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葡萄球菌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细菌之一,因其严重的耐药性成为临床长期关注的重要致病菌;大环内酯类、林克酰胺类和链阳菌素类B(MLSB)是在功能上非常相似的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常用的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甲基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林克酰胺类包括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链阳霉素类由喹奴普叮和达福普叮两部分组成,起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用药金额、院内检出病原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青霉素、喹诺酮类、其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金额排列占前五名。单品种金额排序特殊级别使用药物美罗培南、氨曲南排序靠前。用药频度前15名药物注射剂占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都己在90%以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都已在75%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都已超过50%。左氧氟沙星对克雷伯菌和其他非发酵菌保持敏感,对其他细菌耐药率均超过50%。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对大部分细菌还保持高度敏感,但院内监测耐药率也在逐年增高。结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与院内检出致病菌耐药性基本相符,但药物注射剂使用量大、档次偏高,仍需加强抗菌药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3.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似,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组织选择性和细胞渗透性强、半衰期长等药动学特点,抗菌谱较广,尤其对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强,为红霉素的2~8倍。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本人亲自参与护理门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4例次,经加强护理,临床症状缓解,未酿成后果,现将阿奇霉素过敏的症状、应急处理和预防护理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促进胃动力等作用外,近年来发现其尚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用于临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儿童期使用频率仅次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生素。近年来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显著增加及低龄化趋势~([1-2]),而目前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这一类药物虽然疗效确切,但在治疗中往往容易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尤其静脉制剂,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差。本院自制的中药穴位贴对此有较好的干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中药穴位贴对减轻儿童使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测定了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两种常见致病菌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PAE。结果: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各浓度组均呈现明显的PAE,对金葡菌的PAE要长于粪肠球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AE明显延长。特别是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金葡菌,红霉素、阿齐霉素对粪肠球菌,其PAE与药物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2)。在亚MIC时,3种药物也都产生较长的PAE。结论:3种抗菌药物对金葡菌与粪肠球菌可产生显著的PAE效应,为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减少临床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阿奇霉素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较红霉素广,并且在酸性环境中有较高的稳定性,具有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部位组织及细胞浓度高、能向病灶定向转运、毒性低及耐受性好等优点.为了研究注射用阿奇霉素在动物及人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奇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阿奇霉素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通过干扰敏感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发挥药理作用,副作用较红霉素小,对支原体、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及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在治疗各种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但其胃肠道反应较重,临床应用受到影响。本文应用穴位贴敷减轻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是一类化学结构和抗菌作用相似的抗菌药物。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0年代14元环的红霉素因对革兰阳性菌抗菌作用强,对治疗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具有良好疗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世界药学工作者陆续研制开发了对酸稳定的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改善了抗耐药性,扩展了抗菌谱,增强了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Mp)临床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了解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76株Mp对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交叉耐药性。结果:交沙霉素抗Mp活性最强,其次为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的抗Mp活性最差,有5株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呈现交叉耐药,有3株虽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呈现交叉耐药。结论:临床Mp耐药菌株增多,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使之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三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测定了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两种常见致病菌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测定法,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PAE。结果:3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各浓度组均呈现明显的PAE,对金葡菌的PAE要长于粪肠球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AE明显延长。特别是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对金葡菌,红霉素、阿齐霉素对粪肠球菌,其PAE与药物浓度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2)。在亚MIC时,3种药物也都产生较长的PAE。结论:3种抗菌药物对金葡菌与粪肠球菌可产生显著的PAE效应,为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减少临床给药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呼吸道感染以往多采用红霉素治疗,但由于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患者往往不能耐受。而阿奇霉素比红霉素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对G 和G-如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布兰汉菌、军团菌及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现将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对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对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1病例选择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选择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试验前48h内未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疗,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无严重脏器功能损害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除外。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40例,男26例,女14…  相似文献   

13.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目前唯一上市的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比红霉素广,抗菌活性强,对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较强活性,是目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一线用药。阿奇霉素上市已经20多年,其安全性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就目前阿奇霉素临床适应症以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是一类化学结构和抗菌作用相近的抗菌药物。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0年代14元环的红霉素因对G^ 菌作用强,对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具有良好的疗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世界药学工作者陆续研制开发出了对酸稳定,改善了抗耐药性,扩展了抗菌谱,增强了抗菌  相似文献   

15.
阿奇霉素为十五环含氮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碍病原体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抑菌作用。用于治疗敏感致病菌株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效果好。因抗菌谱较红霉素广,疗效显著,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无需皮试等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过敏反应(皮疹、支气管痉挛等)。  相似文献   

16.
红霉素A是目前应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由于抗菌谱窄、酸稳定性差,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嚆汐性和酸稳定性,但是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近年来,随着对红霉素研究开发的深入,一些长效、高效、生物利用度好的第三代红霉素衍生物取得重大进展。本文综述了目前红霉素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及其新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阿奇霉素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奇霉素(AM)是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AM结构与红霉素相似,但在内酯环的9α位上杂入一个甲氨基,将内酯环扩展成15元环,由于化学结构的改变,使药物有较好的抗菌特性及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培养分离出淋病奈瑟菌547株进行红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547株淋球菌对交沙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5.14%、22.17%、4.01%、19.47%和3.87%。在对交沙霉素耐药的192株淋球菌株中,有49株对红霉素呈交叉耐药,31株同时对红霉素、罗红霉素呈交叉耐药。结论:淋病奈瑟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严重,有交叉耐药,需医师在治疗淋病据药敏结果选敏感药,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19.
在常见致病菌的感染中,G-杆菌成为主要致病菌,其中灭活酶和钝化酶、靶位蛋白的改变、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引起抗菌药物渗透性障碍等多种耐药机制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中的重要问题[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准确及时的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可帮助临床医师掌握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动向和耐药变迁及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强弱,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的一种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20%左右,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因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故临床上多选择作用于其核糖体亚单位、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见的如红霉素、阿奇霉素.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副反应及耐药菌株增多,临床疗效已受到严重影响.中医药治疗独具特色,已有学者在MPP的中医药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