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和子宫切除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阴道镜活检后诊断为CINⅢ级患者306例,年龄25~62岁,其中首选行宫颈锥切术者177例;首选行子宫切除术者129例,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诊断和治疗CINⅢ级的差异。结果行宫颈锥切术的177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阴性为2例,CINⅠ级为8例,CINⅡ级为26例,CINⅢ级为97例,镜下浸润18例,早期浸润癌为26例。行子宫全切术的129例患者术后病检结果:阴性4例,CINⅠ级6例,CINⅡ级11例,CINⅢ级78例,镜下早侵13例,早期浸润癌为17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宫颈锥切术的177例患者有效随诊率为88.1%,显著高于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有效随诊率(71.3%)(P〈0.05)。在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调查上,宫颈锥切组明显优于子宫全切组。结论宫颈锥切是诊断和治疗CINⅢ级病变的合理方法,建议CINⅢ级患者可以先作宫颈锥切,切下宫颈组织作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程度,指导手术范围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宋全明  李海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67-1869
目的 探讨冰冻病理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和评估锥切组织边缘状态的作用.方法 对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CINⅢ),进行宫颈锥切术或者子宫切除术,采用冰冻病理检查方法对患者的锥切标本进行诊断,术中对保留的宫颈取材组织行切片检查,分析并比较冰冻病理与石蜡病理检查的结果,同时评估锥切组织边缘状态,考察组织切缘病灶残留情况.结果 ①所有病患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结果:2例宫颈浸润癌,29例CINⅢ,3例CINⅡ,2例CINⅠ.术后石蜡病理检查诊断结果:30例CINⅢ,2例CINⅡ,2例CINⅠ以及2例宫颈浸润癌.②锥切标本、锥切后宫颈取材组织的冰冻病理检查和术后宫颈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均提示3例患者锥切组织边缘状态为阳性,接受子宫切除术以后显示有残留病灶.33例患者锥切组织边缘状态为阴性,接受子宫切除术以后均显示无残留病灶.结论 冰冻病理检查能有效诊断CINⅢ,并能够准确评估锥切组织边缘状态是否还有残留病灶.  相似文献   

3.
郝真  赵万成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2018,(20):3276-3281
目的:通过对比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paraffin section examination,PSE)的一致性,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子宫切除术的术前病理确诊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阴道镜活检病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和Ⅲ级(CINⅢ、原位癌)在我院行宫颈锥切术患者共454例,其中依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即刻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患者238例,另外216例为待宫颈锥切术后石蜡病理回报后再次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比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的一致性,以及对比锥切术后石蜡病理与再次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阴道镜活检与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9.11%(270/303),CINⅡ为63.33%(38/60),22例升级为CINⅢ;CINⅢ为95.47%(232/243),11例升级(9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2例升级为Ⅰb1期)。阴道镜活检与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53%(352/454)。CINⅡ为22.99%(20/87),67例升级(57例升级为CINⅢ,8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2例升级为Ⅰa2期);CINⅢ为 90.46%(332/367),35例升级(26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7例升级为Ⅰb1期,2例升级为Ⅱa期)。阴道镜活检对宫颈癌的漏诊率总体为9.91%(45/454)。宫颈锥切术中同时送冰冻病理患者303例,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8.12%(267/303)。CINⅡ为60.00%(36/60),24例升级(18例升级为CINⅢ,5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1例升级为Ⅰa2期);CINⅢ为95.06%(231/243),12例升级(9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2例升级为Ⅰb1期,1例升级为Ⅱa期)。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对宫颈癌的漏诊率总体为5.94%(18/303)。宫颈锥切术中同时送冰冻病理患者303例,宫颈锥切术术中冰冻病理比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7.68,P﹤0.05)。待宫颈锥切术后石蜡病理回报后再次手术治疗的216例患者中,宫颈锥切术后石蜡病理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癌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9.07%(214/216)。结论:阴道镜活检是初步诊断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一种方法;宫颈锥切术具有诊断与治疗的作用,术中冰冻病理(frozen section examination,FSE)能够提早发现部分微小浸润癌及浸润癌,但是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率。因此,建议对所有无生育要求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应先行宫颈锥切术,待术后石蜡病理回报后再行子宫切除术,以达到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4.
