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医刊》2001,36(10):47-48
患者 ,女 ,44岁。因面部红斑、光过敏 1 5年 ,少尿、无尿 5天 ,于 1998年 6月 11日急诊入院。一年半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对称性红斑 ,不高出皮面 ,无痛痒 ,伴针尖大小脱屑。无明显口干、眼涩、无关节痛、口腔溃疡、雷诺征、浮肿等。外院曾查 :抗SSA抗体 1∶2 0 ,怀疑“SLE” ,予氯喹 0 12 5g ,每日 1次× 15日治疗 ,皮疹无缓解。起病半年后就诊于本院查 :ANA 1∶640 S,抗dsDNA抗体Farr法 5 0 % ,RF 1∶3 2 ,抗SSA抗体 1∶64 ,抗SSB抗体 1:64 ,补体水平正常。血Cr 5 3 0 4μmol/L ,BUN3 5…  相似文献   

2.
女,24岁,因面部红斑2年,发热、全身浮肿、尿少10天,于1989年8月31日入院。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和抗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确诊狼疮肾炎。并给予强地松、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治疗。15日后出现腹痛腹泻。治疗后17日突发急剧  相似文献   

3.
闻秀珍  刘毅   《四川医学》2023,44(10):1118-1120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因“反复发热、面部红斑3年余,抽搐3次”于2022年8月4日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反复发热、面部红斑在外院就诊,检查抗核抗体(ANA)1∶640+,ENA: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抗dsDNA抗体1∶160+,24 h尿蛋白>0.5 g, 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给予甲泼尼龙40 mg/d(渐减量)、羟氯喹0.2 g 2次/d、吗替麦考酚酯胶囊0.5 g 2次/d治疗。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女,40yr。主因面部红斑3a,头晕,双下肢浮肿2mo,气短,喘憋1d入院。患于3a前开始面部出现红斑.曾经在外院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坚持服用雷公藤及大力神等药物。以后相继出现肝功能异常,尿蛋白及血尿β2-MG增高,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0.5a前开始加用强的松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医刊》2001,36(10):47-48
患者,女,44岁.因面部红斑、光过敏1.5年,少尿、无尿5天,于1998年6月11日急诊入院.一年半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对称性红斑,不高出皮面,无痛痒,伴针尖大小脱屑.无明显口干、眼涩、无关节痛、口腔溃疡、雷诺征、浮肿等.外院曾查:抗SSA抗体1:20,怀疑“SLE”,予氯喹0.125g,每日1次×15日治疗,皮疹无缓解.起病半年后就诊于本院查:ANA 1:640+S,抗dsDNA抗体Farr法5.0%,RF 1:32+,抗SSA抗体1:64+,抗SSB抗体1:64+,补体水平正常.血Cr 53.04μmol/L,BUN3.57mmol/L.  相似文献   

6.
何宏军 《疑难病杂志》2003,2(5):299-299
患者 ,男性 ,38岁 ,因面部红斑、间断性关节痛 2年 ,伴发热 2个月 ,于 2 0 0 1年 9月 13日入院。患者 2年前出现面部蝶形红斑 ,伴双手腕肿痛 ,并先后出现膝、踝、肘及肩关节游走性疼痛。 2 0 0 0年 7月开始伴不规则发热 ,体温 38.3℃~39 .7℃ ,脱发 ,使用抗生素 (具体不详 )及退热药 8天无效 ,化验ANA、抗ds DNA、抗Sm抗体及CIC阳性 ,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 ,尿蛋白 ( + + + )。X线示双侧胸腔积液 ;心脏彩超示心包少量积液。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予泼尼松5 0mg d ,分 3次口服 ,症状控制 ,1月后减量为 4 0mg d。病程中有光过…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6岁。因双手小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晨僵10年,面部红斑2月,低热20余天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7-81mmHg;神志清,精神软,面部蝶形水肿性红斑,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压痛,双腕关节活动受限,双膝关节轻压痛,无肿胀。查外周血:WBC4.1×109-L,Hb95g-L,PLT249×109-L;尿常规示:镜下红细胞(RBC)+,蛋白(PRO)+++;24h尿蛋白2.18g;抗核抗体阳性,滴度1:640,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糖核蛋白(nRNP)抗体、抗核糖体蛋白(rRNP)抗体均…  相似文献   

