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组人全长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方法 原核表达、鉴定α-突触核蛋白;雄性 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α-突触核蛋白注射组、六羟多巴注射组及α-突触核蛋白和六羟多巴联合注射组.用立体定位的方法分别右侧黑质注射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及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左侧黑质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和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 结果 六羟多巴和α-突触核蛋白+六羟多巴注射使注射侧多巴胺分别减少到对照侧的 36.98%和 21.79%,多巴胺能神经元数减少到 30.81%和 28.05%.而α-突触核蛋白注射对纹状体多巴胺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无显著影响. 结论 没有发现重组α-突触核蛋白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中脑右侧黑质制作单侧黑质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检测各组大鼠黑质酪胺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DA能神经元凋亡数及纹状体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损毁侧DA能神经元凋亡数增加,TH阳性神经元数和纹状体DA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损毁侧DA能神经元凋亡数减少,TH阳性神经元数和纹状体DA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电针治疗对帕金森病黑质DA能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作用以及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d组、1周组、2周组和2个月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单侧黑质内注入LPS,于注药后1d、1周、2周和2个月时分别经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动物旋转行为为造模成功;按各组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变化和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纹状体和黑质部位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及黑质变性神经元。结果:单侧黑质内注入LPS后的各组黑质TH+细胞数分别较对侧减少12%~71.5%;其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DA及其代谢物含量降低28.2%~65.7%(均P〈0.05~0.01);1周组Fluoro—jadeB染色可见染色阳性神经元;LPS注射的各组黑质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结论:黑质注入LPS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相似文献   

4.
烟草成份保护多巴胺神经元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烟草成份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对抗6-羟基多巴胺(6-OHDA)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脑内立体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模型,连续观察术前4周开始分别给予被动吸烟和腹腔注射尼古丁(每次0.1mg/kg或0.4mg/kg,bid,持续6周)对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和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被动吸烟和腹腔注射尼古丁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减少,受损侧纹状体DA含量和黑质TH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对照组增高(P<0.01),高剂量尼古丁作为更为显著。结论:烟草成份可减轻6-OHDA对黑质DA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应用6-羟基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多巴胺神经元(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NDN)制作的大鼠模型,在目前帕金森病的研究中应用最广,但由于黑质致密部体积狭小,技术难度大,故模型制备成功率一般仅为30%-40%左右。目的: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设计:完全随机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包括SD大鼠,6-OHDA,阿朴吗啡,兔抗TH血清,ABC试剂盒,SR-6N大鼠脑立体定向仪,JEM-100CX电镜。干预:取SD大鼠90只,将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电镜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改变。结果: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稳定,旋转圈数30min&;gt;210r,被视为成功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其普遍存在凋亡及坏死样改变。结论:应用本方法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同自然患者仍有较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制作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1)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传统组20只。改良组30只。对照组10只。(2)传统组向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各注射6-羟基多巴胺8μg制作传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改良组向中脑腹侧被盖区单点6-羟基多巴胺12μg制作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向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各注射含2g/L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4μL。(3)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 结果:对照组和传统组术后分别有1只和4只动物在1周内死亡,改良组无动物死亡。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1)改良组30只大鼠有22只旋转稳定。平均转数〉7r/min。成功率超过70%,与传统组相当。改良组大鼠死亡率低于传统组(20%)和对照组(10%)。(2)术后传统组和改良组均有部分动物出现震颤、活动迟缓、易激惹、竖毛、尾僵等异常行为。(3)成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黑质注射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达90%以上,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P〈0.001)。 结论: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方法简便实用,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高,可以较快建立稳定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于黑质致密部体积狭小,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多巴胺神经元(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NDN)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成功率较低,一般仅为30%~40%左右。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建立后的行为学及神经元形态学改变。设计:完全随机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安徽省药物研究所,SD大鼠,6-OHDA,阿朴吗啡,兔抗TH血清,SR-6N大鼠脑立体定向仪等。干预:将6-OHDA立体定向注射于90只SD大鼠的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行为及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旋转行为,震颇及其他异常行为,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电镜观察。结果:经阿朴吗啡诱导共筛选出64只成功大鼠模型(占71%);免疫组化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NDN较对侧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其普遍存在凋亡及坏死样改变。结论:本方法是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有效方法,在行为学和神经元形态学等方面同帕金森病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存在负相关系,吸烟可能对PD具有保护作用。人们一直在探索尼古丁对PD的保护作用机制。目的:研究尼古丁对PD大鼠纹状体脑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t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8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预防组50只和治疗组30只。