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的的最佳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9-06—2010-12前来就诊的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有效治疗方法,并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在术后进行神经营养治疗和预后,6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及深部感染,无断钉、螺钉松动、螺钉破出椎弓根发生。术后神经功能3例A级无明显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的效果良好,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很高,且患者的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及伴有脊髓受伤的临床诊疗。方法对我院2007-09~2010-08接诊入院的4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治疗组(A组)20例和对照组(B组)20例,A组采用前路降压,自己提供骨植入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患者采用后路径,对照A、B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血液损失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B组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用时短、手术血液损失量少,A、B 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B组,A、B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缺乏稳定压缩或瞬时间骨折伴随脊髓受伤患者,神经损伤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胸腰段椎骨骨折导致脊髓压迫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伤后4h~1W、影像学检查提示脊髓受压的76例患者,采用手术减压、纠正压缩畸形、植骨固定等治疗,并随访疗效。结果 76例手术后均获随访,其中74例(93%)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且神经功能恢复与手术时机有关,与内固定方式无明显相关。患者神经功能在术后半年内恢复最快,半年~1年仍有恢复,超过1年则极少再继续恢复。结论 对于胸腰段椎骨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性损伤,手术减压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脊柱内固定可以达到稳定骨折、防止术后脊柱不稳造成的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以保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以保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器Ⅱ置入后对脊柱疾病患者的矫正效果。 方法:选择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86例脊柱疾病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器矫正治疗。 其中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14例,胸腰椎骨折脱位29例,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15例,腰椎滑脱2例,脊柱结核8例,强制性脊柱炎6例,特发性脊柱侧弯9例,先天性脊柱侧弯3例。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损伤椎骨的愈合情况,椎间高度、脊柱序列恢复及神经恢复情况。 结果:86例患者随访9~3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脊柱活动、腰背痛和下肢痛的改善率分别为94.1%,65.9%,92.1%及87.4%,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均明显,后凸角得到满意矫正。未发现钉棒松动、断裂。 结论:自行设计的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器Ⅱ是一种复位良好、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无生物相容性不良反应的治疗脊柱疾病的内固定置入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手术时机和随访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患者表现为急性和亚急性病程,前者如及早手术,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后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决定于术前症状的轻重。对症状较轻者在严密观察下可保守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与年龄无关。结论急性病程患者的预后决定于手术时机,即病程持续时间;亚急性病程患者的预后决定于术前症状的轻重。年龄对预后无决定性影响。症状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也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胸腰椎爆裂骨折致神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对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利用单一变量进行因素排除及多变量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损节段、Denis分类、椎管狭窄率、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及椎管内占位都可以影响胸腰椎及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神经损伤,其中T12/L1节段、DenisⅡ/Ⅳ型、椎管狭窄率50%的胸腰椎和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概率增加(P0.05);利用多因素分析表明,椎管内占位和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是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12/L1节段、DenisⅡ/Ⅳ型、椎管狭窄率50%的椎管内占位和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发生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概率增加,导致神经功能损伤,临床上应尽早加强诊治及预防。  相似文献   

8.
背景: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容易出现植骨块滑移、骨折、吸收或突入椎管引起神经症状,从而导致脊柱不稳。钛网为强度非常高的圆桶状,其边缘以锯齿状与椎体接触,具有显著防滑移作用。 目的:探讨钛网植入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3~55岁。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前和/或后路椎弓根系统置入内固定,钛网及同种异体骨联合应用植入治疗,术后观察伤口愈合、结核中毒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固定融合及复发情况。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获得1~3年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折断、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固定融合情况良好,无结核复发迹象,6~12周带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证实脊柱结核病灶一期清除后,应用钛网及同种异体骨植骨结合内固定置入治疗能使脊柱获得即刻及远期的稳定,纠正后凸畸形,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是目前治疗脊柱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择2002-08/2006-07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材料置入并伤椎椎弓根充填自体糊状髂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5例。①置入材料:RF-Ⅲ脊柱内固定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AF脊柱内固定系统。②术者资质:施术者为本科从事脊柱外科专业工作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术者资格符合岗位技术标准要求。③置入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随访:平均随访14.8个月, 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也无明显矫正度丢失现象;无炎症及排异现象发生。④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伤椎高度均得到明显恢复。⑤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不全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功能恢复。⑥结果提示:该内固定材料置入后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可以重建椎体高度,增加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0.
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有关中长期临床效果及钢板置入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报道很少。 目的:观察锁定板前路置入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1湘雅医院一附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12例,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锁定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获随访一两年,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4~8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锁定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锁定钢板置入前Frankel A级2例,置入后2例脊髓损伤无恢复;置入前B级4例,置入后恢复至C级2例,D级2例;置入前C级3例,置入后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置入前D级3例,恢复至E级。1例置入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置入后3~6个月恢复。提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锁定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