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病例患者,男,34岁,农民。因"失眠,心烦1个月,发作性胸闷3 d"于2013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学驾驶感到压力较大,渐出现睡眠差,易惊醒,心烦,怕吵,有时左手发麻。2013年10月9日凌晨,患者喝水时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紧张不安,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此后类似发作数次,特别怕遇到冷空气。多家综合性医院行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本院门诊拟"焦虑状态"收住入院。患者由家人搀扶缓慢步行入病房后要求将门窗关紧,窗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66岁。因头痛、头晕3d,伴左耳进行性听力下降半年于2003年12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左耳听力下降,未诊治,半年来,听力下降明显。入院前3d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晕,间断性,头晕症状明显,视物旋转,闭眼时加重,不能行走,无面部感觉、运动及吞咽、发声异常。检查,神清、语利,卧床,不敢坐起及行走。双侧瞳孔大小、反射正常,眼球活动正常,未见眼震。左耳听力严重下降。余(-)。  相似文献   

3.
1病例患者,女,60岁,农民,已婚。因心烦不宁、走坐不安3年,于2011年7月13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起病,失眠,心烦意乱,很少有心情安稳的时候,经常担心有什么不幸将要来临,走坐不安,紧张,出汗,发作性心慌,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6岁,已婚,教师,大学文化。因失眠、心烦、情绪低落4周于2001年12月12日入院,诊断为抑郁症。入院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血糖、尿素氮及心电图、腹部B超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之后即以米氮平30mg/d口服,于入院第6天加至45mg/d后维持,失眠、心烦、情绪低落明显好转。至入院第23天发现患者巩膜及周身  相似文献   

5.
例1男,52岁.因同村村民狂犬病死亡后紧张,出现间断性走路不稳,夜眠差7 d,于2008年5月20日住我院.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表情做作,兴奋,动作具有表演性,暗示性强.来我院前在综合医院检查无阳性发现.查体无异常.入院诊断:癔症?入院后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 mg,第2天出现发热,体温38.9 ℃,不敢喝水,喉中发出咕噜声.  相似文献   

6.
例1男,52岁.因同村村民狂犬病死亡后紧张,出现间断性走路不稳,夜眠差7 d,于2008年5月20日住我院.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表情做作,兴奋,动作具有表演性,暗示性强.来我院前在综合医院检查无阳性发现.查体无异常.入院诊断:癔症?入院后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 mg,第2天出现发热,体温38.9 ℃,不敢喝水,喉中发出咕噜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激越行为评估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痴呆患者和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某三甲医院108例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平均(1.43±0.48)分,处于1周少于1次状态;患者精神智力处于中、重度水平。混合型痴呆患者、重度痴呆患者、患病时间1~3a的痴呆患者激越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5)。患者性别、婚姻、子女数量对痴呆患者激越行为评分均无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智力、痴呆类型、病情程度3个变量共解释了54.8%(调整R2=0.548)的变异量。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处于一般水平,平均每周少于1次状态。激越行为表现为多样性,与精神智力、痴呆类型、病情程度有关。应重视老年痴呆患者早期认知评估和干预训练,护理人员应关注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表现,加强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9岁,间断性心烦、紧张5年,记忆力下降半年,于2005年2月第3次住我院。2000年起阵发性自感心烦,发冷,紧张,手抖,卧床,失眠。于2003年、2004年2次住我院,诊断均为焦虑症。曾服麦普替林、氟西汀、阿米替林等,病情常反复。近半年,常忘事,看见东西叫不上名字来,有时回家时不知到了什么地方,与人交流感到费劲。近2个月出现排尿困难。患者自2004年2月服用阿米替林150mg/d直至本次入院。既往血糖略高,血压偏高,间断服用降压药。  相似文献   

9.
眩晕型癫痫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5岁。主因发作性眩晕6年于2001年12月31日入院。患者1996年始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每天无诱因地发作1~2次,每次症状持续数秒~数分钟。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于当地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住院治疗2个月后痊愈出院。2001年10月14日患者感冒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不敢转头及改变体位。无发烧、头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17岁,主诉“关节疼痛3d,腹痛1d,发作性四肢抽搐3h”,于2004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d感觉双膝关节疼痛,1d前感觉腹痛,部位不固定,呈阵发性刺痛,入院当天活动时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患者既往无类似症状。患者父母体健,仅育此一女,出生时无窒息史。小学毕业,  相似文献   

