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病人在麻醉作用消退之后,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手术创伤给病人带来的术后疼痛。有关术后镇痛的研究国内广泛兴起才近几年,手术病人对术后镇痛认识程度如何,有关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国内报告较少,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份术后镇痛病人问卷调查表,调查术后镇痛病人对术后镇痛认识程度和对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以便于更好地为开展术后镇痛治疗工作提供一些资料。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择我院1999年2月到12月期间接受术后镇痛治疗的180例患者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33例,女性147例;所调查的病人年龄在20岁以上;其中剖腹产76…  相似文献   

2.
肋间神经冷冻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切口剧痛是开胸患者的最大痛苦且难以忍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主要是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两种,我科近年来(2002年12月份至2004年2月份)与胸外科医生合作,采用术中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开胸手术后镇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58-4159
在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开胸手术治疗,按照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法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就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展开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3%,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3、5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法用于胸外科患者术后镇痛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谊  高娜 《护理研究》2007,21(11):3031-3032
脊柱侧弯手术病人创伤大,疼痛剧烈,而且多为青少年,自控能力差,术后主动配合困难,给术后的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传统的术后镇痛法是根据病人的需要间断肌肉注射或持续静脉输注止痛药,镇痛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病人自控镇痛(patien tcontrolled analtesia,PCA)法因疗效确切,用药合理,注重镇痛的个体化,有助于术后镇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针对脊柱侧弯手术病人术后使用PCA泵,在护理工作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武小荣 《家庭护士》2008,6(6):523-524
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使机体产生许多应激损害,影响术后恢复。随着人们对术后疼痛的病理生理认识的提高,将术后镇痛视为提高安全性、促使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后镇痛不是待手术病人术后出现疼痛才给镇痛,而是让病人术后处于手术中无痛的状态,避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免疫系统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机体各系统功能尽可能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我院普通外科自2002年1月起,对腹部手术病人安置了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进行硬膜外镇痛,均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7例开胸手术患者应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进行术后镇痛,并与其他镇痛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肋间神经冷冻组患者主观感受疼痛显著减轻,总有效率达97%;术后止痛药需要量及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少于另两组,由于减少剧烈疼痛的刺激,有利于机体功能的自身调节,患者咳嗽有力,气道通畅,肺扩张好,肺泡有效通气量增加,从而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机会减少;在肺功能的检测中,肋间神经冷冻组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对胸外科开胸手术后切口疼痛缓解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可以在胸外科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parecoxib,Par)用于胸外科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组(n=20)术前1 h帕瑞昔布40 mg肌内注射,术后6 h及首剂后24 h重复给药;帕瑞昔布术后镇痛组(n=20)手术结束时给予帕瑞昔布肌内注射,术后6 h及18 h重复给药.术后4,12,24,36 h观察VAS评分、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结果 2组镇痛方法均无药物不良反应,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和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超前镇痛组在术后24,36 h的痛觉评分明显降低,与术后镇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1 h即给予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比术后给予更有效,超前镇痛不影响凝血功能或肾功能,应用于胸外科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术后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上腹部手术后应用镇痛泵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浓度的改变,并与传统术后镇痛法进行比较,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分级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第1组患者为术后根据临床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第Ⅱ组为术后应用一次性镇痛泵镇痛。术后镇痛效果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同组各时间点及两组对应时间点的免疫球蛋白参数和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Ⅰ组的免疫球蛋白在术后各时点均比术前显著降低。Ⅱ组免疫球蛋白于术中及术后第一天显著降低,第三天显示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Ⅰ组比较,Ⅱ组的免疫球蛋白于术后第三天以后明显增高。Ⅱ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结论 手术创伤后应激反应及疼痛可引起体液免疫功能受损。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所致的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复杂手术在门诊完成,足够的术后镇痛决定患者是否可以早期安全离开医院。术后镇痛技术已由传统的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和椎管内镇痛向多模式镇痛转变。多模式镇痛技术运用更小量的阿片类药物,联合非阿片类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局麻药、糖皮质激素、NMDA受体拮抗剂、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等,在术后镇痛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副作用,便于患者早期活动和康复。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 998年以来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早期采用硬膜外小剂量吗啡一次性镇痛 ,近期采用PCEA(患者自控镇痛 ) ,对其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1 资料与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贲门、食道肿瘤的患者 ,分为 3组 ,Ⅰ组为对照组 ( 50例 ) ,Ⅱ组为硬膜外一次性镇痛组 ( 50例 ) ,Ⅲ组为使用PCEA泵组( 50例 )。所有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法上均无差异 ,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复合静吸麻醉。Ⅰ组术后按患者的需要注射杜冷丁 50mg止痛 ;Ⅱ组在术毕从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 1 5~ 2mg 氟哌啶 2 5mg 生理盐水至 1 0ml后拔除硬膜外…  相似文献   

11.
2种不同镇痛方式在肩关节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关节手术常伴有严重的术后疼痛,影响术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以往多采用持续静脉镇痛作为术后镇痛。近年来我们采用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并与持续静脉镇痛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胸外科手术后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 选择全麻下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术后病人行自控皮下镇痛(PCSA)和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两组:皮下镇痛组(S组)和静脉镇痛(I组),每组30例。镇痛药物为芬太尼20μg/ml+利多卡因10mg/ml的混合液。术后48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等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I组局部反应和镇痛泵报警次数的百分率显著高于S组(P <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病人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胸外科手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皮下镇痛实际应用时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3.
静脉和硬膜外镇痛是当前两种最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上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7例行上腹部手术(主要是胃,十二指肠,胆道及脾脏手术)的患者,年龄在18~72岁,ASA1~2级,体重42~80kg。术前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且获得良好效果的镇痛方法,近几年来,我院采用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开胸手术后患者镇痛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外科患者开胸术后疼痛可导致呼吸、循环、内分泌、免疫功能等的改变,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和病情的恢复。为提高开胸术后患者镇痛质量,本文对胸外科开胸术后疼痛的分类、术后疼痛评估及术后疼痛相关因素的研究与镇痛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氯诺昔康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氯诺昔康(lomoxicam)是一种新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镇痛作用强。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胸部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虽没有开胸手术剧烈,但多数病人仍有中度以上疼痛。作对电视胸腔镜手术病人使用氯诺昔康术前静脉注射行超前镇痛,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A)和静脉镇痛组(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 h、12 h的镇痛评分、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监测动脉血气的pH、PCO:和SpO2情况.结果 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息的镇痛效果,EA组患者安静与活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IA组(P<0.05);术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pH、PCO2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硬膜外持续镇痛效果优于静脉持续镇痛,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对术后患者酸碱平衡,PCO2和SpO2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术后镇痛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术后机体病理生理研究和认识的提高,术后镇痛已被视为患者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我院于2001年8月引进术后一次性止痛注液泵,并用于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镇痛泵应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丽萍 《护理研究》2004,18(11):2016-2017
镇痛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镇痛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深受病人及医务人员的欢迎。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术(PCA)用于术后镇痛的优越性。但其不良反应常为人们所顾虑。现将我院开展PCA以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外科手术后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术后患者行自控皮下镇痛和静脉镇痛,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皮下镇痛组(S组)和静脉镇痛(I组),每组30例。镇痛药物为芬太尼20μg/mL 利多卡因10mg/mL的混合液。术后48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等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VAS、PCA按压、镇痛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组局部反应和镇痛泵报警次数的百分率显著高于S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患者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胸外科手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皮下镇痛实际应用时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