8.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病程中出现脑部病变时 ,临床上往往首先考虑SLE脑病 ,故SLE伴发其他脑部病变容易被误诊。我科于 1998年及 1995年遇到误诊为SLE脑病的病例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患者男 ,11岁 ,学生。因患SLE 3年 ,头痛 1天 ,呕吐半天于 1998年 2月 10日再次入院。 3年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面部红斑、光敏感、关节痛 ,在当地治疗 ,疗效不佳。 2年前因面部红斑、光敏感、关节痛、肾损、抗核抗体阳性住我科确诊为SLE(据 1982年ARA标准 ) ,经强的松 30mg/d等治疗 ,SLE渐痊愈 ,强的松减至 12 …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 ,发病率不高 ,在欧美国家为每百万人口 4 0 - 6 0人。Addison病最常见的病因为肾上腺结核和自家免疫性肾上腺炎。  患者女性 ,2 5岁 ,2 0 0 2年 9月 6日上午 1 0 :30入院。 2 0 0 0年病人首次妊娠 ,渐出现面部皮肤变黑 ,并于鼻翼两侧出现蝶状黑斑。足月分娩后黑斑未消失 ,无产后大出血 ,产后有乳汁分泌 ,于产后半年出现规律月经。 2 0 0 2年 4月病人乏力、消瘦 ,周身皮肤逐渐变黑 ,面部蝶状黑斑更为明显 ,遂于我院门诊就诊。当时查血抗双链 DNA抗体、抗核抗体阴性 ,未查到狼疮细胞 ,血钠 1 2 9mmol/ L,2 4小…  相似文献   

10.
<正>患儿,女,3个月6天,因皮疹3个月就诊。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混合喂养,产时无窒息、缺氧等。生后体检无异常,哭闹时无发绀、喘憋等现象。于出生后第3天出现全身皮疹,不伴搔抓。在当地给予药物治疗后皮疹反复,查抗SSB抗体、抗核抗体阳性遂就诊于我院。其母平素易口干,查抗Smith抗体、抗SSA抗体、SSB抗体、抗核抗体均阳性。查体:营养发育欠佳,抬头不稳,面部、四肢可见较多形状不规则紫红色皮疹,不高出皮面,无鳞屑、无渗出。口腔黏膜光滑,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2 cm可触及,质软边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无畸  相似文献   

11.
以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LE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31岁。因面部蝶形红斑3月伴恶心、腹痛、腹泻1月于1998年4月 9日入院。发病时为初次妊娠 5月,妊娠 7+月时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妊娠8月时早产,产后四肢、面部皮疹有所减退,消化道症状也有缓解。早产后半月入院。入院查,T37.4℃.P100次/分.BP12/9kPa,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无压痛,肠鸣亢进,四肢大小关节活动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对称蝶形红斑,部分已形成色素沉着,四肢对称性红斑,指趾伸屈侧亦可见暗红色多形红斑样皮疹,手掌大、小鱼际肌,指背可见网状毛血管扩张性红斑。化验检…  相似文献   

12.
患者1女,30岁,1991年结婚,1992年足月顺产一低体重男婴,出生后3天夭折。此后患者反复流产4次,未发现其它不适。此次妊娠3个月时出现先兆流产,住院保胎期间,癫痫大发作一次。常规化验血沉110mm·h-1,血小板40×109·L-1。因患者有反复流产史,怀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化验结果:血清抗抗核抗体(dS DNA)阳性,多肽抗体(抗Sm)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妊娠。转内科治疗,孕38周,在内科医生监护下剖宫产一低体重女婴(1900g)。产后1周,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出现高血压、全心衰、全身浮肿、多浆膜腔…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7岁,因左侧肩背部红斑水疱3天就诊,入院后1天出现右侧胸背部、腋窝红斑伴米粒大小水疱。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仅有抗核抗体(+),胞浆颗粒型:1:1000,我院诊断为:双侧带状疱疹,予以相关治疗2周后皮损结痂好转,神经痛减轻。  相似文献   

14.
SARS患者血清中SARS相关冠状病毒抗体产生规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血清中 SARS病毒特异性 Ig M、Ig G抗体产生的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32例 SARS患者 5 5份血清标本 ,应用 EL ISA分别检测抗 SARS病毒 Ig M、Ig G抗体。结果 :Ig M抗体阳性率为 5 6 .4 % ,平均出现时间为 (5 .88± 2 .6 2 ) d,其中 2例患者在发病后第 2天即出现阳性 ,平均消失时间为 (14 .2 5± 2 .97) d;Ig G抗体阳性率为4 1.9% ,平均出现时间为 (11.4 0± 4 .2 0 ) d,其中 2例患者在发病后第 3天即为阳性 ;Ig M和 Ig G抗体的总体阳性漏检率为6 .2 5 %。结论 :SARS患者于发病后 3~ 7d血清中出现特异的 Ig M抗体 ,可用于实验室诊断 ;同时进行 Ig M和 Ig G抗体的检测可用于发病 8~ 14 d左右的实验室排查检测  相似文献   

