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本院2006-10-2007-10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1000例影像资料,分析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000例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7831段,显示率为97.89%(7831/8000),冠状动脉总体可诊断率为88.04%(6895/7831);936个不可诊断的节段中,因心率快及其波动幅度大导致不可诊断占27.99%,因重度钙化导致不可诊断占22.97%,因重建时相选择不当导致不可诊断占19.98%,呼吸运动及扫描参数等占29.59%;严重钙化CTA诊断准确率为65%(78/120).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受患者心率、心率波动幅度、严重钙化、呼吸运动伪影及重建时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的临床应用.方法 102例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8例,女34例,心率<65次/min为Ⅰ组,65~75次/min为Ⅱ组,>75次/min为Ⅲ组,每位患者的冠状动脉分为12血管段用于图像质量分析.测量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无伪影显示率和各分支近段和远段对比噪声比.结果 (1)所有患者总体评估结果显示,94.0%冠状动脉血管段显示无伪影.Ⅰ组冠状动脉分支无伪影显示率98.2%,Ⅱ组冠状动脉分支无伪影显 示率95.3%,Ⅲ组冠状动脉分支无伪影显示率85.0%;(2)所有冠状动脉分支平均对比噪声比为14.7±4.1.结论 64层螺旋CT有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心率影响冠状动脉图像,低心率仍是图像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130例临床考虑冠心病患者包括4例支架植入术后,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4例安装起搏器者均经MSCTCA。分析了所有患者冠状动脉显示率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MSCTCA显示了130例的1412个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为90.51%(1412/1560)。冠状动脉节段总体可评价率为87.32%(1233/1412),其余179个(12.68%)为不可评价节段,其原因包括心率过快(n=33),心律不齐(n=27),呼吸伪影(n=27),严重钙化(n=23),重建时相选择不当(n=34)以及造影剂充盈不足(n=35)。MSCTCA对严重钙化的诊断准确率为39.13%(9/23)。结论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是造影剂充盈不足,重建时相选择不当,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呼吸伪影以及冠状动脉管壁的严重钙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时相对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组,对心动周期的R-R相位30%~90%间期,每间隔5%重建后进行血管分析及评分,获得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并评价不同心率时的图像质量。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间窗为R-R间期的70%~75%;心率70~79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60%~70%;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40%~50%。左前降支在70%和75%R-R重建时相显示最佳,左回旋支在70%R-R时相显示最佳,而右冠状动脉在50%R-R时相显示最佳。结论 :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合理控制心率能够减轻运动伪影,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其中准确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是保证图像质量、准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心室率、心室率波动对心房颤动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心电编辑对图像质量改善的有效性.方法 50例心房颤动患者行CTCA检查.评价心电编辑前后各节段冠状动脉血管的图像质量(优、中、差).用X~2检验分析不同心室率、心室率波动程度间及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的差异程度,用Pearson方法分析平均心室率及心室率波动程度与图像质量间的相关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50例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心室率47~153次/min,平均(89±23)次/min;心室率波动程度7.7~36.8次/min,平均(18.2±6.1)次/min.共评价冠状动脉血管节段704段,最终不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24段(3.4%),6例患者(12.0%)的CTCA图像中部分血管段无法满足诊断需要.平均心室率>100次/min时图像质量差的冠状动脉节段数(11段)及心室率波动程度>24次/min时图像质量差的冠状动脉节段数(11段)均明显增加(P<0.05).冠状动脉各节段总体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及远段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与平均心室率及心室率波动程度均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50、0.55、0.53、0.49、0.42和0.44,P值均<0.05).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以患者为单位,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6)、93.2%(41/44)、100%(41/41)、66.7%(6/9).结论 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心房颤动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在一定平均心室率及心室率波动范围内通过心电编辑有效改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61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按扫描期间平均心率分组,Ⅰ组30例,心率70次/min;Ⅱ组31例,心率≥70次/min。分析不同心率组不同R-R时相对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Ⅰ组的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在单一的75%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Ⅱ组的所有冠状动脉可以在单一的45%或40%的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结论:随着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充分发展,所有冠状动脉节段能在一个重建时相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根据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评价不同心率、不同心率波动时和采用3种重建方法时的图像质量。结果:本组中心率≤65bpm组图像合格率为98.3%,66~70bpm组为94.2%,>70bpm组为69.2%。心率>70bpm组和/或心率变化大于10%时图像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59.3%(35/59)不可评价图像经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后成为可评价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低于70bpm且波动小于10%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心率>70bpm和/或波动>10%者,应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和ECG编辑再重建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以及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CTC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11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CA与CAG.以CAG为参照,评价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按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将患者分组,评价不同亚组CTCA的诊断准确性,对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 以患者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3.3%;88.5%、96.2%;以血管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8.0%;84.8%、98.5%;而以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9%、99.5%;83.0%、99.7%.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影响.结论 无论是以患者、血管还是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对254例患者进行64层容积CT心脏扫描,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行冠状动脉三维成像.以心率≤60次/min、61~69次/min、70~75次/min及≥76次/min分为4组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心率≤60次/min、61~69次/min、70~75次/min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心率≤75次/min组出现差片的概率明显低于心率≥76次/min组(P<0.05).优等片的概率明显高于心率≥76次/min组(P<0.05);(3)影响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技术性因素主要是扫描过程中发生心率、心律变化或对比剂延迟时间不当等造成的移动伪影、血管错位和边缘模糊;非技术性因素为冠状动脉管壁的弥漫性钙化导致的高密度及其伪影。结论影响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心率或心律的变化、延迟时间不当和广泛钙化。适当控制心率,避免心律不齐的发生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提高可评估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拟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 成像(CCTA),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 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3 例病人[心率(HR)为65~75 次/min,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钙化积分<400 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结束后以R-R 间期60%的相位为中心,按400 ms 占据曝光平均心率R-R 间期的比例以5%的间隔重建期相,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所有重建的图像进行评分(5 分制:5分为优,1 分为差),以统计描述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所占比例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 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共有822 个冠状动脉节段参与评分,平均得分4.15±0.72,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比例为97.76%.结论 中等心率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通过预设60%采集期相,重叠时间设置为200 ms 可以重建出满足诊断的图像,且理论上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