宫颈锥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整理5年来我院宫颈锥切病人49例,对比其一般资料、细胞学、阴道镜下活检及锥切病理报告。结果:宫颈锥切的病人逐年增加。29例(59.2%)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一致,20例(40.8%)不一致。18例(36.7%)宫颈锥切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一致;31例(63.3%)不一致,其中6例(12.2%)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重,25例(51.0%)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轻。结论:宫颈锥切术是子宫颈上皮肉瘤变病变程度的高级确诊手段,对其他诊断方法有疑问的病例尤其实用。并且,随着CIN及年轻宫颈癌的增多,宫颈锥切术成为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较恰当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诊治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在CIN和微小浸润癌的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的1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分析术后病灶残留、手术前后病理符合情况及再次手术情况。结果:173例患者平均年龄37.2岁(23~63岁),绝经3例,未生育者5例。手术中位时间为5min,中位出血量为5ml。锥切标本的病理诊断较阴道镜下活检或宫颈多点活检有降级或升级,各级别病变中手术前后的病理符合率为61.3%(25.0%~72.4%)。在163例术前诊为CIN的患者中,共发现9例微小浸润癌ⅠA1期,3例ⅠA2期。8例术前诊为微小浸润癌ⅠA1期中,3例间质浸润深度超过微小浸润癌范围被诊为局部早期浸润癌ⅠB1期。最后诊为ⅠA1期的14例患者中,1例切缘阳性者再次行锥切术,另有5例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所有ⅠA2期患者和ⅠB1期患者术后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最后诊为CIN的151例患者中,3例切缘阳性,其中1例补充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术前活检阴性者锥切术后被证实为浸润性腺癌,另有3例CIN患者同时合并原位腺癌,术后均予再次手术。结论:应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是一种设备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切净率高的诊治CIN和微小浸润癌的方法。其对宫颈微小浸润癌、局部早期浸润癌和腺癌的诊断率高。锥切术后为早期浸润癌或切缘阳性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或病理升级患者补充手术的必要性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后再补充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将锥切术后的病理与补充手术后的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5例行锥切术患者术后病理示切缘阳性5例,病理升级20例。25例均行补充手术,术后病理示13例(52%)无病变,9例(36%)病理降级,3例(12%)与补充手术前病理相符,无1例出现病理升级。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若为浸润癌者需补充手术治疗,切缘阳性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而术后病理升级为更高级别的CIN或宫颈原位癌,可对其进行HPV和细胞学随访而不需补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宫颈上皮内瘤变315例手术前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被诊断出CIN,如何正确而适度的处理CIN是临床处理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病理情况分析,探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合理方式.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15例行宫颈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的CIN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治疗前后组织病理诊断,并随访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315例患者中,232例(73.65%)行锥切治疗,26例(8.25%)行全子宫切除,57例(18.1%)行次广泛子宫切除.232例锥切治疗患者,术后病理转阴22例,级别升高36例,其中浸润癌20例.锥切术后继续手术治疗15例,其中5例证实有病灶残留.在子宫切除的83例患者中,病理阴性4例,微早浸润癌ⅠA1期3例,浸润癌1B1期4例,该4例接受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214例锥切为最终治疗,术后未再治疗的CIN患者中,随访中发现5例(2.4%)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结论:宫颈锥切是一种能准确诊断宫颈病变并能较好治疗CIN的方法.建议对于CIN患者应尽量先行宫颈锥切,根据锥切后病理情况及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再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董婕  邵株燕 《中国肿瘤》2008,17(2):162-163
[目的]探讨宫颈电刀锥切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宫颈病变患者的术后病灶残留、手术前后诊断符合情况及再次治疗情况。[结果]锥切前宫颈活检诊断的准确率为84.21%(112/133)。4例(4/133)患者锥切标本切缘阳性.包括2例原位癌与2例浸润癌,再行子宫切除的标本中,除了1例原位癌以外,其余3例都有残留病灶。锥切术后标本中切缘阴性的129例病例中,9例(包括3例宫颈原位癌、5例Ⅰa1期与1例Ⅰa,期宫颈癌)再行子宫切除术,有1例原位癌和2例Ⅰa,期宫颈早期浸润癌有残留病灶。[结论]宫颈锥切可明确宫颈病变的诊断,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尽管宫颈锥切已达到CIN与Ⅰa1期宫颈癌的治疗范同,但部分患者宜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9.
邵岚 《肿瘤学杂志》2012,18(6):460-462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比126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CIN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CIN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完全符合83例(占65.9%).14例(11.1%)患者锥切边缘受累;发现早期浸润癌5例,其中2例早期浸润癌仅行宫颈锥切,随访无复发.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宫颈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3% (8/126)和3.9% (5/126).[结论]宫颈锥切术比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更准确,并具有重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LEEP在CIN Ⅱ~Ⅲ级中诊疗价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患者,其治疗方法由单纯的冷刀锥切、电灼到冷冻手术,到激光消融切除、波姆治疗.一直发展到现在的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效果已为广大学者认可,同时这项技术也将更加普及,治疗也将日臻完美,特别是在追求微创和疗效并重的将来,其在治疗高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故本研究对LEEP在162例CINⅡ-Ⅲ级患者的诊疗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20.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