胃病的临床辨证和遣方用药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从调理脾胃的气机、虚实、寒温等三大方面入手,总结整理了黄老临证治疗脾胃病的有效经验。结论:黄老用健脾和胃,行气降逆,益气养血,缓急止痛,温中止泻等方法调治脾胃,临床上能收到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治疗脾胃病的方法与用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霞 《北京中医》2004,23(3):171-173
归纳总结了张仲景治疗脾胃病治疗大法并通过其治疗脾胃病的 6 1首方剂的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归纳总结了张仲景治疗脾胃病治疗大法并通过其治疗脾胃病的61首方剂的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徐凤芹教授对冠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调理脾胃及活血化瘀通络治疗胸痹心痛,常获良效.本文通过论述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理论基础、心胃同病的病因病机,归纳、总结了徐教授从调理脾胃,斡旋中州入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思路与经验,并对其相应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经验进行了剖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胸痹心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黄雅慧教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导师面授、门诊及查房整理导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体会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在脾胃病中应用,观察中医药治疗不同疾病的优势及疗效。结果:黄雅慧教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湿热型脾胃不同疾病有显著疗效。结论:黄雅慧教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湿热型脾胃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培教授从医四十余年,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丰富,造诣深厚,不仅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效如浮鼓,亦擅长从脾胃入手,诊治临床疑难杂症。笔者总结李培教授从脾胃论治疑难病的临床经验,与同道共飱。  相似文献   

13.
李延萍主任医师多年来从事中医痹病、脾胃病、疑难杂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尤擅长对风湿类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拥有丰富的经验,文章总结其门诊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疾病的医案及经验用方。  相似文献   

14.
虞抟作为丹溪学派的重要传人,继承并发扬了金元时期各学派脾胃病证治精髓.通过《医学正传》中有关文献的收集整理,探析其脾胃学说的来源,总结归纳其相关学术观点和临床方药特点,说明虞抟治疗杂病过程中对脾胃的顾护及治疗大法对丹溪学派的脾胃学说体系形成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总结姜良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气机运动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以通为补是脾胃病治疗的基本思路;平衡五脏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法;脾胃病脾胃分治可促进整体机能发挥;梳理三焦法是治疗脾胃疑难病的重要方法;治疗脾胃病当气血同治。简析姜老治疗脾胃病的医案。  相似文献   

16.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艾灸是一种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的中医疗法,治疗脾胃病能克服西药短期疗效好但不良作用大的缺点。对近年来艾灸治疗不同类型脾胃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综述艾灸治疗脾胃病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疗效,总结出艾灸治疗脾胃病疗效确切,有抗炎、修复胃肠黏膜、增加胃肠动力等作用,这些作用多通过调控炎症因子释放、增加胃肠黏膜血流量、改善相关蛋白的表达实现。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艾灸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应用及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振勇 《河南中医》2009,29(7):647-648
总结导师章永红教授治疗晚期肠癌的经验,认为晚期肠癌病机为脾胃气虚、湿热瘀毒,强调辨病与辨症相结合,治疗以平补脾胃为主,采用自拟扶正抑癌方治疗,临床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李培主任医师擅长脾胃病诊治。本文总结李培对气滞型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创制的气滞便秘经验方,临床疗效满意,体现了李老师治疗脾胃病的又一特色。  相似文献   

19.
郭孝伟  耿强 《环球中医药》2022,15(2):269-272
袁红霞教授认为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崇《黄帝内经》"以平为期,贵在中和"的学术理念,临证注重中焦脾胃平衡理论.本篇介绍总结袁红霞教授治疗脾胃病之学术经验,以阴阳平衡为总纲,通过调气机、调寒温、调动静、调润燥,使中焦不偏不倚、和谐平衡,脾胃气血正常运行而百病消除.最后附验案一则,探究其学术思想在脾胃病治疗上的应用,为临床治疗脾胃病寻求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脾胃肝胆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具有症状缓解明显、不易复发的优势,文章总结余泽云教授从气从郁论治脾胃肝胆病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