干预:本文第一作者将6一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立体定向注射到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被盖部和黑质致密部,建立大鼠模型。采用生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尼古丁对PD大鼠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检测纹状体GDNF表达及多巴胺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前及造模后皮下注射尼古丁的PD大鼠,纹状体GDNF表达及多巴胺含量较PD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尼古丁可减轻6-OHDA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对P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Q(paraquat)联合Mn(maneb)暴露对C57BL/6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与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方法运用PQ联合Mn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检测小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及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Q联合Mn腹腔注射组小鼠的运动能力显著降低,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降低,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PQ联合Mn能够建立稳定可靠的PD模型,可能是通过增加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引起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黑质多巴胺神经元(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NDN)制作的大鼠模型,在目前帕金森病的研究中应用最广,但由于黑质致密部体积狭小,技术难度大,故模型制备成功率一般仅为30%~40%左右.目的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设计完全随机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包括SD大鼠,6-OHDA,阿朴吗啡,兔抗TH血清,ABC试剂盒,SR-6N大鼠脑立体定向仪,JEM-100CX电镜.干预取SD大鼠90只,将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电镜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改变.结果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稳定,旋转圈数30 min>210 r,被视为成功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其普遍存在凋亡及坏死样改变.结论应用本方法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同自然患者仍有较多差异.  相似文献   

11.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X盒结合蛋白1基因可以转染至神经干细胞中并稳定过表达X盒结合蛋白1,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优于普通神经干细胞。目的:通过测定转染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内单胺类递质和α-突触核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7只帕金森病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对照组侧脑室内移植PBS,神经干细胞组移植空白神经干细胞悬液,转染组移植X盒结合蛋白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悬液。分别于移植后7,14,21,28d对各组大鼠进行诱导旋转实验观察神经功能:Western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水平;黑质切片后免疫组化染色测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结果与结论:转染组大鼠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量降低,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数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且大鼠旋转实验中旋转行为改善。表明在帕金森病中,X盒结合蛋白1转染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率高,转染后可降低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从而改善帕金森症状起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α-突触核蛋白对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俊燕  张晨  温玫  李昕  李尧华  蔡彦亍  陈彪  于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04-106,F0003
目的:分析外源性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4/11在北京老年病研究所神经生物室完成。向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重组人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孵育48h后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用MTS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率,用基因芯片分技术观察α-突触核蛋白处理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 结果:重组人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可以进入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在α-突触核蛋白处理的细胞。有22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有3个基因与内吞相关,5个与转录有关,3个与蛋白质合成有关,3个与细胞生长和增殖有关,4个与分化有关,1个与增殖及分化均有关,2个与小泡生成和神经递质释放有关,1个与生理周期有关。 结论:外源性α-突触核蛋白可能通过内吞作用进入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从而促进其增殖;α-突触核蛋白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其影响某些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存在负相关系,吸烟可能对PD具有保护作用.人们一直在探索尼古丁对PD的保护作用机制.目的研究尼古丁对PD大鼠纹状体脑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t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8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预防组50只和治疗组30只.干预本文第一作者将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立体定向注射到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被盖部和黑质致密部,建立大鼠模型.采用生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尼古丁对PD大鼠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检测纹状体GDNF表达及多巴胺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前及造模后皮下注射尼古丁的PD大鼠,纹状体GDNF表达及多巴胺含量较PD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尼古丁可减轻6-OHDA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对P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苷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fidine,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多巴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和基础部神经生物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取雄性C57BL小鼠20只,腹腔注射MPTP建立C57BL小鼠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组各10只,通过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肌苷对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yrosine hydroxylase-immunoreactive,TH-ir)神经纤维以及纹状体多巴胺水平的影响。结果:给予肌苷后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计数和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目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纹状体TH-ir神经纤维密度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升高,给予肌苷后纹状体多巴胺水平是生理盐水组的2.08倍。结论:肌苷对MPTP所致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具有改善自主活动的能力.并且对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也产生干预效应。  相似文献   

15.
