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40例行急性颅脑损伤术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与计数资料,讨论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Fbg、APTT、TT、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ORmin>1.000,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入院时间较短、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与Fbg水平高、APTT与TT延长、并发生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的患者,临床上应更为注意迟发型颅内血肿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风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有创伤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时高血糖、有无合并伤、有无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颅脑损伤类型、脑梗死类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及是否合并恶性脑水肿,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 结果 共有26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9.4%,术前高血糖、硬膜下血肿、行大骨瓣减压术、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恶性脑肿胀与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P<0.05)。 结论 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TCI的独立风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的TCI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3.
陈汉民  张银清  张诚华 《医学争鸣》2003,24(10):913-913
临床资料 男32例,女26例,年龄17~60(平均40)岁,伤后0.5~3h入院.入院时GCS3~5分23例,6~8分35例;其中脑挫伤或并颅内血肿2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2例,原发脑干损伤7例,弥漫性脑肿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一侧脑疝21例、双侧脑疝9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26例.床边或开颅术中于损伤严重侧放置脑组织光纤  相似文献   

4.
杨春华  吴恒义 《广东医学》2002,23(10):1111-1112
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生率虽然较低 ,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对 4 0 3例脑外伤患者伤后或术后进行了定期CT复查 ,并观察了其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脑外伤或脑外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共 4 0 3例 ,男 2 99例 ,女10 4例 ,平均年龄 32 .5岁。其中车祸伤35 0例 ,坠落伤 2 8例 ,击伤 2 5例 ;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颅骨骨折 315例 ,单纯脑挫伤 2 5例 ,脑挫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6 3例 ;手术者 380例 ,GCS评分 3~ 5分 373例 ,~6分 30例。分别于入院时及伤后或术后 2 ,4 ,7d复查头颅CT ,观察 7d内脑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后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5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ODS)分为ODS组和非ODS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损伤程度(GCS评分)、合并伤、脑挫伤、脑疝、颅骨骨折、低血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清除、甘露醇使用剂量等指标差异.结果:45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11例,发生率2.44%;单因素分析表明,ODS组年龄大于对照组,重度损伤、合并伤、脑挫伤、脑疝、低血压、血肿清除高于非ODS组(t=9.584,χ2=4.877~9.58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GCS评分(3~8分)、脑挫伤、低血压、血肿清除为重型颅脑外佃租后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的危险因素(β=0.032~0.754,S.E=0.007~0.302,Wald=5.324~28.302,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与年龄、损伤程度、损伤类型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预防,减小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机制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对预后的影响及对创伤性大脑浅静脉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660例,其中36例合并有术中证实的大脑浅静脉损伤.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伴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36例中合并颅骨骨折24例,36例均合并有急性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脑梗死.伤后6个月,36例患者中10例预后较佳,26例预后不佳.结论 颅骨骨折直接损伤是导致大脑浅静脉损伤的主要原因,大脑浅静脉损伤是导致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合并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颅腩损伤患者预后差,死残率高.术中注意保护受损大脑浅静脉和给予受损静脉周围充分减压,以及术后防止受伤静脉栓塞和血管痉挛是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聚洪  黄空  缪剑丹 《重庆医学》2004,33(9):1391-139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2例手术中急性脑膨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形成的可能因素.结果手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严重的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多发伤合并低血压、晚期脑疝以及脑干损伤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因素.标准大骨瓣清除颅内血肿、减压,缓慢降低颅内压、手术中过度换气、使用脱水剂、麻醉配合、术中CT等是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院近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2 83例 ,死亡 84例 ,病死率约 30 % ,现将死亡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84例 ,其中男 6 3例 ,女 2 1例。年龄 3~ 72岁。广泛脑挫伤 2 9例 ,脑挫伤合并硬膜下血肿 2 4例 ,急性硬膜外血肿合并脑疝 16例 ,脑内血肿 9例 ,多发血肿 6例。上述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 17例 ,弥漫性脑肿胀 9例。GCS评分 :3~ 5分 2 3例 ,6~ 8分 6 1例。1.2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 6 7例 ,坠落伤 12例 ,打击伤 5例。1.3 手术与否 本组手术 39例 ,保守治疗 45例。1.4 死亡原因 早期 1周内因颅脑损伤严…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膨出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膨出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策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迟发性血肿42例,其中同侧脑内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6例,对侧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8例,大脑纵裂血肿4例;(2)急性弥漫性脑肿胀22例;(3)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10例;(4)复合伤患者8例,合并胸、腹部及四肢骨折,有明显的低血压和低血氧症状;(5)术中操作不当,误诊误治4例。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开颅术中,如出现急性脑膨出,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正确处理,可以降低急性脑膨出的重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与常规大骨瓣减压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ICP、GOS及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及术后1周ICP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4例颅脑外伤的CT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的CT征象,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04例颅脑外伤的CT临床资料。结果:颅骨骨折48例,硬膜外血肿29例,硬膜下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脑挫裂伤106例,脑内出血11例。脑室出血3例,弥漫轴索损伤3例,外伤性脑梗死3例。结论:对颅脑损伤的患者根据病情及时行CT检查,对发现病变及指导治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3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按GCS评分、影像学表现、凝血指标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年龄大,GCS评分低,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 h内,院前经甘露醇治疗及CT表现为挫裂伤、颅骨骨折的患者易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外伤凝血障碍患者是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动态复查CT能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3.
