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设计:病例观察实验。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 对象: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选择入院96例糖尿病患者,男性56例,年龄〈60岁,女性40例,均未绝经,排除年龄的影响和因绝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平均年龄为(48.7&;#177;10.5)岁,病程为1个月~21年不等.平均(7.85&;#177;2.56)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将纳入患者依据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肾功能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4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5例及肾功能衰竭组5例。采用双能X线仪测定96例患者的腰椎2~4节、股骨颈、沃德(氏)三角、转子的骨质密度,将有骨质疏松和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分成2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所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所有患者的骨密度。 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腰椎骨(L2-3)的骨密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功能衰竭组患者髋关节及腰椎骨的骨密度与其他各组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骨质疏松与未合并骨质疏松组问的病程、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体质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随着肾脏损害加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糖尿病肾脏损害早期可能与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卢德新  丁合年 《临床荟萃》1992,7(4):147-149
胰岛素问世之前,糖尿病者妊娠的并发症占65%,围产期母体死亡率高达30%。近年对发病机理认识提高,并采取了积极的内科处理,恰当的营养支持.正确的实验评估和自身血糖检测,必要的产前访视和胎儿监护,及时的住院分娩,使预后大为改观。最近,妊娠糖尿病概念重新引起注意,它不同于糖尿病合并妊娠,不应混淆,现将有关研究进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对象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选择入院96例糖尿病患者,男性56例,年龄<60岁,女性40例,均未绝经,排除年龄的影响和因绝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平均年龄为(48.7±10.5)岁,病程为1个月~21年不等,平均(7.85±2.56)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方法将纳入患者依据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肾功能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4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5例及肾功能衰竭组5例.采用双能X线仪测定96例患者的腰椎2~4节、股骨颈、沃德(氏)三角、转子的骨质密度,将有骨质疏松和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分成2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所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所有患者的骨密度.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腰椎骨(L2~3)的骨密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功能衰竭组患者髋关节及腰椎骨的骨密度与其他各组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骨质疏松与未合并骨质疏松组间的病程、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体质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肾脏损害加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糖尿病肾脏损害早期可能与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关系。方法:将19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尿蛋白与肌酐比值、B超下肾脏大小及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视网膜病变组中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较无视网膜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早期有密切关系,且后者早于前者,随着尿蛋白与肌酐比值、β2-微球蛋白的升高然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T2DM患者按糖尿病家族史分成有DM家族史组和无家族史组。比较2组的体质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空腹C肽,餐后2hC肽,发病年龄,大、微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无家族史组患者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组发病年龄提前,但在BMI、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和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病程2组大、微血管病变危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家族史组中,母亲糖尿病史所占比例较父亲糖尿病史高,但两者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家族史、年龄、高BMI、高甘油三酯和舒张期血压是T2DM发病年龄提前的危险因素。结论①在T2DM遗传中存在母系优势,家族史与子女发病年龄提前相关。②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高BMI、高甘油三酯都与T2DM的提早发生相关。③在相同病程下,2组发生T2DM并发症的危险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内外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从业现状以及在糖尿病防治领域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目前糖尿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防治特别是糖尿病教育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国外糖尿病专科护士已逐渐开始配合医生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治疗,并有着巨大优势。但是糖尿病专病护士缺乏职业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仍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申功庆  张达青 《新医学》1992,23(3):117-118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新亚型——线粒体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修玲玲 《新医学》1999,30(1):5-5
引言糖尿病是一组具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及遗传倾向的疾病,也是一种多基因疾病,现研究认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单纯只是与控制血糖有关,而且与个体基因的异质性有关,不同基因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其临床表现有差别。自1992年VandenOuweland首...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饮食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是糖尿病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使患者全面正确地掌握食疗知识 ,则是成功进行糖尿病食疗的关键。1  15字食疗法1 1 算着吃[1]算标准体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简便实用的公式 :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 10 0 ,亚洲国家多采用身高厘米数减 10 5。另一个常用公式 :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 10 0 ]×常数 (男0 .9,女 0 .85 )。算一日热卡。根据体力消耗情况及个人体型 ,算出一日摄入总热卡数。具体计算时只需记住正常体型 ,轻体力劳动一日 30~ 35千卡 /公斤 ,胖、瘦和休息、中等体力劳动在此基础上分…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糖尿病(DM)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DM周围神经病变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40%-60%[1],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DM治疗仪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经络学原理,结合现代电子毫米波和电脉冲技术,对人体穴位进行照射和电刺激,通经活脉,改善DM微循环障碍,从而起到治疗D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与血栓形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明霞 《临床荟萃》2000,15(20):953-955
