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采用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24 h VAS、切口美容效果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美容效果总满意度为91.67%,与对照组的87.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暂时性声音嘶哑、皮下积液、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8%,较对照组的1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减少医疗费用,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甲状腺腺叶切除组及甲状腺次全切除组。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病情平稳,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术后声嘶、甲低钙抽搐、术后再出血及饮水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能有效减少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复发,应作为甲状腺外科的基本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比对。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改良组31例和传统组31例。传统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改良组行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情况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和住院天数等手术指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传统组(29.03%)(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行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显著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以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6例予以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12 h及24 h VA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住院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术中未能确诊的甲状腺单结节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383例经手术治疗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甲状腺结节切除术66例,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92例,无并发症发生;患侧腺叶全切除术225例,1例术后出现声嘶;术后病检为癌再次手术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4例,5例术后出现声嘶,2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咳,1例术后出现抽搐。本组无手术死亡,首次手术者术后无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结论 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术中冷冻切片未能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是可行的,可避免二次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医的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患者出血少,恢复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汪劲松 《临床医学》2005,25(11):47-48
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对83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手术范围进行回顾性分析,有91.5%的病例采用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些较大的甲状腺结节采用了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结果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未出现喉上、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减低等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时采用次全切除术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单发结节腺叶切除4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恶性发生率,介绍甲状腺一叶及峡部全切除这一术式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甲状腺一叶及峡部全切除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440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中,术前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67例,甲状腺腺瘤47例,可疑恶性26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332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78例,甲状腺腺瘤52例,桥本式甲状腺炎2例;恶性病变108例,其中乳头状癌90例,混合癌6例,滤泡状癌11例,腺癌1例,共发现微小癌13例。本资料恶性率为24.5%。结论:对可疑恶性的甲状腺单发结节,包括峡部在内的患侧腺叶切除术是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小切口组各51例,分别实施常规手术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517-1518
随机将收入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进行分析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切口长度明显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相比,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后颈前留有切口疤痕而影响美观,为提高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2年5月~2005年8月为2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病人实施了经乳晕入路的内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均为女性;年龄20 ̄47岁,平均33.1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10例,甲状腺囊腺瘤5例;病灶直径2 ̄3.5cm;22例为单发结节,4例为单侧多发结节,1例为双侧甲状腺结节。术前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抗体测定均在正常范围。行甲状腺肿块摘除术21例,单侧甲状腺部分或大部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88-2089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收入的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46.7%;两组患者在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后期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配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联合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常规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术后颈部紧缩感、切口粘连、皮下结节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联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甲状腺彩超检测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甲状腺结节性质,将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112例)和恶性结节组(16例),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总三碘、总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激素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彩超结果(结节形态、边界、血流信号、钙化灶情况、内部回声、淋巴结肿大等)。结果恶性结节组患者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回声不均、钙化、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56.25%、50.00%、81.25%、56.25%、31.25%,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患者,恶性结节组TSH水平为(3.2±0.7)mU/L,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患者(2.3+0.4)m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患者TSH、甲状腺彩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04%、33.04%,联合诊断符合率为87.5%,而恶性结节组患者TSH、甲状腺彩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3.75%、50.00%,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3.75%,采用联合诊断符合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SH和甲状腺彩超异常对肺癌进行诊断,结果发现TSH联合甲状腺彩超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97.7%、78.5%、98.2%,明显高于TSH、甲状腺彩超的单独诊断效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彩超和血清TSH水平检测均能反应甲状腺结节性质,两者联合运用有助于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和优劣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173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病变分别施行的近全切除术(A组94例)和次全切除术(B组79例)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复发:A组2例、B组9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A组7例、B组0例;2组均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资料分层分析显示:与B组比较,在单个结节最大直径≥4cm、甲状腺腺瘤者、体质指数<27者,A组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显著增高(P均<0.05);与A组比较,在单个结节最大直径<4cm、单侧结节数≥2个、结节性甲状腺肿、年龄≥45岁者,B组的术后复发率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多个结节、结节直径≥4cm者常规实施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最大径≤1 cm的219个甲状腺结节进行T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的差异,计算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恶性率。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表现在内部回声、形态、微小钙化和声晕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4,P<0.01)。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8%(94/106)、51.32%(58/113)、63.09%(94/148)、82.85%(58/80)。结论甲状腺微小结节的TI-RADS分类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而治疗组则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短以及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通过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超声特征鉴别其良恶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有病灶位于峡部的196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根据手术石蜡病理将结节分为良恶性2组,对2组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回顾分析同期于本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位于甲状腺侧叶的239个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比较分析峡部与侧叶甲状腺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的差异。验证2种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诊断效能。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患者年龄及结节大小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及患者性别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必要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峡部与侧叶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有无显著差异。 结果低回声、实性结构、边缘不光整、微钙化、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超声特征为甲状腺峡部结节恶性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峡部恶性甲状腺结节比侧叶恶性甲状腺结节更易表现为纵横比≤1、甲状腺外侵犯、与包膜接触面积>25%、周围型血供、低血供(P均<0.05),且更易发生颈部中央组淋巴转移(P=0.041)。本组4A、4B类甲状腺峡部结节的实际恶性率皆明显高于2种TI-RADS的推荐恶性率。 结论纵横比>1并非鉴别甲状腺峡部结节良恶性的良好超声指标,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非灰阶超声特征可协助峡部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与侧叶结节不同,当甲状腺峡部结节为低回声时,就应提高警惕;当对峡部结节进行风险分层时,应适当升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骨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因甲状腺结节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开展开放性手术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开展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围术期指标、机体应激相关血清指标、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及手术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C反应蛋白(CPR)等机体应激相关血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 3%)明显低于对照组(28. 3%),P 0. 05。研究组患者手术效果总满意度为100. 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 3%(P 0. 05)。结论 相对于开放性手术而言,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且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和改良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6月甲状腺结节病例11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手术过程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比较,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