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比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OPLL术后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82例,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132例。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82例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椎管成形术组132例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全部214例患者术后获得24个月的随访,平均(36±8)个月;通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4个月随访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24个月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计算颈椎曲度指数(CCI)、颈椎矢状位平衡指数(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SVA)及颈椎活动度(ROM)。结果2组术后24个月随访JOA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2组间术后JOA评分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个月随访ROM均较术前丢失(P<0.05),但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ROM丢失度比椎管成形组大(P<0.05)。24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CCI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椎管成形组患者CCI低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P<0.05),2组患者CCI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2-7SVA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5),椎管成形组患者C2~7SVA高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P<0.05),椎管成形组患者C2-7SVA增加值高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P<0.05)。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术后轴性症状1例,C5神经根麻痹2例;椎管成形术组术后轴性症状3例,C5神经根麻痹4例;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组术后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椎管成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在临床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改善等方面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尽管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在颈椎活动度保留方面不如颈椎椎板成形术,但在维持颈椎曲度、矢状位平衡方面优于椎管成形术,并可以进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王海峰 《中外医疗》2024,(4):17-20+41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颈椎功能、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81.41±20.38)mL,多于对照组的(246.34±18.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CASCS)评分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9、6.000、10.830、6.962,P均<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4、7.296,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38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情程度、C5神经根麻痹症、JOA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种术式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症状及体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周JOA评分及其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早期较好地减轻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两种术式末次随访疗效相近,但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式和传统的单开门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分析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40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良组25例,传统组1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JOA评分及颈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及轴性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有升高趋势;改良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改良组角度大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8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改良组8例(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能明显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改善颈部疼痛,增加颈椎活动度,具有一定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曲度D值。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 <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 <0.05),出血量少于B组(P <0.05);B组术后JOA、VAS评分均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D值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率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30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悬吊组101例与钛板组129例。悬吊组进行悬吊固定,钛板组进行微型钛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医疗费用)水平、颈椎活动度(ROM)、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悬吊组医疗费用低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ROM均低于术前,但悬吊组高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出院时OPG水平、出院时RANKL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固定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OPLL患者可提高ROM,降低医疗费用,效果优于微型钛板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为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32例,根据术前矢状位轴向距离(SVA)值的中位数(15.75 mm)将患者分为低SVA组和高SVA组,每组16例。对2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X线侧位片SVA值、颈椎前凸角(Cobb角)和T1倾斜角(T1s),分析2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高SVA组患者NDI评分降低(P<0.01), JOA评分升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低SVA组患者NDI评分降低(P<0.01),JOA评分升高(P<0.01),SVA值升高(P<0.01),Cobb角和T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SVA组和高SVA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中,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患者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7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内镜组行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及椎管扩大减压术(n=38),开放组行开放腰椎间盘切除及椎管扩大减压术(n=35)。对比临床指标及术前,术后第1、3、6、12个月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末次随访时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ODI评分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nab评分标准,内镜组优良率为89.47%,高于开放组的8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开放组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2例,内镜组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脊柱内镜具...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3):192-196
目的探讨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74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C3椎板切除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将接受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轴性症状(AS)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AS评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ROM值及ROM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的ROM值低于对照组,ROM丢失值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CI丢失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的CCI丢失值少于对照组。结论 C3椎板切除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与传统手术同样神经改善率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利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笼钛板内固定术(ACCF)与颈椎后路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LA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近期效果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2例MCSM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CCF(n=35)和ELAP(n=47)两组,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颈部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变化,采用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X线平片和CT图像计算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及颈椎活动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CCF组手术时间长于ELAP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少于EL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明显降低(P﹤0.05),椎管矢状径明显增加(P﹤0.05),且ACCF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高于ELAP组,椎管矢状径低于EL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和ELAP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71%和29.79%(P0.05)。结论 ACCF和ELAP治疗MCSM均可有效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椎神经功能,其中ACCF对患者创伤较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减少颈椎曲度及活动度丢失,而ELAP则可扩大脊髓活动空间,能更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