廖宇舱 《四川医学》2011,32(7):1101-1102
目的探索外伤性脑梗死与头颅损伤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研究前确定的入组标准,选择2007年3月~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共计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脑挫裂伤(X1)、脑内血肿(X2)、颅骨骨折(X3)、脑疝(X4)、脑干损伤(X5)、硬膜下血肿(X6)、硬膜外血肿(X7)、蛛网膜下隙出血(X8)、脑梗死设为观察指标。逐一对相关资料登记。数据处理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8个观察指标中,脑挫裂伤、脑干损伤、脑疝、脑内血肿与外伤性脑梗死有相关性。进一步作判别分析后,得出判别分析方程Y1=-0.7201+1.3782X1+0.1989X2+9.5728X4+0.0883X5;Y2=-4.1717+2.5838X1+1.0958X2+9.3583X4+1.0694X5。=23.7037,P=0.0215;总回代率84.75%。结论外伤性脑梗死与颅脑损伤类型之间有相关性,对临床上及早进行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按血肿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时间、与GCS及原发颅脑损伤的关系、对收集本院脑外科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其中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15例,脑内血肿29例,多发性血肿7例。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h内76%(48/63)。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分级(GCS)评分以9~12分为多57%(36/63);伤后低血压,缺氧,凝血障碍,术后颅压下降失去填塞效应、是进展性出血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首次CT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均有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可能,GCS评分9~12分为多(57%)。大多发生在伤后24h内,细致观察及颅内压监测,每4~6h复查CT多能早期发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在老年人颅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颅脑外伤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患者颅脑损伤的CT表现及其预后。结果:CT检查显示颅骨骨折27例,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21例,脑内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脑挫裂伤12例。预后差的患者中,基底池受压及消失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好的患者,中线结构重度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好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可以清晰的显示老年人颅脑损伤,并可以对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颅脑创伤术后的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继而控制脑梗死的进一步发展,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创伤行开颅手术的患者,根据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到引起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高龄、入院时低收缩压、特定的损伤类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术前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疝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是造成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结论以上因素均为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手术后出现脑梗死的时间一般为术后4 h~1 周之内,部位以脑叶梗死居多。  相似文献   

17.
孙振平 《当代医学》2014,(12):67-6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康平县人民医院110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结果110例患者中,颅骨骨折25例,脑挫裂伤16例,颅内血肿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外伤性气颅10例,外伤性脑梗塞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明确诊断颅脑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对病情评估、临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45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发生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原因,总结临床诊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病例45例。采用GOS预后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和迟发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均发生在脑挫裂伤部位,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均发生在颅骨骨折部位。按GOS分析,Ⅴ级(恢复良好)18例,Ⅵ级(中度伤残)10例,Ⅲ级(重度伤残)4例,Ⅱ级(植物生存)2例,Ⅰ级(死亡)1例。结论脑挫裂伤所致的血管损伤、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是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和迟发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颅骨骨折是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