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针刺结合暗示疗法改善癔症性肢体瘫痪患者的肌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癔症作为一种精神性疾病,常表现为急性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及躯体障碍,包括感觉、运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目前疗法很多,但效果各异。采用针刺方法治疗癔症性瘫痪,能显改善其肢体瘫痪症状。  相似文献   

2.
一例癔症性瘫痪7年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3医院内科徐朝霞,俞晓敏,竺仙红,何剑敏癔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有精神、神经或躯体症状,但无器质性损害的体征。1990年10月19日我院收治了一例癔症性瘫痪7年的患者,采取支持、认知和暗示为主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按摩暗示治疗对癔症性瘫痪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癔症性瘫痪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按摩暗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暗示疗法,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优于常规暗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按摩暗示治疗对癔症性瘫痪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癔症性瘫痪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按摩暗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暗示疗法,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优于常规暗示治疗。  相似文献   

5.
单元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元按摩暗示治疗对癔症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癔症性瘫痪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单元按摩暗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暗示疗法,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以及费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治愈率达97.22%,对照组治愈率为77.78%,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单元按摩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效果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42例外伤后癔症性瘫痪患者的肌电图-神经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后癔症性瘫痪,因体检时有感觉和运动的功能障碍,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较难鉴别。常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对有些患者进行不当的手术治疗,造成患者肢体长久不恢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为了减少误诊率,进一步探索诊治的有效途径,作者对1132例外伤后肢体瘫痪的患者进行了肌电—神经电图检测,对其中42例外伤后癔症性瘫痪患者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8年8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检测1132例外上后肢体瘫痪患者,其中外伤后癔症性瘫痪患者42例,男14例,女28例,男女之比1∶2,年龄13~53岁,平均34岁,学历以小学及文盲者居…  相似文献   

7.
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三维牵引床牵引治疗后并发癔症性瘫痪例,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机制。3  相似文献   

8.
曹文华  郭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15-6415,6423
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三维牵引床牵引治疗后并发癔症性瘫痪3例,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机制。  相似文献   

9.
癔症性瘫痪是癔病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有的还伴有其它癔病症状,但没有神经病理学的改变。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女性发病率较高。本病多在精神因素影响下,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而发病,故  相似文献   

10.
癔症是一类由重大生活事件、强烈的内心冲突及情感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神经障碍。本病主要易病因素为心理调节障碍及不良性格。1997年以来,我科共收治癔症患者21例,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了有计划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癔症患者共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农村居民占63.9%,城市居民占36.1%。年龄18~45岁,平均32岁,平均住院日42天。本组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暗示性强,躯体不适多,症状明显,做作,表演色彩强烈,症状体征不符合解剖生理规律,暗示下可改变或消失。其中癔症性瘫痪5例,癔症性胃…  相似文献   

11.
癔症常在明显的精神因素刺激或不良暗示下引起的一类精神障碍 ,采用电针配合心理治疗癔症 ,并辅以相应护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门诊和住院患者 80例 ,其中男 14例 ,女 6 6例 ;年龄 15~ 6 5岁 ,平均年龄34.5岁 ;病程最短 1h ,最长 2个月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 (CCMD— 2—R)癔症诊断标准[1] 。1.2 方法。电针治疗 ,取人中、百会、内关、合谷、太冲、三阴交为主穴。配穴以对症、循经为主 ,如癔症性抽搐取后溪、申脉 ;癔症性瘫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学生癔症发病情况,提高校医院对癔症急诊的医疗技术水平。方法 对江西财经大学40例癔症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癔症患者发病均与受到各种精神刺激有关,主要由人际关系(15例)、学习就业(11例)、情感(9例)、家庭重大变故(4例)及其他(1例)问题诱发;患者发病形式多样,其中抽搐和痉挛15例,植物神经系统和内脏机能障碍13例,肢体瘫痪5例,情感暴发4例,感觉障碍2例,听觉障碍1例。对患者给予安慰、暗示、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在1 d内消失。结论 各种精神因素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耐心的心理支持与安慰及暗示疗法配合对症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虹婷  余蓉  谭敏 《护理研究》2012,26(17):1583
癔症性失声又称功能性失声,是一种因癔症导致的暂时性发声障碍,常有明显的心理诱发因素,如惊恐、焦虑、气愤、悲伤、抑郁、紧张、委屈等。临床表现为突然失声,病人可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或仅有口型无声,而病人咳嗽、哭、笑时声音可正常],喉部检查无器质性改变。目前多采用针刺及心理暗示治疗。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共治疗癔症性失声病人68  相似文献   

14.
1998年8月-2001年6月,笔者应用针刺的方法结合电针仪治疗癔症性构语障碍16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风即西医的脑卒中,已经发展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中风后患者大多遗留有各种并发症,比如痉挛性瘫痪,这导致患者持续的步态不稳,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降低患者康复的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状态。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相比于单纯的中医内治法,针刺作为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是显著的,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及其传送步骤。对于如何治疗痉挛性瘫痪,临床中有各种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综合疗法等,并且这些方法的疗效是不同的。虽然针刺治疗痉挛瘫痪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仍存有争议,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该文拟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机制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的是启示临床工作者更加深刻地认识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以期更好地指导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刺治疗,帮助中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刘开燕 《现代护理》2001,7(5):81-81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为特点 ,病情发展迅速 ,重病乙脑患儿病死率高 ,常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 ,其中以语言障碍最为多见 ,其次是肢体瘫痪。目前 ,对乙脑后失语及肢体瘫痪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我科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8月对 11例流性型乙型脑炎后肢体瘫痪、运动性失语患儿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 ,疗效显著 ,现将护理治疗方法护理配合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2至 3岁 3例 ,3至 5岁 5例 ,5至 8岁 3例。左侧肢体瘫痪 6例 ,右侧肢体瘫痪…  相似文献   

17.
0引言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偏重儿童的营养障碍、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塑造及心理教育。养成了儿童娇横任性,自私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有缺陷的个性人格,形成癔症的心理基础。现代医学观点倾向于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而早期的心理干预和暗示疗法是治疗儿童癔症的有效方法。1材料和方法1.1材料2000-02/2002-06在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5~13岁;其中以严重闷气为主诉的8例,双手颤抖者1例,腹痛者1例,下肢瘫痪者1例,头晕恶心者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心电图、B超、心肌酶学等检查排除心脏疾病者;脑电图、CT和肌酶学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根治脑性瘫痪的方法,以药物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66例,有效地促进了患儿运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吴梅  杨又梅 《护理研究》2008,22(26):2391-2392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多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失对自身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情绪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1].  相似文献   

20.
南阳市中心医院中医康复针灸科对37例小儿脑性瘫痪采用针刺治疗3~6个疗程,结果表明该方法治疗脑性瘫痪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