11.
氟西汀致急性肌张力障碍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宫某某 ,女 ,47岁。因发作性心烦、失眠 4年余 ,加重 5天入院。诊断为抑郁发作。既往健康。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均正常。患者在家已服用氟西汀 2 0mg ,每日 1次 (江苏常州第四制药厂生产 10mg片剂 )、佳乐定 0 4mg 3,每日 3次 ,共 14天 ,疗效不明显。入院后给予氟西汀、佳乐定分别加量至 40mg ,每日 1次、0 8mg 3,每日 3次 ,两天后出现坐立不安 ,双上肢呈齿轮样强直 ,加用安坦治疗 ,上述副反应渐消失。例 2 ,冀某某 ,女 ,49岁。因发作性兴奋、话多、乱跑或心烦、少语 2 4年。本次少语少动 3个月入院。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精神…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37岁。因发作性安闻、妄见、多疑伴头痛、心烦15年于1997年12月第二次住院。1982年底,患者无明显诱因急性起病,表现为妄闻,疑人议论、迫害自己,外走,行动具有突然性。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应用氯丙嗪治疗20余天完全缓解。出院后坚持服药,上述症状仍1-2年发作1次,伴头痛、胸闷、心烦。后发作频率增加,表现为大量言语性幻听,恐怖性幻视,敏感多疑,伴头痛、胸闷不适等躯体症状第二次住院。家族史中无癫痫及精神病情况,1岁半时曾患麻疹,高热持续6天。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均无异常。入院诊断考虑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1岁,农民。因首次无诱因出现评论性幻听、被害妄想、激越、言语紊乱等精神症状1周,于2013年11月14日入院治疗。入院前检查心电图结果为边缘心电图,血压119/90 mm Hg(1mm Hg=0.133 kpa),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给予口服利培酮2mg/d,同时肌注氟哌啶醇10 mg/次,2次/d10精神症状渐缓解。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60岁。主因突发头痛3h,于2011年7月27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3h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以枕部明显,发作时无恶心、呕吐及听力异常。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余,平日不规律口服卡托普利,血压控制不详;无糖尿病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应答准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颈项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患者,男性,19岁,病前性格内向。因"心烦少语与兴奋话多交替发作3年,本次心烦伴幻听4个月"于2018年4月12日收治入院。患者2015年4月8日首次就诊于本院,表现为心烦、少语、悲观、紧张、言行紊乱等,诊断为"重度抑郁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予以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奥思平,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40 mg/次,每日2次;盐酸齐拉西酮胶囊(思贝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 mg/次,每日2次治疗。出院后逐渐出现兴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院前发生攻击行为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的临床干预措施和治疗效果的特点.方法 以151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新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疾病信息调查表收集疾病相关信息,应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的兴奋因子(PANSS-EC)、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风险评估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估其精神病理症状、护理风险和治疗效果,根据MOAS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攻击行为患者组和无攻击行为患者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151例患者中,入院前一周内有攻击行为者74例,无攻击行为者77例.(2)相对于无攻击行为患者组,攻击行为患者组既往有暴力/攻击史者比例较高,入院前1周未服药比例较高;入院时疾病严重程度较重,PANSS-EC、BARS和MOAS评分均较高;攻击风险和防攻击护理医嘱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入院时医生处方口服药物均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使用比例为68.9%,其次为奥氮平(13.2%)、喹硫平(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行为患者组氟哌啶醇注射率和保护性约束使用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患者组(P<0.05);(4)出院时,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PANSS-EC评分、MOAS评分和出院疗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发生攻击行为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于无攻击行为者,住院治疗疗效相当,但入院时病情较重,较为兴奋激越,攻击风险和出走风险较高,住院期间肌肉注射抗精神病药物和保护性约束等措施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患者,女,51岁,因"话少、心情不好、心烦、睡眠差6年、加重5个月"入院。诊断"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既往患过重症肝炎,已愈。有多发性肝脓肿,有高血压病史5年。2010年行子宫全切术,2011年12月份查出患有脑动脉瘤。无药物过敏史。既往5年内曾接受3种剂量和疗程适当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其中3种抗抑郁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是不同的,且目前伴有严重的自杀观念及行为,随时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女性,34岁,湖南岳阳县人,渔民。因“双下肢疼痛12d.排尿困难3d,行走不能1d”于2006年4月13日入院。患者于12d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疼痛,大腿外侧明显,持续性胀痛,开始时下肢活动尚可,亦无尿便障碍,3d前出现排尿困难,伴双下肢麻木,入院前1d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大便4d未解。查体:心、肺、腹无特殊,肝脾不大。脑神经、双上肢(一)。  相似文献   

19.
正1 病例患者,女,73岁,于2019年1月4日因"头颈部疼痛1 d余"入院,主要表现为1 d前患者坐位看电视时出现后颈部疼痛,为颈部牵扯痛,程度较重,呈持续性,不敢转动头部,转动头位时明显加重,无言语不清、肢体无力、麻木,无大小便异常,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束带感,患者自认为是"落枕",故入当地诊所行"按摩、膏药"等治疗后颈部疼痛无明显好转,且逐渐出现头部疼痛,为顶部及双侧颞部头皮轻度疼痛,呈持续性,现为诊治,遂入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4岁,主因"右上肢不随意运动、口角抽动3 d,右侧肢体无力1 d"于2009年4月11 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 d无诱因出现右上肢不随意运动,右上肢时而屈曲、时而伸直、时而扭转,面部有挤眉弄眼动作,意识清楚,无肢体抽搐,睡眠时减轻;入院前1 d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上下肢均不能抬起,伴精神、进食差,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