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调查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问卷,结合精神访谈对46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选;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分析人格、社会支持与专业态度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结果护理本科生总体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7.0%;神经质因子与心理亚健康状态呈正相关;掩饰性因子、主观支持程度、对支持利用度及护理专业态度与心理亚健康呈负相关。结论人格因素、社会支持程度和护理专业态度与心理亚健康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临床带教教师支持、个人应激、个人应对方式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教师支持问卷》《护生临床学习应激量表》《应对行为问卷》《生理-心理-社会反应量表》,对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1~3个月的37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应激水平、回避行为与生理心理一社会反应呈正相关(P〈0.01),教师支持、乐观应对、解决问题与生理-心理-社会反应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教师支持、个人应激、个人应对方式是生理-心理-社会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在临床实习阶段,应该充分发挥临床带教教师支持作用,鼓励护生采用乐观的应对方式,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护生临床实习初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反应,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相关因素与心理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提供系统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等对本院已确诊的87例职业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得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职业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与SCL-90总分及部分因子分呈负相关( P<0.05);SCL-90部分因子得分与CSQ部分因子呈正相关或负相关( P<0.05),但与总体的成熟型或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无相关性;解决问题和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和SSRS总分呈正相关( 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给予职业病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关心,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应对方式及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路潜  张荷钰  庞冬  李俊梅 《护理研究》2009,23(1):122-123
[目的]了解癌症病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时100例已知诊断为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测评。[结果]本组病人抑郁检出率为57.0%。回避应对方式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326,P〈0.01),屈服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正相关(r=0.344,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27,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03,P〈0.05)。此外,社会支持利用度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89,P〈0.05)。[结论]应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助于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以期唤起护理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对健康的关注。方法采用亚健康状态自测-16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6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62.2%的被试者处于亚健康状态边缘,37.8%的被试者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状态与工作年限、夜班年限呈正相关;大专学历护士、主管护师、主班护士及正式护士群体亚健康风险高于其他群体护士;亚健康状态组焦虑、消极应对的得分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4,-4.832;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高风险中,健康状态与焦虑、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实习初期角色压力、组织支持感和工作投入现状,分析角色压力、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设一般资料调查表、角色压力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在实习1~3个月时对12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实习初期工作投入总均分为(3.70±0.58)分,角色压力总均分为(3.03±0.90)分,组织支持感总均分为(3.54±0.61)分。护理实习生的角色模糊与工作投入呈负相关(r=-0.654,P0.01),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r=0.460,P0.01)。结论临床教育管理者应帮助护理实习生明确承担的角色任务,加强对其的组织支持,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工作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GABG)后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医学应对问卷、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4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应对方式中采用面对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常模(P〈0.05);回避应对方式的得分与常模相似(P〉0.05);屈服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P〈0.05)。面对应对方式与SF-36总分及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均呈正相关(均P〈0.05)。回避应对方式与总健康及情感角色呈负相关(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社会功能及心理健康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感觉、活力、情感功能及心理健康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主观支持与SF-36总分及其活力、心理健康维度呈正相关(均P〈0.05);社会支持利用度与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及SF-36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ABG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采取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认识良好的社会支持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CABG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并及时、及早评估CABG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制订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毕业生焦虑、应对方式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高职护理毕业生556人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理毕业生高焦虑状态发生率为20.5%,焦虑平均分为(45.73±9.28)分,高于正常人状态焦虑得分(39.71±8.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P〈0.01);农村学生焦虑评分为(49.81±8.38)分,高于城市学生评分(44.58±7.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高职护理毕业生状态焦虑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支持总分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积极应对、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对高职护理毕业生状态焦虑有预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重视毕业生应对能力的培养和给予社会支持是预防和减轻高职护理毕业生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领导干部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甘肃省的865名领导干部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以及总分支持进行测评,并比较不同级别领导干部之间应对方式的差别。结果不同级别领导干部的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级别领导干部的社会支持水平在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支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0.01);领导干部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总分支持与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领导干部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其社会支持情况,为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护理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医学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2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及52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医学应对问卷中的面对分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屈服分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与面对及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分值呈正相关,而与屈服分值呈负相关。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偏低,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中生心理问题与个性特征的相关性,为心理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73例来访高中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心理测量与评估.