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量化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各分支不同重组时相图像质量,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最佳重组时相与心率关系。资料与方法102例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1±9.7)岁,平均心率(66.4±11.5)次/min。心率<65次/min(n=43)为Ⅰ组,65~75次/min(n=34)为Ⅱ组,>75次/min(n=25)为Ⅲ组,每例患者的4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共分为12个节段用于图像质量分析。扫描原始数据以间隔5%在20%~80%时相分别回顾性重组冠状动脉图像,采用横断位、曲面重组、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结果Ⅰ组60%、65%和70%为最佳时相,Ⅱ组60%、65%时相为最佳时相,Ⅲ组右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35%、40%,左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60%、65%。结论心率和重组时相的选择是决定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平均心率≤75次/min,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质量在心脏运动的舒张中期(60%、65%)最佳;>75次/min时,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进行重组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心率下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28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CTCA检查.入选患者按照心率快慢分为5组;按照心率波动幅度分为3组.结果 (1)除心率为66~70次/min组和心率为71~75次/min组间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4,P=0.281)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2)在心率≤75次/min时,导致冠状动脉无法评价的原因主要为钙化,在心率>75次/min时,导致冠状动脉无法评价的原因主要为运动伪影,其次为钙化.(3)不同心率波动组中,当心率波动幅度>10次/min时,冠状动脉的可评估率明显减低.(4)在心率≤65次/min时,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最佳重建时相主要在75%时相,随着心率的增加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最佳重建时相逐渐趋于45%~50%时相,当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最佳重建时相主要位于50%时相.结论 导致冠状动脉无法评价的原因在心率较低时主要为钙化掩盖血管腔和钙化导致的伪影所致,在心率较高时主要为运动伪影,其次为钙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61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按扫描期间平均心率分组,Ⅰ组30例,心率70次/min;Ⅱ组31例,心率≥70次/min。分析不同心率组不同R-R时相对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Ⅰ组的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在单一的75%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Ⅱ组的所有冠状动脉可以在单一的45%或40%的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结论:随着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充分发展,所有冠状动脉节段能在一个重建时相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技术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方法:272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电影扫描序列,层厚为1.25mm或0.625mm,螺距为0.275:1,对比剂1.5~2ml/kg,注射速率3~4ml/s,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仿真内窥镜(VE)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χ2=23.936,P<0.01),心率平稳,心率在55~75次/min,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率80.3%达到诊断要求,心率大于90次/分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清;重建相位窗在55%、65%和75%之间显示一、二级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的例数无显著性差异(χ2=1.980,P>0.05),选择重建相位窗为75%可提高工作效率;采用扫描层厚为0.625mm或1.25mm(重建间隔为0.625)所得到的图像质量可满足影像及临床诊断需要(χ2=0.833,P>0.05),选择扫描层厚1.25mm所获得图像的信噪比及移动伪影明显减少;采用3.5ml/s或4ml/s注射速率图像重建后达到一、二级水平的图像质量基本接近(χ2=0.268,P>0.05),使用注射速率为3.5ml/s,显示冠状动脉清晰且受腔静脉伪影少。结论:心率平稳且小于75次/min,使用合适的重建相位窗、对比剂及扫描参数,MSCT可满意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对血管搭桥和内支架放置术后复查的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选择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结果心率及屏气等方面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估率良好,然而受到患者或扫描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伪影,分析伪影成因不仅可改善图像质量,还有利于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6.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中心率与重建相位宽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与心率相关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最合适的相位宽度。资料与方法选取110例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评价不同心率组(Ⅰ组,<60/min;Ⅱ组,60~62/min;Ⅲ组,63~65/min;Ⅳ组,>65/min)在R-R间期75%、60%~80%和40%~80%3个相位宽度中最佳重建相位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Ⅰ、Ⅱ组在75%和60%~80%相位宽度图像质量高于Ⅲ、Ⅳ组(χ2=75.408,P<0.01),增加相位宽度至40%~80%,Ⅲ、Ⅳ组图像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心率较高时增加重建相位宽度可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而心率<63/min时适合用窄相位宽度扫描模式。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最优相位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下最优成像相位窗.方法:对112例病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数据分别按R-R间期10%、20%、30%、40%、50%、60%、70%、80%及90%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对后处理图像按5级评分,记录扫描期间心率,112例患者心率<60次/min者为Ⅰ组,60~69次/min为Ⅱ组,70~79次/min为Ⅲ组,≥80次/min为Ⅳ组,绘制不同心率组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随时相位变化的线图,分析观察不同心率组的各时相冠状动脉评分趋势.结果:Ⅰ、Ⅱ、Ⅲ组80%相位图像质量最优,Ⅳ组RCA最优的相位窗为50%相位,LMA、LAD、LCX最优的相位窗为40%,Pearson相关分析在R-R 40%相位,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不同心率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相位的图像质量有差别,高心率下,可用40%、50%相位的图像来用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心率变化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心率变化及心率变化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记录扫描期间的心率变化,根据不同的心率变化分组。A组心率变化0~4次/min,B组心率变化5~9次/min,C组心率变化10~20次/min,D组心率变化>20次/min。比较不同组间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变化在10次/min以内者占89%,RCA1、RCA3、PDA、LMA、LAD、LCX1及LCX2的图像质量A、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与A、B、C组对比图像质量明显下降(P<0.05);RCA2的A、B、C、D组间对比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P<0.05),呈下降趋势。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变化幅度小,心率变化>20次/min,才引起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明显下降,RCA2段图像质量易受心率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对低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随访中低年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估分析. 资料与方法 应用64层螺旋CT对12例随访中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男性儿童(平均年龄5.1岁,随访时间1.1~5.1年)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在无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时平均心率(74±12)次/min;采用"去条带状伪影"的心脏重组算法进行血管分析处理.由两名影像科医师独立对成像重组时相、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13个节段进行直径测量和图像质量评估,并观察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 结果 共有114/156个节段能满足图像评价并进行直径测量,符合诊断要求率达到73%;两侧冠状动脉最佳显示相位窗集中在45%和75%~85%两个相位区间.MSCT共观察到30个冠状动脉瘤,其中8个较小或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超声心动图未能发现. 结论 在较高心率、无屏气扫描模式下,选择适当的对比剂剂量和流率、准确的扫描时间、合适的重组相位和有效心脏重组算法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成为低年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随访和诊断的重要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本院2006-10-2007-10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1000例影像资料,分析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000例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7831段,显示率为97.89%(7831/8000),冠状动脉总体可诊断率为88.04%(6895/7831);936个不可诊断的节段中,因心率快及其波动幅度大导致不可诊断占27.99%,因重度钙化导致不可诊断占22.97%,因重建时相选择不当导致不可诊断占19.98%,呼吸运动及扫描参数等占29.59%;严重钙化CTA诊断准确率为65%(78/120).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受患者心率、心率波动幅度、严重钙化、呼吸运动伪影及重建时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