15.
王明轩  刘凤奎 《中国医刊》2012,47(10):20-23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46岁,主因"反复发热1年"于2011年12月16日入院.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畏寒,体温最高达42℃,持续3~4小时,予输液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亦可自行下降至正常,发热时间不规律,可每天发热或间隔5~6天发热1次,多次于社区诊所输液治疗可好转,但反复发作,无口干、眼干、腮腺肿大,无咳嗽、咳痰,无关节痛、光过敏、口腔溃疡、面部红斑,无肌痛、肌无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痛,5个月前于当地医院住院抗炎、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具体药物不详),并出现全身大小不等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伴瘙痒,无疼痛,转来本院住院治疗,查胸腹部增强CT示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穿刺增生性改变,ANA1∶320核仁斑点型,SSA阳性,诊断"风湿免疫病?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2 3岁。因全身丘疹、斑块上覆鳞屑 1年 ,面部红斑半年于 2 0 0 0年 3月 2 5日入院。患者自述 1999年 2月无明显诱因在前额、发际出现粟粒大红色丘疹、红斑 ,自觉皮疹处痒及头屑增多。继之肩背部先后出现黄豆大红色丘疹、斑块 ,表面覆有银白色厚鳞屑 ,同时四肢伸侧亦见相同皮疹。在当地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用迪银片、叶酸片等药物治疗。1999年 9月面部出现对称性红斑 ,呈蝶形分布 ,日晒后红斑加重。近 1个月来面部皮疹颜色加深 ,伴双侧肘、膝关节疼痛 ,发热、咳嗽咯痰。体检 :T 38.5 o C,P 132次 / m in,R 2 2次 / m in,BP16 /…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38岁 ,园艺工人 ,因双侧面部弥漫性红斑 ,伴瘙痒、烧灼感 1个月就诊。患者于入院前 1个月双侧面颊部出现大片不规则对称性红斑 ,边界清楚 ,无脱屑 ,自觉瘙痒 ,在外院先后诊断为“过敏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先后服用“息斯敏” ,“仙特明”等抗组胺药物并外用“尤卓尔” ,“艾洛松”均无好转 ,皮损扩大至整个面部 ,自觉症状加重 ,遂来我处就诊。查体 :双侧面部弥漫性红斑 ,散在丘疹 ,界限不清 ,下颌处皮损边缘微隆起伴少量鳞屑 ,皮温稍高 ,躯干、四肢未见皮损 ,真菌镜检呈阳性。诊断 :体癣。予兰美抒 0 2 5 g/d治疗…  相似文献   

18.
俞芳  杨宁  邱国萍 《九江医学》2006,21(4):58-58
患者,男,51岁,农民,因全身浮肿20天,腹泻、尿少2天于2005年5月24日入院。20天前在当地医院检查尿蛋白3 ,隐血4 ,肾功能正常,服用中药治疗,本次入院前2天出现腹泻、尿少、浮肿加重,无关节疼痛、面部红斑、光过敏。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入院查体:T 36.4℃,P 90次/分,R 20次/分,BP 145/70mmHg,轻  相似文献   

19.
王雅迅  何君怡  梁伟颜 《吉林医学》2011,(30):6366-6366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女性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抗精子抗体阳性女性免疫性不孕症80例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加Vit C加Vit E治疗,治疗组口服泼尼松加转移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发胖,1例面潮红,1例面部痤疮;治疗组出现1例面潮红,1例面部痤疮。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女性免疫性不孕症可提高治疗疗效,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女,9岁。全身红斑、脓疱1周,于2013年10月6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其爷爷代诉患儿于1周前因"感冒"至当地诊所予头孢类药物静滴治疗。1h后,面部、躯干即开始出现红斑,伴瘙痒。皮损迅速增多蔓延至全身,并于红斑上出现密集针尖大小的脓疱,出现发热(体温不详),无明显咳嗽、咳痰、呕吐及腹泻。于当地县医院诊断"药疹"予克林霉素、地塞米松(5mg)静滴及抗阻胺药内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