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中国医药》2014,(10):1433-1435
目的 通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提高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08-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超声心动图心腔内径、前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及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压差(PGmax)等以及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19例,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15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P波高尖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其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者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5例,左有心室壁均肥厚1例.23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32 ±4)mm,左心房内径(41±7)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7 ±8)mm,前间隔厚度(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12)%.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最常用且无创性检查方法,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得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测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及心房充盈速度,计算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心房充盈速度比值,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壁相对厚度,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左室射血分数,计算左室Tei指数,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明显延长,射血分数明显缩短,导致左心室Tei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简便、敏感、准确且全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能力。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二尖瓣斜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WT、LAD、IVsT、LVEF和Fs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二尖瓣斜率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以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属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测,对比各项左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心房内径、E/A、心肌质量、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别,(P<0.05),高血压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左心房内径、E/A、心肌质量、舒张末期容积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别明显(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收缩末期容积相差不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邓燕 《天津医药》2010,(11):936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房内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CM组共31例和正常人30例,应用RT-3DE测量左心房16节段、12节段、6节段QRS起点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及离均差(Tmsv 16-Dif、Tmsv 12- Dif、Tmsv 6- Dif),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及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及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结果:与正常组比,DCM组左心房16节段、12节段及6节段不同步参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均P<0.05);LAVmax、LAVpre、LAVmin指数较正常组增大,而LAEF、LAEFpassive、LAEFactive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左心房不同步参数与心房容积与功能均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其中,左心房Tmsv16-SD、Tmsv 16Dif 与LAVmax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74,均 P<0.01), 与LA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72,均P<0.01)。结论: RT-3DE可准确检测DCM左房机械运动不同步情况,左心房内机械运动不同步与左心房扩大及整体功能降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左心腔内径的增大是心血管疾病和心房颤动的重要危险因子,左心腔内径的大小与高血压患病时间的相关性有待论证。方法:选择本社区高血压人群2000例,非高血压人群500例,符合高血压标准的为1605例.男-性671例,女性934例,符合非高血压组标准的人群为432例,男性85例,女性347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腔内径来调研比较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差异,高血压伴有房颤、患高血压病的时间、抗高血压治疗时间与左心腔内径变化的关系。结果:我们的基线调研显示,高血压患者左心腔内径(包括左心房与左心室)较非高血压者增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5.9%)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2.8%),P〈O.05。结论:高血压患者左心腔内径增大,其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增加,社区干预高血压可降低左心腔内径的扩大和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左心房功能指数对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变化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0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常规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流出道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左心房最大容积(LAE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计算左心房搏出量(LASV)及左心房功能指数(LAFI)。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功能指数较健康对照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内左心房内径增大者的左心房功能指数较内径正常范围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房功能指数可有效的对高血压心脏病左心房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孙琪  王显  石宇杰  张健  赵怀兵  李晓明 《河北医药》2010,32(14):1835-1836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患者介入封堵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下腔静脉边缘5mmASD患者(下腔组)14例,术前用TTE仔细筛查,封堵术中TTE监测封堵过程、封堵器的牢固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同期中央型ASD患者69例行封堵术(中央组)。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封堵成功。下腔组ASD最大径为(23±8)mm,选用封堵器型号(29±10)mm;中央组术前缺损最大径(20±10)mm,应用封堵器型号(24±11)mm,下腔组大于中央组(P〈0.05)。术后即刻下腔组12例(85.7%)完全封堵,中央组全部完全封堵(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2组患者均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结论 TTE是指导继发孔型ASD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患者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颤与心血管超声断面图的各项指标关系。方法搜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房颤者50例,非房颤者50例。做心血管超声断面图,分别测量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和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Lad(mm)和IVSd(mm)显著增大(P<0.05)。合并房颤者与非房颤者LVIDd和LVEF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者可出现显著的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吴俊  赵志军  胡玉藏  侯晓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23-3224,322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股动脉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探讨高频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股动脉硬化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100例(高血压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进行右侧股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股总动脉内中膜回声及有无斑块形成,测量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右侧股总动脉内径[(7.57±1.10)mm]、IMT[(0.13±0.07)mm]、斑块检出率[64.00%(64/100)]及阻力指数(0.74±0.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1±0.73)mm、(0.08±0.05)mm、28.00%(14/50)及0.67±0.05];收缩期峰值流速[(74.30±23.35)cm/s]及舒张期最低流速[(19.81±6.72)cm/s]均低于对照组[(80.39±10.94)、(26.85±5.28)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与股总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高频超声能迅速、准确地检测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股动脉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动脉导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选择进行产前超声系统检查诊断为胎儿动脉导管狭窄孕妇22例为疾病组,选取同期妊娠正常胎儿50例做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比较两组动脉导管的内径、收缩期流速及舒张期流速,并观察动脉导管在不同切面的超声表现.结果 疾病组孕周28 ~ 36周和孕周>36周的动脉导管内径分别为(2.25 ±0.68)mm和(4.29 ±0.14)mm,均低于对照组(t=3.01、2.98,均P<0.05);疾病组孕周28 ~ 36周收缩期流速为(0.39±0.20) m/s、高于对照组的(0.32 ±0.31)m/s(t =2.96,P<0.05);孕周(>36周)收缩期流速和舒张期流速分别为(0.42±0.17) m/s和(0.24 ±0.08) m/s,均高于对照组(t=2.91、3.04,均P<0.05).