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及避免对献血者产生负面影响。方法:对126096名献血者中产生的258袋不足量血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献血车上团体无偿献血产生的不足量血液明显多于采血屋自愿无偿献血产生的不足量血液(P〈0.05)。主要原因是献血不良反应和穿刺失败。结论:应优化献血车献血环境,团体献血时,做好心理护理,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采血护士的心理素质和采血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无偿献血实施以来,公民对这一新生事物由好奇到认同,直至参与,经历了一个过程。随着建立一支安全稳定的献血队伍的需求,实行采血模式由政府部门计划向自愿无偿转变已提到一个新的日程。采血工作由站内等候式固定采血模式变为流动采血车上门采血的服务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在方便了献血者的同时,也打下了无偿献血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人民群众对献血事业的了解支持和信任,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发展。流动采血车的工作模式方便简捷,同时采血工作也受(如操作场地小、条件简陋、时间紧、设备不足、人员少、季节气候(温)等因素)影响,为保证血液质量,在流动采血车上采集血液对操作要求更为严格。笔者经四年多来的工作实践,认为流动采血车完成采血的整个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3.
目前无偿献血多在街头献血点或流动采血车上进行,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常常会因献血者血液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不合格造成血液资源的巨大浪费。规范采血前  相似文献   

4.
献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尤其是在街头采血车上,献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在采血车工作中体检医生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时发现的不够及时,第一次献血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为1%.采血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其中一些可能直接给献血者造成损害,一些可能影响到血液的质量,进而危及到受血者,下面谈谈采血中经常出现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旨在增进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孙雪鸽  林艳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84-2584
无偿献血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开展好这项工作,确保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提高街头采血质量,确保血液安全,笔者选定我市街头采血车之一(2号车),对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无偿献血登记淘汰情况综合统计,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烟台市2号采血车街头无偿献血登记者6 487人次。1.2方法请献血者仔细阅读《献血者健康状况征询表》后,填写《无偿献血体检单》,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登记者进行体检和快速检测,将不合格者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献血登记者共6 487人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流动采血车内工作全过程进行医源性感染控制,保证血液安全。方法:严格各类消毒工作,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规范采血及留样操作,加强对采血环境、采血材料、血液的工艺卫生监测,积极开展采血车内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结果:有效预防了采血车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保证了血液安全。结论:控制采血车内的医源性感染应当以培训为基础,以质控管理为核心,以改善采血设施环境为保证,从工作细节入手,切实保证献血者、受血者、工作人员安全,从源头上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采供血机构,应做好医院感染(院感)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可以减少交叉感染,提高工作质量,保证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安全。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事业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中心于1996年5月第一辆流动采血车开上街头,到2012年已拥有3辆流动采血车、2辆采血房车,年采血35 000人次,其中流动采血车、采血房车采血近30 000人次,无1人次发生血液污染  相似文献   

8.
街头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 ,无偿献血制度正在我国实行 ,它不仅是爱心的体现 ,也是人道主义的奉献。现在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员越来越多 ,我们采取了街头采血车上采血的方式。从 2 0 0 0年 4至 9月 ,共采血 1398人次 ,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2 4人次 ,占献血人次的 1.71%。经对症处理及必要的护理 ,反应者均在数分钟内恢复常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街头无偿献血有不良反应者 2 4例 ,年龄 18~ 5 5岁1 .2 采血方式  采血车上坐式采血 ,一次性塑料采血器 ,每个献血者献血2 0 0ml左右。1.3 献血不良反应  根据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9.
