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健脾化痰法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西药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化痰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银杏达莫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86.7%)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中医健脾化痰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王全忠  汤锐  李坤 《光明中医》2023,(12):2252-2255
目的 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瑞昌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中筛选64例,使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和化痰通络汤治疗,治疗组于上述基础上给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头晕目眩、半身不遂和言语謇涩中医症状积分、NIHSS和mRS评分以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可改善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中医证候和神经功能,降低Hcy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11月于本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中医证型属于风痰阻络型的患者共81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依据指南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联合祛风化痰通络汤,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TNF-a、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0. 05;对照组总有效率77. 50%,观察组92. 68%,总有效率更高,P 0. 05。结论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脑梗后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祛风化痰通络汤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贾红英  张慧 《陕西中医》2012,(9):1156-1157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10例中医辨证痰瘀阻络型中风(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和化痰通络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组60例,对2组治疗前后和2组之间的临床疗效、NFD和MBI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临床疗效、NFD和MBI及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法联合高压氧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与化痰通络汤联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刺与化痰通络汤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BI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与化痰通络汤联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中药汤剂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中风病风痰瘀阻证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观察研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总胆固醇(TC)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TG、LDL、T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缓解中风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予口服自拟化痰通络汤及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良好,临床疗效、NIHSS评分改善及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涤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的效果。方法: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73例与观察组73例,两组均用涤痰祛瘀汤治疗,观察组配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低(P0.05),Barthel评分高(P0.05),总有效率高(P0.05)。结论:涤痰祛瘀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型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凝集率(MPA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痉挛评定量表(Ashworth)、运动功能量表(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PV、MPA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小板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通络方药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型患者TNF-α、IL-8、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加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另加熄风化痰通络方药治疗,21天为观察周期;评定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用药前后TNF-α、IL-8、SOD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TNF-α、IL-8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SO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方药能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降低TNF-α、IL-8在血清中的含量,提高血清中SOD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通络豁痰针刺法在刚果金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刚果(金)金沙萨中刚友谊医院就诊的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在每日静脉点滴脉络宁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取穴四神聪、中脘、丰隆、内关等,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药物组采用每日静脉点滴脉络宁注射液20 mL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1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 %(28/30),优于药物组的80.0 %(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豁痰针刺法治疗脑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疼痛、水肿及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疼痛、手部水肿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此3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法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抑郁状态,缓解疼痛和水肿。  相似文献   

15.
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12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和验证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确诊为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病人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分别给予祛风化痰针刺法和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加空白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0.7%和8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和37.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祛风化痰针刺法对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减轻乃至消除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继华 《天津中医药》2017,34(10):686-687
咳嗽变异性哮喘,至今中医尚无确切的命名,临床研究报道中多归属"咳嗽、喘证、哮病"等病,其治疗多以干预急性发作期为主,很少涉及分期管理。本病应从"风哮"论治,因病因及病变过程不同,其治疗则不同,重在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治以疏风宣肺、慢性缓解期治以肃痰通络、稳定期治以健脾固表,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祛风胜湿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对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进行降压、纠正贫血、肠道排毒、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风胜湿通络法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肾功能、钙磷代谢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67.57%(25/37)(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低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钙(Ca)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28%(7/43)高于对照组10.81%(4/3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胜湿通络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调节钙磷代谢,且未新增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李辉  张学华  单绍勤 《河北中医》2010,32(9):1293-1295
目的观察除湿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2组患者均正规降血糖治疗。治疗组42例给予除湿通络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甲钴胺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临床证候疗效及振动阈值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总有效率为81%,对照组为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振动觉阈值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3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除湿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提高振动觉阈值。  相似文献   

19.
中风证型与内皮素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 115例中风患者辨证分型后血浆内皮素检测分析表明 ,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三型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0 5 ) ;风痰阻络、气虚血瘀二型明显高于阴虚风动型(P<0 .0 5 ) ;风痰阻络与气虚血瘀二型相比无显著意义(P>0 .0 5 ) 。说明二种实证证型与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最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