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法探索中医古籍治疗阳痿的内服中药复方用药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 以“阳痿”“阳萎”等为主题词,检索《中华医典》治疗阳痿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古籍87本,内服中药复方392首,涉及283味中药,药物累计频次4 153次。其中,使用中药频次较高的分别为附子(147次)、熟地黄(136次)、茯苓(135次)等;功效以补虚类为主;药性以温、平性和甘、辛味为主;归经以肾经、肝经为主;共得出4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治疗阳痿中药内服复方功效以温阳益肾、益气滋阴为主,用药以补虚类、温里类药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育症药物,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不育症的药物,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114首治疗不育症方剂,涉及中药179味。统计出使用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通过熵层次聚类挖掘新处方5首。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不育方剂组方以补肾健脾养血为要务,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整理古籍中黄褐斑外用方剂,进而对现代临床中基于古籍的黄褐斑外用方药进行数据挖掘,获取其用药规律,探求其网络药理学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获取古籍黄褐斑外用方药。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等,检索现代临床中黄褐斑的外用方药,筛选基于古方的外用方剂,建立黄褐斑外用方药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药物关联规则,获取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使用网络药理学探索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整理得到古方37个,涉及中药78味;现代临床复方309个,涉及中药232味。现代临床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白芷、茯苓、当归、白及、白附子等;最常用的药对为白芷-茯苓;高置信度药物关联规则有白及-白蔹->白芷、茯苓-白附子-僵蚕->白芷、茯苓-白及-僵蚕->白芷等;核心药物包括白芷、茯苓、僵蚕、白及、当归等12味中药。获取核心药物有效靶点347个,疾病靶点476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18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通路19条,并构建疾病-交集靶点-通路-核心药物-有效成分网络。结论 核心药物对外用治...  相似文献   

4.
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 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方剂,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5个应用频次较高的治疗黄褐斑的复方中药,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治疗黄褐斑中药复方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水提物P<0.05,醇提物P>0.05),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增高(P<0.05,金匮肾气丸降低P>0.05)。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水提物熟地黄、牡丹皮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醇提物中牡丹皮、泽泻增高,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结论 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水提物);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熟地黄、牡丹皮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茯苓、山药、山茱萸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泽泻组醇提物增高,水提物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治疗白癜风用药的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当代著名中医师治疗白癜风用药经验的文献共62篇,用Excel表格分别统计证型、验方、内服药及外用药,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中药治疗白癜风的常见证型有肝肾不足(43.5%)、气滞血瘀(25.8%)、气血失和(14.5%)、肝郁气滞(11.3%)等;常用内服药物有刺蒺藜、当归、制首乌、川芎、补骨脂、女贞子、熟地、旱莲草、枸杞子、白芷等;常用外用药物有补骨脂、白芷、红花、乌梅、菟丝子等;穴位有白癜风穴。结论:中医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经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治疗白癜风可采用中药内服及外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普济方》中治疗荨麻疹的内服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普济方》中所载的治疗荨麻疹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共86条,其中共涉及163味中药,分析得出用药以防风、刺蒺藜、炙甘草为主,药性多为辛、苦、温,归肝、脾、肺经。支持度≥8的中药药对组合为12对;无监督熵聚类分析得到4首治疗荨麻疹的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普济方》治疗荨麻疹处方用药规律,治则上多从祛风解表,养血益气入手,以人参、防风、蜂蜜、麻黄、刺蒺藜、川芎、枳壳、炙甘草、荆芥穗为基本方,所获得的4首新方则分别针对阴血亏虚、风寒夹湿、风热袭表、风寒袭表之证,为后续研究荨麻疹用药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整理CNKI中关于治疗多形性红斑的内服中药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治疗多形性红斑中药内服处方的用药规律,总结治疗多形性红斑的经验和方法,为临床治疗多形性红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采用内服中药治疗多形性红斑的文献,提取出内服中药方剂85首,录入TCMISS软件(V2.5),根据软件相关模块分析多形性红斑的中药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处方,并对其所用中药进行性味给经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85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得出使用频次超过10的中药有34味,使用频次超过14次的药对有28个,发现核心组合34个及新方6个,得出四气、五味、归经用药规律,并采用二维图形表示。结论分析得出治疗多形性红斑的中药多以补血、活血、补气、清热、祛寒为主,重用当归、桂枝、甘草、芍药等中药;挖掘出新方5个,为将来中医后辈力量对于中药治疗多形性红斑的创新和提高提供了基础;得出的性味归经分析规律对其用药方向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梅毒方剂及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梅毒的方剂及药物,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 2010、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313首治疗梅毒症方剂,涉及中药255味。方中高频药物为土茯苓、甘草、金银花、当归、防风、川芎、白鲜皮等,多属解表清热药,药性多寒温,药味多甘辛苦,归经多属肝经、脾经、心经、胃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金银花-土茯苓、荆芥-防风、连翘-土茯苓、白鲜皮-金银花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梅毒方剂组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要务,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药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对近几十年来治疗白癜风的有效外用方186首,共97味药715味次,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9味中药的组方频率和配伍情况,以揭示其用药规律.结果方剂大多为酊剂,用药以驱风燥湿、补肝肾、活血祛瘀药为主,性味以辛温、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为主,在常用药的配伍上也呈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21,(3):89-92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崔学教教授治疗不育的方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崔学教教授辨治不育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崔学教教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诊治不育症的365张有效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崔学教教授治疗不育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15例患者的共365张处方,含中药160味。