刘海英  杜勤  周志方 《新疆医学》2004,34(2):142-144
随着《献血法》的正式实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献血法》若干规定”及地区的《临床用血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如何转变观念,更好地为无偿献血服务,是每个血站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以往的那种坐在站内等待献血者上门献血已远不能满足无偿献血广泛开展。街头流动采血车的采血方式,在方便了献血者的同时,也扩大了无偿献血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庞凤春  李宗民  刘秀梅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722-1722,1640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吉林地区无偿献血工作在逐渐由计划指标向自愿无偿转变的过程中献血模式、献血者招募方式、采血模式、献血者人员构成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吉林地区的无偿献血模式主要分为3种:①计划指标的无偿献血,属政府行为,由各区献血办公室将市献血办公室下达的指标按适龄健康公民人数的百分比层层分配给各单位及街道办事处;②非计划指标的团体无偿献血,由单位动员或群众团体组织,个人自愿参加,献血后均不予补贴和休假,由中心血站根据库存血的需求安排时间派采血车到单位采血;③非计划指标的个人无偿献血,除以街头流动采血车、设在市区的采血分站的形式进行采血外,还包括家庭替代自愿无偿献血,即因家庭需要自愿无偿献血者。笔者对2003年-2005年的上述无偿献血情况作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010-2012年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从而减少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无偿献血者的勇气和自信心,建立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方法对2010-2012年度发生的1142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体检表及电话回访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年龄为18-55周岁,其中男性508例,女性634例。初次献血者782例,.再次献血者360例。流动采血车的献血反应为823例,固定献血屋的献血反应为319例,夏季高于其它季节。结论无偿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与性别,献血次数,采血环境有关,在进行无偿献血招募的同时,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始终提供优质服务,减少或避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时有发生,这对无偿献血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献血反应与献血者心理紧张、疲劳、睡眠不足、空腹、晕针及晕血史,献血室环境、采血时间长短等有关。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基本上避免了以上影响因素,降低了献血反应的同时,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当外界气温〉30℃时,流动采血车内献血反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溪市街头无偿献血者一般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溪市临床用血每年需2.5吨左右,自2003年10月1日起血液采集绝大部分来源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每人每次献血400ml者近80%。为更好地开展本溪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建立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笔者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本溪市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一般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统计对象本溪市现人口总数为1563609人,男788783人、女774826人。根据《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适龄人口为1032672人,其中男559583人,女473089人。本文仅统计街头(采血屋、采血车)自愿无偿献血者资料,不包括单位集体献血者资料,2年献血人数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献血者首次献血发生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有献血反应记录的200名首次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首次献血者在见到大袋血液,处于拥挤环境下而产生紧张的占46.5%.见到针头害怕占56.5%,献血过程中扎止血带,上臂麻木、青紫占25%.结论 做好无偿献血宣教工作,消除献血者紧张心理,提高采血人员操作水平,完善采血环境,将减少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5.
徐国华 《吉林医学》2008,29(24):2413-2414
流动采血车为献血者献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存在车内空间小,拥挤,易污染等不利因素。我站自使用流动采血车以来,不断改进消毒措施,改善工作条件,形成一套完整的消毒方法及监督监测制度,保证了无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用血者的血液安全及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流动采血车内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符合《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提供舒适安全的献血环境、严格执行体检标准、提高静脉采血技术等,都能有效防止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采取积极有效处理措施,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献血者健康与安全,从而保证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张晓霞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74-174
街头流动采血车采血活动能为那些由于离血站较远、工作忙而不能去血站献血的人提供方便。同时,街头停放献血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无偿献血的广告牌。为宣传动员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安全,执行街头流动采血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8.
经献血体检标准严格筛选并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 ,通常都能耐受献血。但在采血过程中及采血后1h内 ,常有个别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为了更好地预防献血反应 ,2 0 0 0年 1~ 6月对我站 72 53人次无偿献血者中 ,献血后出现献血反应的 198人次进行研究分析 ,以探讨献血反应的原因和今后的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0 0 0年 1~ 6月 ,在我站或流动采血车上进行无偿献血者 72 53人次。其中站内无偿献血 12 6 5人次 ,12人有献血反应 (占 0 .94 % ) ,流动采血车上无偿献血者 5988人次 ,186人有献血反应 (占 3.10 % )。采血方法 :按照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烟台市民对无偿献血认识的不断提高,烟台市中心血站自2001年5月起,将以往间断上街的流动采血车改为每周6天街头采血,3年来志愿献血者多次献血和一次选择献400mL血的人数正逐年递增,笔者对烟台市2001年5月-2003年12月期间两辆流动采血车志愿献血者的献血量和出现献血反应情况进行了统计比较,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已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无偿献血新理念“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的广泛宣传,普洱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工作取得可喜进步.然而,在献血过程中绝大多数献血者没有任何献血反应.但因个体差异,有少数献血者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胸闷等.还有极少数个别献血者献血前(还没献血)就出现晕血反应.这与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及采血护士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医学上称此为以血溶量突然降低及植物神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