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鼻内镜手术的双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在鼻内镜术后应用明胶海绵或小块膨胀海绵填塞中鼻道或加用改良的鼻咽通气管,全部保留鼻腔通气;对照组应用膨胀海绵鼻腔全填塞,鼻腔不通气。观察两组术后填塞后引起的鼻痛、头痛、睡眠影响、眼胀溢泪、吞咽不适、鼻出血等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鼻痛、头痛、睡眠影响、眼胀溢泪、吞咽不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例放置通气管的患者感通气量不足,需张口辅助呼吸。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出血再次填塞。结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应尽可能保留鼻腔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术后鼻痛、头痛、烦躁、失眠、进食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后采用纳吸棉和膨胀海绵两种材料填塞鼻腔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鼻腔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耳鼻喉科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0例,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5例。A组鼻内镜术后采用纳吸棉填塞鼻腔,B组鼻内镜术后采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LundMackay鼻窦C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黏膜修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和Lund-Kennedy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周及术后12周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采用纳吸棉填塞鼻腔较采用膨胀海绵填塞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术腔黏膜良性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在局麻下鼻内镜术后无填塞与填塞的疗效,探讨不填塞的可行性。方法67例1型、2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后,32例(56侧)未行鼻腔填塞,35例(61侧)行凡士林纱条填塞。结果术后疼痛和1个月后鼻腔粘膜水肿评分:无填塞组优于填塞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和6个月鼻腔粘膜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麻下对1型和2型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出血不多时,可以不行鼻腔填塞。  相似文献   

4.
明胶海绵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后使用膨胀止血海绵加明胶海绵填塞鼻腔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76侧)慢性鼻-鼻窦炎(П型2期)患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使用膨胀止血海绵加明胶海绵填塞鼻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渗血量少于5 ml,术后48 h取出膨胀止血海绵时出血少于10ml,患者痛苦小,术后鼻面部肿胀、疼痛、眼胀、头昏及头痛等并发症少。结论:鼻内镜术后使用膨胀止血海绵加明胶海绵填塞鼻腔,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采用不同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为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质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按照不同的鼻腔填塞材料分成A、B、C三组,各组均25例,A组使用凡士林纱条,B组使用膨胀止血海绵,C组使用藻酸钙填塞物,对比三组患者的主观痛苦、鼻腔黏膜肿胀程度及症状复发状况。结果:C组患者手术后1d的睡眠失常、头痛及鼻塞鼻痛等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度、重度鼻腔黏膜肿胀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鼻腔黏连发生率、取出填塞物后出血率、鼻窦炎症迁延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手术后应用不同鼻腔填塞材料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鼻腔自然状态,选择合适的鼻腔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择l21例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患者鼻腔情况采取不同的术式,如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慢性肥厚性鼻炎行鼻内镜下下鼻甲外移术酌情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下双侧鼻窦对称性开放。结果:术后随访3-l2个月,有效率为97.5%,无一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以顽固性头痛为主诉的慢性鼻窦炎患儿25例,行单纯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均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口、修正膨大的中鼻甲。术后明胶海绵填塞中鼻道预防鼻腔粘连。结果:随访均1年以上,疗效评定参照视觉模拟量表(VAS),头痛症状痊愈19例、好转6例。鼻塞流涕症状痊愈9例、好转16例。鼻内镜检查:术后2个月发现4例鼻腔粘连,给予分离、支撑处理,6个月后仍有3例鼻腔轻度粘连。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以慎重选择手术,手术应以功能性、个性化、微创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前鼻孔放置棉球的方法减少鼻腔通气,观察鼻内镜术后创面愈合的情况。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为1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其中A组30例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以减少鼻腔通气;在余下的162例中以鼻窦炎类型为配对标准1∶1抽取未放置棉球的患者30例为B组。分析AB两组在术后12、、41、2周的鼻内镜检查结果。结果:术后4周,A组鼻腔痂皮明显少于B组。术后12周,A组鼻黏膜水肿和囊泡少于B组。A组有11侧(单侧9例,双侧1例)鼻腔轻度粘连,B组22侧(单侧10例,双侧6例)轻度粘连,2侧(均为单侧)重度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4周内鼻腔痂皮多者,术后12周易发生鼻腔粘连、鼻黏膜水肿及囊泡形成。结论:鼻内镜手术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是减少鼻腔痂皮形成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术腔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局部不同处理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治愈率的影响。方法:3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308侧)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对照组180例(346侧)未用丝裂霉素。患者均予以鼻腔局部喷雷诺考特并常规行术后术腔清理。结果:两组鼻内镜术后术腔粘连和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局部应用丝裂霉素可明显降低术腔粘连的发生率,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鼻腔填塞方案在老年人(≥60岁)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改良填塞组46例和传统填塞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填塞期鼻腔胀痛不适程度、填塞期间出血情况、抽取填塞物时疼痛、抽取填塞物时出血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鼻腔Lund-Kennedy评分。结果:填塞期的鼻腔胀痛不适,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填塞组(Z=-2.99, P<0.05);在填塞期,手术当天,改良组渗血略多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 P>0.05);取出鼻腔填塞物时,改良组疼痛明显小于传统组(Z=-4.58, P<0.05);在取出鼻腔填塞物时,改良组各侧鼻腔渗血很少,传统组渗血明显较多,少数患者需要重新填塞才能止血(Z=-5.67, 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侧为单位,分别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改良组优于传统组(t=-2.18、-2.49、-2.49, 均P<0.05)。结论:改良鼻内镜术后填塞方案可取得不差于传统填塞的止血效果,同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取出容易,有助于术后鼻腔恢复,是老年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