胎儿动脉导管狭窄表现为动脉导管管腔变细,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其中5例动脉导管狭窄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3例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伴三尖瓣重度反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胎儿动脉导管辫认并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伴房颤的患者左心房应变参数与心功能、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经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方式确诊的74例二尖瓣狭窄伴房颤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经健康体检发现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心脏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应变参数、血浆NT-proBNP,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各项指标与左心房应变参数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LADS)、左心房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LVDd)、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值与A值之比(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左心房峰值应变(SLAs)、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LAs)、左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SLAac)、左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LAac)、左心房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LAed)、左心房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A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左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的比率和第6、18个月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8.05%、73.17%,对照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8.57%、71.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0.73%。对照组为52.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为(45.8±4.9)mm;对照组为(46.2±4.8)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9.2±4.6)mm与(45.1±4.4)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显著优于单用比索洛尔,并有逆转左心房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总结二尖瓣成形术( MVP)治疗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因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根据病情采用腱索转移、缘对缘缝合、人工腱索、瓣叶切除及合并使用等多种手术方法,术中以注水试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1周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径(34.89±8.31) 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0.65±6.5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4.00±8.00)%,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恰当的成形方法,对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功能的评价。应用RT-3DE测量并计算46例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及46例正常健康人左房相关指标和指数,对其进行比较。MS组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和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低于对照组(P<0.05)。MS组LAVmaxI、LAVminI、LAVpreI、LAEF和LAEFpassive与二尖瓣口面积(MVA)相关(P<0.05)。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左房存储器功能、管道功能、泵功能均降低,RT-3DE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结合Tei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40例(Ⅰ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Ⅱ组),急性下壁非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2例(Ⅲ组),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14例(Ⅳ组)。在标准心尖四腔心观二维图像指引下,采用TDI的频谱多普勒技术记录三尖瓣环与右室游离壁及中心纤维支架结合处,以及右室游离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运动速度曲线,测量各期最大运动速度,计算Tei指数。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降低(P<0.05)、Tei指数显著升高(P<0.01),右室游离壁心尖段的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及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Ⅳ组在三尖瓣环中心纤维支架处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房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降低(P<0.05),Ⅱ组、Ⅲ组的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也显著降低(P<0.01),Ⅱ组在此处的Tei指数也明显升高(P<0.01);与Ⅰ组相比,Ⅲ组、Ⅳ组患者的RVEDV、RVESV明显增大(P<0.05),以Ⅳ组为著(P<0.01);Ⅳ组的RVEF明显减小(P<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右室收缩功能减低,其与组织多普勒技术结合测量有利于全面评价心肌梗死后右室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DTI)Tei指数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观察5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病例组)及40例正常人(对照组)常规超声指标,超声指标包括:右心室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肺动脉主干内径、根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超声心动图DTI条件下,于心尖四腔观获得右心室游离壁近三尖瓣瓣环位点组织多普勒频谱,测量舒张晚期Am波终止至下一舒张期Em波起始的间期(a)和收缩期Sm波的间期(b),通过(a-b)/b计算Tei指数。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指数明显延长(P〈0.01)。结论右心室Tei指数是反映右心整体功能的较敏感指标.DITTei指数可综合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来检测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NaHS,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2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s)、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和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降低(P<0.01), 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明显升高(P<0.01)。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证明,外源性H2S能够有效减少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构,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观察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不同预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 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2.32±20.15)ml、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48.24±8.12)ml、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38.16±7.44)ml/m2、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83.56±14.18)ml/m2均高于对照组的(91.72±18.56)ml、(43.12±7.68)ml、(34.12±6.45)ml/m2、(75.78±12.24)ml/m2,左心室射血分数(51.78±10.15)%、心输出量(5.13±0.42)L/min及心脏指数(2.92±0.46)L/(min·m2)均低于对照组的(57.16±8.42)%、(5.41±0.44)L/min、(3.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倍博特)对高血压左心室(LV)舒张功能及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LV构型异常组(42例)和LV构型正常组(48例),均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1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po,q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3和6个月测量血压、脉压和体质量指数,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受试者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d及LVDs)、室壁厚度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用多普勒超声和组织多普勒(TDI)分别记录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E、A、E/A)和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频谱(e’、a’),计算E/e’、e’/a’;运用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大径(Dmax)、最小径(Dmin),计算颈动脉动脉顺应性(AC)、血管僵硬参数(β)和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LV构型异常组的e’/a’低于LV构型正常组(P〈0.05),而E/e’β、Ep高于LV构型正常组(P〈0.05)。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3和6个月,与用药前基线值相比,IMT以Ep、E/e’降低(P〈0.05),AC、e’/a’增高(P〈0.05),LV构型正常组干预6个月时恢复至正常值范围。LV构型异常组在干预3个月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恢复至正常值范围,6个月时LAD、RWT、LVMI恢复至正常值范围,但E/e’、e’/a’、β、Ep与LV构型异常组仍有差别(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舒张功能、动脉弹性的减低,早于动脉结构及心脏构型的改变。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口服3和6个月,对LV构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和动脉弹性,对LV构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逆转心脏的重构,形态结构恢复正常,但心脏舒张功能和动脉硬化的参数未完全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