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动针刺法联合醒脑治瘫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醒脑治瘫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运动针刺疗法治疗,连续治疗14d,在治疗前后比...  相似文献   

2.
刺血疗法是依据“血实宜决之”、“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用针具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络放血的针具有三棱针和梅花针两种,或可两针并用,也可与拔罐疗法联合应用。该法可用于救治多种疾病,下举验案数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附导痰汤。2组均以14 d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效率为69.8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按时完成了研究,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显示了良好的依从性。结论:苍附导痰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王永生 《山西中医》2010,26(4):59-60
偏头痛是神经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故从中医角嚏探讨其病因病机,认为“风痰入络”为主要病机,即所谓“久痛入络”,“不通则痛”。据现代研究资料证实,虫类药善于搜风剔络;临床研究也显示,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20例陈桂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老年病医院,154002)急性扁桃体炎是临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病症,近两年来我科运用大椎穴刺络拔罐法治疗120例,疗效极佳,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0例中,男46例,女74例;年龄最小8...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椎穴刺络拔罐法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痊愈率为65%.结论:大椎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其机制可经神经体液的调节,使患者的脑脊液生成减少和回流增多,稳定了受损伤的脑细胞膜,舒缓脑血管的压力,从而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马云枝教授从“内风”论治帕金森病的临证经验,分别阐述了内风形成的理论基础、内风致颤的机理,提出肝肾脾虚损为本,风痰瘀毒阻络为标,内风的形成为颤证的重要病理因素。治疗上以熄风通络为基本治则,分别从阳亢化风证、阴虚动风证、痰热动风证、血瘀生风证、血虚生风证五方面展开论述,并附典型验案加以分析,指出帕金森病治疗可从“内风”入手。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病位在脑之脉络。病理基础以痰瘀为主,脏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阻络壅窍是中风发病的直接原因。治疗原则有三:醒脑开窍,法重急救;痰瘀并治,法重通络;活血化瘀,法贯始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电针刺激联合竹罐疗法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风痰阻络型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联合组与基础组各43例,基础组依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标准给予对症的西医常规治疗,而联合组在基础组的治疗外,同时加入电针刺激疗法与竹罐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患侧肌电图检查、改良portmann评分、临床疗效、临床恢复情况等几方面比较,联合组患者的各项结果均要优于基础组患者,且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刺激联合竹罐疗法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医治疗类中风(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经验和验案,总结类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常见证候类型(肝风挟痰、气虚络瘀、寒痰阻络、阴虚动风、肝阳上亢)、治法(化痰熄风法、补气活血通络法、温化寒痰法、涤痰益阴熄风法、镇肝熄风法)、常用方剂(温胆汤、补阳还五汤、三子养亲汤、涤痰汤、镇肝熄风汤)、常用配穴等。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属于缺血性卒中“脑络受损”后的严重并发症,与卒中后缺血损伤、再灌注治疗、脑络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气血关系紊乱导致“风、火、痰、瘀、虚”诸邪渐生,脑络营化不利、失于气机统摄,内聚痰浊、瘀血等瘀阻脉络,变生诸证[1];脑络淤积,瘀浊停聚,血脑屏障受损,营络弥散失常;离经废用之血失于脉络统摄,进而发生“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的本质为“气血失和,气虚血瘀,瘀血离经”;气血关系紊乱是脑卒中出血转化发生的基础,病机当属“气虚血瘀”,基于此,选择益气活血法治疗卒中后的出血转化,方选红参、三七为基础的红参三七散,益气活血,补纳元气,活血化瘀,以期融通气血,辅助恢复脑络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刺络放血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鸥 《中国针灸》1998,18(7):419-419
刺络放血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早在《内经》中对刺络放血法的原则机理就有阐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宛陈则除之”。《素问.血气形志篇》:“凡治病必先出其血。”《灵枢.血络论》进一步阐明了刺络法的应用范围,如血脉“盛坚横以赤”“小者如针”“大者如筋”等。有明显郁血现象的才能“泻之万全”。刺络放血法治疗眼科疾病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疏通经络、消肿散结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眼肌麻痹、青光眼等疾病。1 麦粒肿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边缘或眼睑内的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因风热邪气客…  相似文献   

