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艾灸功效物质基础的科学研究目前处于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形成阶段,主要集中在艾燃活性物质成分分析、施灸穴位处透皮吸收基础、穴位经皮给药评价指标、组织液微创透皮抽提技术以及针灸血清作用的研究等方面。1艾绒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和释放的烟气,含有大量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某些成分已证实有比较强的抗自由基活性;并且艾燃的温度与其挥发性物的渗透量有一定的相关性。2穴位经皮给药易于药物透皮吸收,产生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3人体组织液的微创透皮抽取技术首先对皮肤进行低频超声预处理,提高皮肤表层对组织液的通透性,然后利用文氏管真空负压实现组织液的抽取、收集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4针刺血清抗哮喘作用和体液调节功能、针刺血清或艾灸血清改善免疫功能以及艾灸血清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为针灸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奠定了相关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艾燃烧生成物组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深入研究艾灸效应机制,为艾灸安全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SPME-GC-MS)技术对蕲艾绒燃烧生成的烟气(即艾烟)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61个峰,其中鉴定出26种成分,检出物质分3部分,0 ~ 10 min为有呋喃结构的物质,10~40 min基本为芳香族化合物,40...  相似文献   

3.
艾灸效应的红外物理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疗效卓著,但其效应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艾灸效应机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艾灸的红外物理特性研究。文章从直接灸、间接灸,以及人体经络穴位的红外光谱几个方面就近年来有关艾灸效应的红外物理特性研究加以总结和论述,认为多学科交叉,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艾灸效应机理的物质基础和艾灸后穴位的生物效应进行探索和研究,将是今后艾灸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艾灸疗效,使艾灸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动物衰老模型及艾灸抗衰老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防病保健、抗衰老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艾灸对多种衰老介质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为探求艾灸的作用规律及机理,选择和建立一个较理想的实验室动物衰老模型,是开展艾灸对多种衰老介质作用机理研究的关键。现将2000年以来常用的衰老动物模型及艾灸抗衰老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灸法是临床常用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外治法,除药物的作用外,红外温热和辐射效应也是其作用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内艾灸热辐射、红外光谱特性研究文献多从艾灸红外温热效应的影响因素、温热在穴位和组织的传导规律、艾灸的辐射光谱效应、仿灸仪的研制和应用以及腧穴热敏化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文献研究,作者对艾灸红外温热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目前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灸法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目前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艾灸疗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特色之一,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防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艾灸治疗疾病不仅涉及其药物效应、温热效应,其光辐射效应及机理也逐渐受到关注。基于艾灸光谱特征选择不同的波长或谱段的光刺激源模拟艾灸刺激的研究与仪器研制,有助于促进艾灸作用生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艾灸疗法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温热刺激作为艾灸起效的基础,能够调节穴位局部到脏腑器官乃至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有效利用艾灸温热刺激的研究能够积极推动艾灸临床应用,为艾灸疗效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前研究阶段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应用艾灸疗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及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收集近十年关于艾灸治疗RA临床和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从临床研究角度,艾灸疗法能起到缓解关节疼痛、肿胀、改善关节活动、缓解晨僵、降低相关血清学指标以及增强西药疗效的作用;从机制研究角度,艾灸疗法可通过对机体免疫细胞的影响,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调控各路信号通路等,改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结论:从外周调节的角度来看艾灸疗法是一项高效且性价比高的非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下一阶段我们应该探讨艾灸治疗早期RA的中枢神经机制,以及更加深入地揭示艾灸治疗RA在外周-中枢系统之间的联动作用机制,为艾灸治疗RA提供更精准的评价靶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