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市城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分析重庆市城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fi,Hp)感染的血清学资料,以探索重庆市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对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各单位体检人群(共3254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筛查.结果:重庆市城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分别为37.12%.其中男性为39.26%;女性为32.97%,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除60岁以上年龄段外),50~59岁年龄组为Hp感染率高峰组,部分年龄段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庆市城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段有关,与季节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2.
惠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惠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对惠州沿海和非沿海地区的六个乡镇2377名各年龄组自然人群进行前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 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45.6%,感染率明显与年龄、居住地、饮水习惯、居住密度、饲养家禽、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相关。结论 惠州地区属幽门螺杆菌感染低发区,幽门螺杆菌既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又可通过粪-口等多种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生活方式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预防HP感染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我市健康体检人群生活方式不同HP感染率。结果:860例受检人群中HP阳性326人,阴性534人,阳性率38%;与HP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饮酒、熬夜、喜好油腻食物等。结论:明确了不良生活饮食方式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HP感染的发生率,以在早期预防胃溃疡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银川地区无偿献血人员的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以引起人们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的重视,运用免疫印记检查技术,对银川地区无偿献血员进行Hp抗体检测,并与我国部分其它地区人群Hp感染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银川地区无偿献血员Hp感染率为53.03%。提示银川地区人群Hp感染率相对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健康体检人群中行14C呼气试验(14C-HBT)检查的2 667例人员的检查结果,依性别、年龄进行分类、分段观察分析,同时对存在消化道症状的人群进行胃镜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在受试人群中阳性率为68.4%,在有消化道症状人群中的阳性率高达95%。结论: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及时诊断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预防消化道疾病进一步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直接病因国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一调查结论已被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范学工博士的实验研究所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直接病因。范学工博士的实验结果显示,经幽门螺杆菌处理过的胃上皮细胞的增殖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云南高原地区成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现阶段幽门螺杆茵感染提供防治依据.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成人健康体检资料完整人群资料,该资料包括采用全国统一问卷调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问卷内容有基本情况、社会经济状况、个人及家庭健康状况情况(包括是否惠消化疾病或症状)、饮食习惯等.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研究对象1 680例,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33.5%,男、女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是33.2%、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年龄高峰段40~49岁,为36.7%,但各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民族、常住地、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共同生活成员数量无相关性;与个体或家人有无消化系统疾病或症状无相关性;有无饭前洗手与便后洗手、工作生活与学习压力、主要使用的厕所类型、作息时间、共用餐具、饮食习惯、刷牙频率、饮用本来源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影响;有无吸烟、经常接触动物也无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社会经济状况、日常交通工具及饮酒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呈负相关,其OR值为0.848(OR 95% CI 0.759~0.949).结论 云南高原地区成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低于我国人群自然感染率,应重点关注中年人群和低经济收入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徽中南部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探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风险因素,指导该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预防及干预。 方法 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桐城及歙县20~90岁居民共计1 536人进行调查。受检者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价感染状态,结合问卷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探讨该地区影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次共调查1 536人,结果显示安徽中南部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3.15%(970/1 536),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年龄(χ2=70.886,P<0.001)、文化教育程度(χ2=29.754,P<0.001)、睡眠质量(χ2=136.339,P<0.001)、进食豆类及制品(χ2=89.114,P<0.001)、进食瓜果蔬菜(χ2=91.919,P<0.001)、饮酒频率(χ2=266.436,P<0.001)、饮用浓茶(χ2=86.956,P<0.001)、进食腌制食品(χ2=215.677,P<0.001)等有相关性。 结论 安徽中南部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较高的文化教育、较好的睡眠质量、进食豆类及其制品、进食瓜果蔬菜、饮用浓茶等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而文化水平较低、睡眠差、饮酒及进食腌制食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省普定县仡佬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探讨相关的感染途径,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设计统一问卷调查表,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由专业人员填写调查表。仪器采用安徽养和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H04卡式幽门螺杆菌检测仪,配套使用YH04幽门螺杆菌检测仪呼气卡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结果仡佬族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总感染率为83.67%,男性感染率为88.46%,女性为78.26%,男女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感染率与饮生水、吸烟、喝酒、吃烟熏食物、吃腌泡菜、吃生蔬菜、吃凉拌菜呈正相关(P〈O.05),与吃生大蒜、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等无关(p,0.05)。结论贵州省普定县仡佬族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属高水平,男女感染率有明显差异。感染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开展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广州市与汕尾市两个地区电信员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资料,以了解广东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差异.方法 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对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广州市和汕尾市电信员工(共2379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 广州市与汕尾市两个地区电信员工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分别为23.73%和34.35%,汕尾市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显著高于广州市(χ2=29.964,P<0.01);两个地区电信员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1岁以上年龄组为感染率高峰组;广州市男女的阳性率分别为24.82%和20.9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z=2.260,P=0.103);汕尾市男女的阳性率分别为35.14%和33.65%,两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662).结论 广东中心城市电信员工Hp感染率明显低于沿海城市,各地区有必要针对本地区人群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定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1自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 Hp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全球各地差异甚大,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经济越落后、文化水平越低,Hp感染率越高。Hp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国外对正常人群的大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Hp感染率随年龄上升的模式有两大类:第一类为儿童期易感型,儿童期为感染率增期,  相似文献   

12.
