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的关键因素,作为生育的必要条件一直备受关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将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从未间断,发现众多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生物分子,如有关基因、蛋白、细胞因子、微小RNA、子宫内膜菌群都影响着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但有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应用研究还较少,尚待进一步完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相关因子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研究文献,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改善治疗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着床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深受关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不是局限于肌瘤表面而是遍布整个宫腔。除了引起宫腔形态改变外,子宫肌瘤可通过局部血供受损、子宫内膜免疫状态失衡、细胞因子分泌异常、着床相关因子改变等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子宫肌瘤是否影响子宫内膜着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3.
许多因素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重要因素在于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指标有很多。简便、可重复、无创伤的经阴道超声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可能,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子宫内膜厚度8 mm时,子宫内膜容受性明显下降,且不存在子宫内膜厚度上限值,子宫内膜容积2.0~2.5 ml阴性预测价值较强,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尚不能得到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有待于不断地探索总结。  相似文献   

4.
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是着床的必要条件,而在着床窗期间,胚泡滋养外胚层侵入和妊娠建立的关键是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近年从分子机制研究子宫内膜容受性取得很大进展,学者们发现了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的一些基因。本文主要从同源结构域基因EMX2和HOXA10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和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池丰丽  童国庆  段涛 《生殖与避孕》2011,31(12):827-832
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着床成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展开了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的高通量筛选研究。学者们通过对正常妇女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初步总结出一些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基因,同时也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明原因不孕的妇女子宫内膜基因表达异于正常妇女,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造成植入失败引起不孕。而近期,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基因的表达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人们正努力寻找能用于指导临床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基因,这对了解植入失败原因、评估子宫内膜功能和预测妊娠结局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评估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治疗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种植失败(RIF)是困扰辅助生殖技术(ART)发展的难题,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RIF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日益受到生殖医学界的关注。本文从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常用临床方法到宫腔镜治疗宫腔结构异常、子宫内膜机械性损伤、调节母-胎免疫容受性、药物抑制子宫收缩、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等方面,对RIF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有生育障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是近年来生殖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的厚度、容积及内膜下血流的减少,子宫内膜间质的异常、性激素及其受体的不均衡表达,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的降低等均可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本文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特点从超声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性激素受体及着床期分子表达、基因芯片、转录组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8.
王静  王凤伟  徐键 《生殖与避孕》2015,(2):121-125,136
目前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手段很多,但价值有限。蛋白组学作为一门高通量的新技术,已经被很多学者用于筛查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分子生物学标志。通过比较子宫内膜蛋白谱从增生期到分泌期、从种植前期到种植窗期动态变化过程,学者们鉴定出了一系列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蛋白。内膜分泌蛋白组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无创性评估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在未来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筛选中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及其改善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了胚胎的成功着床。因此,如何对其做出合理的评价和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妊娠率,是世界生殖医学系统研究的焦点。本文分别从形态学、超声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角度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做出了评价。激素调节、抗凝剂的使用和中医中药等药物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此外,机械刺激和对输卵管积水的患者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对提高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的重要因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与胚胎植入最为密切的物质分子信号之一,hCG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调控作用,可以刺激子宫内膜细胞生长成熟、促进子宫内膜血管形成、调节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免疫耐受和调控子宫内膜细胞因子的分泌。本文回顾总结了hCG及其受体对子宫内膜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旨在对hCG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