糖尿病患者有血栓形成的倾向。临床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常易并发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据国外统计资料显示 ,糖尿病患者的失明、肾功能衰竭、下肢坏疽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为普通人群的 2 5倍、17倍、5倍和 2倍。据国内的统计资料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占3 8% ,发生心肌梗死者占 7.2 % ,并发高血压者占 2 8.4% ,发生高血压心脏病者为 3 .9% ,并发视网膜血管病变者及四肢坏疽者分别占 3 2 .6%及 0 .65 %。由此可见 ,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根据Virchow血栓形成理论 ,糖尿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及常见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 引 言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其病死率仅次子癌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熟悉了解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加强防治工作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脑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 ,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资料显示 ,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昏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外 ,糖尿病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危险性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复发作、脑的物质转运及能量代谢障碍、神经递质发生变化均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因此 ,糖尿病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Deigaard通过脑代谢、神经生化、脑电生理、脑形态学及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 ,提出了糖尿病性脑病的概念 ,主要指糖尿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表现为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糖尿病性脑病属中医“健忘”…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均为微血管病变,二者常并存。文献报道1型、2型糖尿病继发DN呈现蛋白尿者,伴发眼底病变分别为100%及50%~60%,故分析DR与DN的关系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MCD)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MCD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皮肤等,临床上常以DR和DN作为MCD的主要反映场所。2006年2~12月我们对121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和24h尿蛋白定量的检查,探讨了DR与DN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糖尿病管理中心在院外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管理中心在院外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纳入糖尿病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1年的院外患者40例,管理期间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督促治疗、复查监测患者管理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指标,以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结果管理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指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优于管理前。结论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院外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疾病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病理的异同.方法:对肾活检确诊的19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8例(42.1%);非糖尿病肾病11例(57.9%),其中免疫球蛋白A肾病 4例(36.4%),其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病各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合并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各1例.非糖尿病肾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P<0.05),而蛋白尿发现日期、尿蛋白量、肾小球滤过率两病差异不大.糖尿病肾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动脉硬化眼底改变 1例 ;非糖尿病肾病仅1例出现动脉硬化眼底改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应警惕伴发非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宜积极行肾活检,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全球糖尿病(DM)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DM周围神经病变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40%~60%,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DM治疗仪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经络学原理,结合现代电子毫米波和电脉冲技术,对人体穴位进行照射和电刺激,通经活脉,改善DM微循环障碍,从而起到治疗DM并发症的作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9月~12月共有20例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接受DM治疗仪的治疗,现将2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脏病变(DKD)的关系及前者对后者的预测作用。方法:将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而无肾脏病变的患者为单纯视网膜病变组(DR组,60例),有肾脏病变而无视网膜病变为患者单纯肾病组(DKD组,29例),两者并存的为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组(A组,137例),比较3组年龄、病程、体质量、血脂、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以及3组合并大血管病变、高血压和其他非糖尿病肾脏病的情况。结果-DR组的病程明显短于DKD组和A组;DR组的尿酸水平明显低于DKD组和A组;3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均偏低,DKD组与A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又明显低于DR组;DKD组与A组合并高血压及大血管病变患者明显多于DR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DR可能早于DKD发生,提示通过检测是否存在DR,可能可预测患者早期DK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