脑瘫仔兔黑质-纹状体系神经元数量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致脑瘫动物模型黑质-纹状体系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为深入研究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奠定基础,也为临床用药和早期康复提供依据. 方法生后2~5日龄仔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给予腹腔分次注射胆红素,总量为300 mg/kg体重;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2组仔兔均母乳喂养至45 d.将鉴定为脑瘫模型的仔兔和对照组仔兔均处死,TH染色进行神经元定量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①模型组黑质及纹状体神经元超微结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②模型组黑质及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 结论脑瘫仔兔黑质及纹状体超微结构明显改变,黑质-纹状体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神经元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脂多糖诱发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1ysaccharide,LPS)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探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方法:脑立体定位注射LPS入大鼠脑黑质后,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剂量LPS和5μgLPS注射后不同时间点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状况。结果:0.1—10μgLPS注射后14d,导致TH^ 细胞数下降分别为5%、15%、20%、45%、96%和99%;5μgLPS注射后与对照组相比,TH^ 细胞数3d后开始下降,14d明显减少,仅为5%,30d后基本消失。结论:LPS能诱导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帕金森病治疗方法有多种,多巴胺替代疗法、外科靶点永久毁损、脑深部核团高频电刺激术、脑移植和基因治疗。这些外科及药物治疗都有一些不足及难以弥补的缺陷,国内外学者将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剂的研究和应用提到了重要位置。目的:观察评价预先应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烯酸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神经传导纤维损伤的保护性作用。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研究地点为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实验动物选取雌性SD大鼠(取自解放军总医院动物饲养室,40只,体质量210~240g,平均228g)。干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应用江湾Ⅰ型C立体定向仪,在单侧黑质致密部及中脑被盖腹侧部,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犬尿烯酸,犬尿烯酸加6-羟多巴胺,6-羟多巴胺。注射药物3d后,进行症状观察,2周后处死大鼠。切片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TH阳性细胞及TH阳性纤维着色情况,实验数据分别采用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切片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TH阳性细胞数及TH阳性纤维着色等级。结果:正常黑质细胞体形较大,富含黑色素颗粒,可见尼氏体。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提示犬尿烯酸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犬尿烯酸加6-羟多巴胺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烯酸(kynurenic acid,KYNA)通过阻滞Glu受体能减轻6-羟多巴胺诱导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来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D1和D2多巴胺受体(64周)的长时程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选择SD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72只和正常组6只。造模后2,4,8,16,32,64周进行实验,每个时间点取6只模型大鼠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外6只模型大鼠和1只正常大鼠用于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②观察模型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③Western blotting用来测定模型大鼠相对于正常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蛋白含量。 结果:7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2周后模型大鼠损伤侧纹状体的多巴胺1型受体免疫反应在2周和4周要弱于损伤对侧,8周及以后损伤侧纹状体内多巴胺1型受体免疫反应与损伤对侧没有显著性差异。损伤侧黑质的多巴胺1型受体阳性强度一直要弱于损伤对侧约20%,多巴胺1型受体阳性面积也小于损伤对侧。而纹状体内多巴胺2型受体的免疫反应则刚好相反,即损伤侧则强于健侧,从2周就开始上升约15%,到16周上升到顶峰(约30%),之后下降,于64周时下降到约5%。损伤侧黑质的多巴胺2型受体与酪氨酸羟化酶染色相似,几乎为阴性。②多巴胺D2受体在损伤侧纹状体从2周时开始上调,到16周达到高峰后回落,直到64周仍高于正常水平。与多巴胺D2受体相反,多巴胺D1受体在损伤侧纹状体于2周和4周下调,到8周以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多巴胺D1受体免疫反应强度在损伤侧黑质表达持续减弱且阳性面积也减小。 结论:帕金森病在纹状体失去多巴胺能神经支配后多巴胺D2受体上调,多巴胺D1受体先下调后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离体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参考文献制备离体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2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12只分成4组,6-羟多巴胺对照组及6-羟多巴胺+褪黑素、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对照组及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组+褪黑素组,每组3只。褪黑素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褪黑素(10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时间为3d,然后取脑片分别置于含6-羟多巴胺或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各组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体及突起的变化。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Claiborne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 结果:每组实验动物均达到实验目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6-羟多巴胺对照组与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对照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减少。突起严重缺失,有突起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占所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比例降低,并有无定型模糊的背景染色。而经过褪黑素干预的6-羟多巴胺+褪黑素组与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褪黑素组脑片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相对较多,细胞膜较为完整,突起缺失相对较少,有突起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占所有酪氢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氧酶检测结果: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对照组及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组+褪黑素组与6-羟多巴胺对照组及6-羟多巴胺+褪黑素组相比丙二醛值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值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6-羟多巴胺对照组与6-羟多巴胺+褪黑素组比较丙二醛值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值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对照组与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褪黑素组比较丙二醛值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值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加重离体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褪黑素能减轻同型半胱氨酸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注射生理盐水高压氧处理组(A组,n=7)、全程高压氧处理模型组(B组,n=18)、未经高压氧处理模型组(C组,n=7)、造模后高压氧处理组(D组,n=18)、造模前高压氧处理组(E组,n=18)。在实验第1天至第7天给予A组、B组和E组大鼠高压氧治疗;而在实验第8天时,分别向B组、C组、D组及E组大鼠单侧脑黑质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以制作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给予A组等量生理盐水定位注射。从实验第8天至结束,分别给予A组、B组及D组大鼠高压氧处理;并于造模后第9天,16天及21天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其纹状体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黑质区域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B、D、E组大鼠病变侧纹状体内SOD及GSH—Px活性显著增高,MDA含量及GFAP表达明显降低,6-羟基多巴胺毁损黑质区残存的TH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损伤功能、减弱胶质细胞效应发挥,从而有效保护脑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