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黑龙江省某采油装备制造公司抽油机组装车间(以下简称组装车间)电焊烟尘职业接触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检测通风设施风速,并对该场所粉尘作业进行分级。为同类企业通风设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6月对组装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组装车间电焊岗位操作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平均为5.75 mg/m~3,焊接工位的超限倍数平均为2.2,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8人8 h CTWA超标率为66.7%;12个焊接工位超限倍数超标率为75.0%。排风口平均风速为2.3 m/s,排风口距焊接工位平均距离4.60 m,各焊接工位平均风速0.30 m/s,8个工位粉尘作业分级为1级。结论组装车间电焊烟尘浓度及超限倍数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主要原因是通风设施除尘效果较差,应对其通风除尘设施加以改造,并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降低电焊烟尘对作业人员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对某工程机械制造车间电焊烟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以及通风设施的风速,对电焊烟尘职业暴露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结果显示,8名焊接操作工的TWA平均为6.2 mg/m~3,8个焊接工位的超限倍数平均为2.5,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各工位设置的吸风口平均风速为2.56 m/s,每个吸风口距离焊接工位控制点的平均距离为4.6 m,各焊接工位控制点的平均风速为0.23 m/s。评定7个焊接工位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该制造车间通风设施的除尘效果较差是造成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改造通风除尘设施,加强个人防护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等防护措施,降低电焊烟尘的职业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某汽车胶管配件公司涂胶车间局部机械排风系统改造经验及效果, 为今后改善类似作业环境提供参考。
方法 对涂胶车间涂胶机设置的局部排风罩的选择、设计、安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按照《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规定的方法对排风罩的管道风速、罩口风速、控制距离及控制点风速进行现场测量, 分析排风系统设计问题并进行整改; 对改造后的涂胶机局部排风罩再次进行评价, 确认改造效果。
结果 该企业原先设置的涂胶机局部排风罩不完全合理, 结合车间职业接触情况对局部机械排风系统进行管路集中整合, 减少排风管路分支并对控制距离、排风罩扩张角进行整合改造。改造后控制距离、罩口风速、控制点风速以及空气动力学均满足《简明通风手册》以及《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AQ/T 4274-2016)的相关要求,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的正确设计、安装及使用可有效提高控制效果。管道风速、罩口风速、控制距离以及控制点风速都会影响局部排风罩的实际控制效果; 罩口围挡可提高局部排风罩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合理地设计通风除尘系统, 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危害。
方法 对某红木家具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分析, 针对性提出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方案, 并通过现场检测对比防护设施开启前后各作业点粉尘浓度, 评价防护效果。
结果 该企业采用1套支接局部吸尘罩的树干式集中通风除尘系统, 设计处理风量为4 230 m3/h。在通风除尘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 各局部吸尘罩口控制风速均大于1 m/s, 粉尘浓度合格率为100%。
结论 采用支接局部吸尘罩的树干式集中通风除尘系统, 可对作业场所内空气中粉尘浓度起到有效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某摩托车生产企业所有电焊作业岗位工人锰职业暴露情况,为开展工作场所电焊烟尘和锰危害干预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将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某摩托车生产企业所有118个电焊相关作业岗位纳入调查,采用作业岗位劳动者佩戴个体空气采样器的方法测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和锰,并计算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
结果 118个检测岗位锰CTWA的中位数为0.04 mg/m3(P25=0.02 mg/m3,P75=0.10 mg/m3),上、下午锰检测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焊烟尘CTWA的中位数为11.25 mg/m3(P25=2.46 mg/m3,P75=20.52 mg/m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工作场所锰和电焊烟尘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61,P < 0.01)。不同工种锰尘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手工焊岗位锰CTWA高于机器人焊和辅助工岗位(P < 0.01)。118个检测岗位锰超标20个,超标率为16.95%。不同作业特征、工种以及与污染源距离不同的作业岗位的锰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锰的超标率均以固定作业点、手工焊为高;离污染源越近,超标率也越高。