结果 个性特征中的神经质与症状自评量表的敌对、偏执(P<0.001)、精神病性(P<0.01)、抑郁、恐怖(P<0.05)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P<0.001)、强迫、抑郁、恐怖(P<0.01)、焦虑(P<0.05)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所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01),掩饰性与敌对、偏执(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P<0.05)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中生心理问题与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应该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他们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实习第一个月的职业价值观、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该校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75名2006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应对方式、临床实践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①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得分为(3.46±0.58)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2.19±0.50)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59±0.88)分;临床实践行为得分为(2.93±0.77)分。②职业价值观、积极应对方式、入学第一志愿是否是护理专业、是否热爱护理专业为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③临床实践行为与职业价值观、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5,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结论:职业价值观影响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与临床实践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逆境商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逆境商量表及学习满意度量表对312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逆境商和学习满意度总分分别为(127.54±15.01)分和(46.41±5.94)分,处于中等水平,且本科护生的逆境商与学习满意度呈正相关(P<0.01);教师素质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影响本科护生逆境商的主要因素(P<0.01或P<0.05).结论 本科护生的逆境商水平有待提高,护理教育者可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措施,以提高本科护生应对逆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职业承诺与护士长领导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职业承诺与护士长领导方式现状。结果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职业承诺总分分别为(20.19±3.74)分、(76.16±12.13)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急诊科护士长领导方式以变革型方式为主,职业承诺、护士长领导方式与护士留职意愿呈正相关(均P〈0.05);护士急诊工作年限、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可作为预测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因素(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共解释护士留职意愿全部变异的38.7%)。结论急诊科护士留职意愿、职业承诺均处于中等水平;急诊科护士长以变革型领导方式为主;急诊护士工作年限、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是影响急诊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应提高护士职业承诺水平,以提升急诊科护士的留职意愿,进而稳定护士队伍,有助于人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理大专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自主学习准备度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护理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和大学生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对537名护理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大专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得分为(3.88±0.39)分,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为(2.98±0.40)分,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中行为承诺、未来效能、远目标定向、未来意向维度及总分与自主学习准备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大专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自主学习准备水平处于中等,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简称男护生)的自尊状况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广州某医科大学2005级至2008级护理专业的218名护生进行测评,其中男护生105名、女护生113名;同期调查该校同年级五年制医疗本科男生193名。结果(1)男、女护生自尊总分分别为(29.20±4.59)和(29.33±4.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护生自尊总分低于该校医疗本科男生得分(P〈0.01)。本科男、女护生及大专男、女护生的自尊总分分别为(29.73±4.79)、(29.48±4.36)分和(28.96±4.37)、(29.14土4.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自尊等级男护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及神经质维度、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男护生自尊得分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维度、消极应对、SCL-90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4)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可以通过影响神经质及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此外,自尊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内外向维度。结论男护生自尊水平低于医疗本科男生,不同性别和专业层次的护生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注重提高男护生的应对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人格与职业心态,维护和提高其自尊水平,从而提高男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供应室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状况,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和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BI)对80名供应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PCQ量表评分中,供应室护士自我效能维度、韧性维度、乐观维度、希望维度得分分别为(25.06±4.11),(20.18±3.34),(11.71±3.01),(21.70±4.24)分;在NBI量表评分中,情绪衰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得分分别为(27.76±9.15),(9.36±4.24),(23.26±7.37)分,为高度倦怠水平。相关分析显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呈负相关(P〈0.01),低成就感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供应室护士心理资本水平一般,职业倦怠感较高,护理管理者应关注供应室护士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状况,给予必要的干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络护理在疲劳性亚健康人群中的作用,维持和促进亚健康者的健康水平。方法根据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理论,分析59例疲劳性亚健康者的个体现状,运用推拿按摩腧穴经络的护理方法调节其躯体免疫力。并应用亚健康状态评价问卷( SHSQ-25)和疲劳量表( FS-14)测评护理效果。结果经络护理后,59例亚健康者的SHSQ-25测评结果显示其疲劳症状、心血管症状、消化道症状、免疫力症状和精神症状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19.28±3.75),(2.45±2.01),(2.77±2.68),(3.12±2.11),(7.23±2.31)分,较入组时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34,4.98,3.57,5.80,6.44;P<0.01),总分减分率为68.57%。 FS-14测评结果显示其躯体疲劳与脑力疲劳评分分别为(3.21±1.27),(2.13±1.35)分,较入组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7,11.20;P<0.01),总分减分率为82.67%。结论经络护理能有效消除亚健康人群的疲劳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者来说,预防其疾病发生、维持健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00名初中生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家庭氛围初中生整体生活满意度及消极情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不同家庭氛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初中生自尊和消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及积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消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尊、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初中生自尊、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具有较高的预测作用,性别及家庭氛围对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症患者婚姻调适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156例不孕不育症已婚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婚姻调适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56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婚姻调适总分为(100.7±15.5)分,其中婚姻调适良好为51.3%,婚姻失调为48.7%;婚龄≤5年组较婚龄5年组患者婚姻调适好(P0.01)。在人格特征中精神质(P)、神经质(N)维度得分为倾向型,内外向(E)和掩饰性(L)维度得分为中间型;婚姻调适良好组与婚姻失调组、婚龄≤5年组与婚龄5年组患者人格特征在精神质(P)、内外向(E)和神经质(N)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婚姻调适与精神质(P)、神经质(N)维度呈负相关,与内外向(E)维度呈正相关;患者婚龄与精神质(P)、神经质(N)则呈正相关,与内外向(E)、掩饰性(L)维度呈负相关。结论不孕不育症患者家庭婚姻失调较多,婚姻调适与婚龄影响不孕不育症患者人格特征。提示不孕不育症患者影响其身心健康,应早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特别是对于婚姻调适不良及婚龄5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