用药频次居前3位的中药是菟丝子、桑椹、覆盆子;四气统计以温、平为多,五味以甘、苦为主;药物功效分类统计中前4位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共提取出"柴胡-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法半夏-紫苏-大腹皮"等药物核心组合以及"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覆盆子-柴胡""法半夏-紫苏-大腹皮-厚朴"等演化新处方。结论崔学教教授治疗不育多从肝肾亏虚、脾胃湿热、气滞血瘀的角度论治,临床上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随症加减外,治疗需重点注意始终围绕益肾填精、养肝补血这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历代中医家为中医辨证治疗男性不育积累了太多临床经验,临床主以补肾为治法。依据脏腑生理及功能关系,肝肾二脏同居鱼下焦,因木水相互滋生,乙癸同源,因此肝肾二脏生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两脏常同时发病。本文试依据肝肾脏腑生理及经络衔接特点,分析肝肾与男性不育的生理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肾虚肝郁在男性不育症病程中的临床重要地位及常用辨治方法,该文从上述角度阐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男性不育症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少精、弱精是重要原因。笔者以“种子汤”治疗少精、弱精所致男性不育症7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3例不育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年龄最小24岁,最大41岁。其中24~30岁57例,31~35岁12例,36~41岁4例,精液检查:本组73例精子计数均少于0.2亿/ml,精子活动率均低于70%,精子活动力(a级+b级)精子均小于50%或a级小于25%。2治疗方法以“种子汤”为主:山药20g、熟地20g、茯苓10g、黄精20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桑椹子50g、肉苁蓉15g、杜仲10g、黄芪20g、沙苑子30g、淫羊藿15g、当归15g、复盆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遗精病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中医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统计《叶天士医学全书·临证指南医案·卷三》中遗精病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遗精病的高频药物为地黄、芡实、茯神、五味子、党参、茯苓、龙骨、远志、湖莲、山药等,多属补虚药和收涩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涩,归经多属肾经、脾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地黄—芡实、芡实—湖莲、芡实—五味子、五味子—湖莲、茯神—地黄、地黄-芡实-湖莲、五味子-湖莲-地黄等。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叶氏治疗遗精病以益肾填精、收敛固涩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宁心安神、养阴生津、清热利湿等,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发疾病     
980448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儿童斑秃44例/周有苗(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中医杂志.-1997,32(8).-354 太子参、枸杞子各10~15g,当归6~12g,白术、菟丝子各6~10g,茯苓12~20g,甘草3~5g。斑秃伴头部轻度瘙痒,头昏乏力,夜寐不宁,舌苔薄,脉细数等血虚风燥者,加黑芝麻、生地各10~15g,知母、菊花各6~10g;伴头痛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黯有瘀斑,脉弦等血瘀气滞者,加川芎3~6g,赤芍6~12g,桃仁6~10g,丹参12~15g;伴头晕目眩,耳鸣,失眠,舌苔剥脱,脉细等肝肾不足者,加桑椹子、旱莲草各10~15g,山茱萸、天麻各6~10g,珍珠母15~30g。每日1剂。入水煎,分2次温服。2周为1疗程。中药外用柏叶酊搽脱发处,每日2次。经3个疗程治疗后,全部病例毛发生长接近正常,色泽良好,且无副作用。(周再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帮助量化中药辨证配方.方法 采用德国MORA-Sup生物共振仪药物模式将中医辨证选药类别中所有中药进行有效性筛选.结果 频次较高的前八位药:防风、生甘草、黄芪、当归、茯苓、荆芥、白术、蝉蜕,这些都是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与传统方药"玉屏风散"非常接近.结论 生物共振技术中药筛选与传统中医用药基本吻合.对量化中医用药提供了一种数据化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玫瑰糠疹(PR)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据库,检索策略围绕"玫瑰糠疹"等病名纳入中药治疗PR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及专家经验总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纳入研究的治疗用药进行分析。结果筛选治疗PR的方剂139首,分析得出治疗PR的常用药物136种,核心药物17味,根据用药规律演化出治疗PR的8个新处方。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平台,利用文本挖掘、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较好的体现了:中药治疗PR以清热凉血药为主,辅以疏风止痒药。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中医称为汉方医,中药称为汉方药。近年来,应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诊断皮肤病,应用西洋药物和汉方方剂共同治疗皮肤病已经越来越受到日本皮肤科医师的关注,尤其在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等慢性顽固性皮肤疾患的治疗方面。临床研究结果指出汉方药物,例如芍药、当归、黄连、人参等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使低下的免疫功能正常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补肾疏肝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用药规律,挖掘核心中药治疗PCOS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检索时间范围为2005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方药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等。筛选核心中药的作用靶点及PCOS的治疗靶点;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得出核心成分。结果 8味核心中药包括白芍、当归、菟丝子、熟地黄、香附、柴胡、郁金、山茱萸,其中柴胡-白芍、熟地黄-山茱萸为核心药对。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198个共同靶点,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多个信号通路,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雌激素受体1(ESR1)、AP-1转录因子(FOS)、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关键靶点。结论 补肾疏肝法治疗PCOS用药以平补肝肾、柔肝疏肝为主,少辅健脾、活血之品。8味核心中药主要从改善胰岛素抵抗、抗...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对文献报道治疗银屑病有效的方剂,在拆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动物实验筛试,得到20味中药能不同程度抑制增生、促进分化和降低内皮素-1水平[1],现将这20味中药按中医理法组成6种方剂,利用Bonder等[2]和VanScott等[3]的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模型,Jarrett[4]的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观察这6种方剂的作用,以探讨中医理法和实验药效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优化组方提供实验依据。一、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远交系小鼠,体重22~25g。2.中药方剂:单位体重给药量按临床用药量的10倍计算(临床用药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银屑病积累了大量有效方剂,有人对其整理分析,列出几十味使用频率高的中药[1]。为探讨它们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我们观察了其中20味中药对小鼠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表皮细胞分化及小鼠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