13.
黄珊  白彦萍 《北京中医药》2023,(10):1088-1090
白彦萍教授将慢性皮肤病的关键病机总结为“风痰瘀邪久蕴不解,气血失和”,临床多从风、痰、瘀邪论治,而风有内风、外风之分,痰有夹风之痰与络脉顽痰之别,瘀有脏腑之瘀与络脉瘀结之异。因此在治疗上也有疏散外风、搜逐内风,祛风化痰、剔痰散结,以及活血化瘀、通络散瘀的不同。擅用蝉蜕、蛇蜕、僵蚕、全蝎、蜈蚣、土鳖虫、水蛭及各种蛇类药物,借虫蚁蠕动走窜之性,搜剔络中顽痰瘀血,驱逐内外风邪,松动病结,推陈致新。对于病久气血失和,延虚入络者,白教授在补虚的同时以少量虫类药入络达腠,起补而不滞、调畅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14.
Bell’s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l Palsy)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一般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中风”之“中络”范畴。2000年3月-2006年4月,我们采用“激光加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凡遇疑难病例,常以其诊断之疑治疗之难,极其考验医者思辨之巧。现选用高尔鑫应用“朱涛如新制龙牡汤”治疗围绝经期重度心律失常、难治性重度失眠和小儿多动症疑难病例三则分析其临证经验。围绝经期重度心律失常案,重在调和营卫,宁心安神,疏肝解郁;顽固性失眠案,重在滋肝肾之阴,并济水火,和营卫使阴阳交泰而安眠;小儿眼睑瞤动多动症案,重在滋阴养络,安神定志,涤痰息风。  相似文献   

16.
刺络法刺络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遵循《素问·针解篇》“宛陈则除之者 ,出恶血也”的理论 ,凡是瘀血、热邪阻滞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致体内阴阳失调者 ,均可选用此法。临床报道有 1 0 0多种疾病可用刺络法治疗。《儒门事亲》中有“故出血者宜太阳、阳明 ,盖此二经血多故也 ,少阳一经不宜出血 ,血少故也”的记载 ,故实践中行刺络法多选用太阳、阳明经穴位为主。下举应用本法治愈五官疾病验案二例 :例 1 :王某 ,男性 ,3 8岁。双目畏光、流泪、刺痛、不能视物半日 ,诊见双眼睑结膜、球结膜充血 ,诊为急性结膜炎。经点刺攒竹 (双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大椎穴施以三重法防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P、IL-4的影响。方法将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三重法组(三重法组)、针刺联合西药组(针药组),每组40例。三重法组在针刺基础上,大椎穴施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之三重法;针药组在针刺基础上,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10 mg。观察治疗1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积分变化、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SP、IL-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针刺联合三重法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针药组6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均有所下降(P0.01,P0.05),三重法组较针药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P、IL-4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P0.05)。结论针刺联合大椎穴施以三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肯定,且远、近期疗效均明显优于针刺加口服西药治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SP、IL-4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刺络拔罐法是指用皮肤针或三棱针在肢体局部刺络出血,然后扣上火罐的一种综合疗法。笔者多年来用此法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获效颇显,爰举验案数则如后。【哮喘】陈××,男,12岁。85年10月5日诊。哮喘反复发作五年,遇寒则作,冬季尤甚。三天前因受凉而诱发。诊时喘息痰鸣,张口抬肩,气粗不扬,痰粘色黄,舌尖干红,苔  相似文献   

19.
陆素琴 《江苏中医药》2011,43(11):34-36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息风化痰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D)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凉血通瘀法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重要法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樊蓥  周仲瑛 《中医杂志》1999,40(11):649-652
“中风”一证,历来受到众多医家的关注;10余年来“中风”——急性脑血管病一直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脑出血是“中风”病中之重笃者,而其凶险则主要表现在脑出血急性期。因此,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法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1 肝肾亏虚,络热血瘀是脑出血的发病基础1.1 病因——内伤积损,气血失调脑出血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