1982年澳大利亚医学家Marshall和Warren从人胃活检标本上首先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经肯定,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及胃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据《内科学》统计:Hp在慢性胃炎的检出率多达80%~90%以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U(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约90%~100%,GU(胃溃疡)患者亦有80%以上。但正常人群也有一半以上感染Hp,临床根除Hp的治疗措施不但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胃炎修复,并且还可以缩短溃疡病的自然病程,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从而治愈溃疡。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也较密切:①Hp高感染地区、高感染人群,大多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②WHO已将Hp列为致癌源。Hp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③Hp直接诱发蒙古沙鼠胃癌获得成功。因此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对治愈部分上消化道疾病十分重要。近年来对Hp研究和使用中医药辩证治疗Hp感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胡伏莲 《中国医刊》2007,42(2):17-18
1 自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全球各地差异甚大,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经济越落后、文化水平越低,Hp感染率越高。Hp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对正常人群的大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鼎示,Hp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存在两种类型:第一类为儿童期易感型,儿童期为感染率剧增期,每年以3%-10%甚至更高的速度急剧上升,至10岁有40%~60%以上的人受感染,以后感染速度减慢,每年以0.5%-1%速度缓增,至50岁左右感染率基本上不增,进入平坦期,到70岁以上由于免疫功能下降,血清法检测可见阳性率下降,但不代表感染率真正下降,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属这一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乐清市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0%~70%,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外来务工人员明显高于当地常住人口,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15.11,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比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的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结论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和卫生饮食习惯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继而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相关小儿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其相关消化性疾病如腹痛、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然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各异,感染后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细菌致病和机体的免疫机制以及治疗等均与成人有不同之处,因而加强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心理社会因素与十二指肠溃疡(DU)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对经过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确诊的HP阳性的DU患36人,HP阴性的DU患22人及正常对照组55人进行测定。结果:HP(-)组抑郁量表T分别高于HP( )组及正常对照组,而HP( )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量表T分经统计处理无差异。结论:HP感染可能是部分DU发病的原因。但无HP感染的DU其发病可能与抑郁性障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普通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家庭内传播的比率,以及家庭的社会背景影响。设计:以人媲这基础的调查。背景:意大利北方的Campogalliano镇,居民大约5000人。对象:3289位居民,其中有416户家庭。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抗Hp的IgG抗体确定的Hp感染患病率。结果:Hp感染的总患病率为58%。双亲感染家庭儿童Hp感染的患病率(44%),显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的高感染国家。幽门螺杆菌进入儿童体内后,很难被自然清除。受样本量、研究方案设计、调查地域、调查对象群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不一。全面客观地了解、分析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其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1年6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获取有关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 4.1.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总样本量为40 786例,其中11 267例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31%〔95%CI(25.72%,35.1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理区域、文献发表时间段、检测方法(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下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65.955,P<0.001);单因素Meta回归结果显示,城市经济水平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水平有影响(P<0.05)。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差的居住条件〔OR(95%CI)=1.47(1.09,2.00)〕、口嚼食物喂养史〔OR(95%CI)=2.88(1.80,4.60)〕、儿童有消化道症状〔OR(95%CI)=1.56(1.01,2.43)〕、家庭成员有消化道症状〔OR(95%CI)=2.23(1.68,2.98)〕、有啃食手指/玩具的习惯〔OR(95%CI)=3.64(2.10,6.32)〕、共用洗漱用具〔OR(95%CI)=2.54(2.54,5.73)〕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城市〔OR(95%CI)=0.63(0.56,0.71)〕、勤洗手〔OR(95%CI)=0.36(0.18,0.69)〕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保护因素。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升高趋势(χ2趋势=416.923,P<0.001)。 结论 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农村和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儿童,以及个人或家庭成员卫生习惯不良的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更大。应加强对此类(地区)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工作,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这将有助于儿童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学创新》2017,(20):55-58
目的:探究顺德均安地区2010-2016年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横断面分析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000例接受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性别、年龄等资料,根据14C呼气试验对其胃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情况。结果:30~40岁组(53.75%)、40~50岁组(57.64%)、50~60岁组(56.14%)、>60岁组(46.6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与<20岁组(13.33%)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50~60岁组男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43.27%)与女性感染率(12.87%)相比明显较高,且总例数中男性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不同,胃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中感染存在差异,需根据不同人群的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感染的预防与健康教育措施,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50例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HP的疗效。方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50例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观察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结果:50例中治疗2个月HP清除率82%。结论:中医辨证结合辨病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理想,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