结论 该企业电焊作业场所锰危害不容乐观,有发生锰中毒的风险。减少固定点作业以及与污染源近的手工作业岗位可以作为电焊烟尘和锰危害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某企业一起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事件的调查分析,了解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有机溶剂定性分析和工作场所三氯乙烯浓度检测,并结合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该企业成型车间使用含有三氯乙烯成分的208清洗剂,且该车间为封闭式车间,未设置新风空调系统和局部排风设施。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6.7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1例患者生物样品检测显示尿中三氯乙烯水平超过国家生物限值标准,该企业2名工人被诊断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经替换208清洗剂及设置局部通风等防治措施后,该企业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结论 防治该类事件的对策主要是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替换有毒原辅料、设置局部通风设施、佩戴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焊作业场所安装移动式烟尘净化器的防护效果。方法通过对专用车制造车间移动式烟尘净化器安装前、后不同时间电焊作业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排尘罩口风速进行检测,并对移动式烟尘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安装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前,焊接岗位电焊烟尘浓度是职业接触限值的1.2~3.0倍。安装净化装置后,焊接岗位烟尘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安装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前,4个焊接岗位的锰及其化合物浓度是职业接触限值的1.2~11.9倍。安装净化装置后,有2个岗位的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超标,是职业接触限值的1.5~2.0倍。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在净化装置运行第2天达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0.15mg/m3,第3天的浓度为0.19mg/m3。电焊作业控制点的风速在0.15~0.24m/s,不能将电焊烟气全部吸入罩内。结论移动式烟尘净化器能有效控制专用车制造车间电焊作业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浓度,但应对净化装置的滤料定期进行清洗、更换。  相似文献   

8.
移动式电焊烟尘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研制一套移动式焊接烟尘处理装置,为非固定电焊烟尘治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该套除尘系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采用除尘装置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进行检测,CSTEL为2.8 mg/m3、CTWA为0.98 mg/m3,比治理前分别下降了4.5倍和5.3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套移动式电焊烟尘除尘设施符合局部通风排风系统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足以将产生的尘源吸入罩内,达到高捕集效率,效果良好,可供同行业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接触电焊烟尘工人职业健康状况, 探讨电焊作业工人健康保护措施。
方法 对2015年广州市两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3 740名电焊作业男性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对肺通气功能、血压、心电图和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生产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电焊烟尘、铝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酸雾或酸酐等。各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出现肺功能异常的电焊作业工人的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率高于肺功能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着年龄的增长, 血压、空腹血糖、脉率、AL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肺功能异常在小于25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 为11.72%, AST异常检出率在30~34岁年龄段最高, 为4.63%。随着接尘工龄的增长, 血压、空腹血糖、ALT、AST异常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在11~年接尘工龄组检出率最高, 为11.74%。
结论 电焊烟尘、年龄和接尘工龄是可能影响电焊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健康的相关因素, 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来保障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作业场所气体保护焊焊接烟尘暴露特征,为作业场所电焊烟尘颗粒物健康危害评估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在实验测试空间中模拟焊接作业过程,分别在距离焊源50 cm(焊接人员作业位)和250 cm处(电焊辅助工作业位),检测焊接烟尘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数量浓度、质量浓度及其随距离及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对烟尘进行采样,分析烟尘中金属元素含量及分布情况。
  结果  焊接150 s过程中,距离焊源50 cm处检测颗粒物总数量浓度为(72.50±16.55)×105个/cm3,其中超细颗粒物(颗粒直径 < 100 nm)约占60%;一旦焊接结束,数量浓度下降明显(P < 0.01),尤其是超细颗粒物下降显著,50 nm、100 nm、1 000 nm粒径通道颗粒物数量浓度下降率分别为94.45%、78.93%和50.63%;焊接中,距离焊源250 cm处检测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和PM1质量浓度相比本底值明显升高(P < 0.01),分别为本底值的45.84倍和2.9倍,最高数量浓度为(20.47±5.91)×105个/cm3,但低于50 cm处数量浓度值(P < 0.01);焊接烟尘中0.32~0.56 μm粒径的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达到峰值,其中超细颗粒物质量分数是总金属元素的10.06%。
  结论  电焊作业能产生大量超细颗粒物;焊接烟尘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分布于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电焊烟尘中,有可能发挥更高的潜在毒性。作业场所应加强局部通风,防止烟尘逸散,同时要加强电焊操作工和辅助工的个人防护和岗位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