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牙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1例上牙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101例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8.7%,中位生存时间为(48.40±2.73)个月。累及龈颊沟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8.6%,未累及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不良影响(P < 0.05)。  结论  上牙龈癌具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累及龈颊沟的患者应行同期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上牙龈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LT)对NLRP3炎症小体和肝脏纤维化的影响,阐明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防治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喂养的方法构建NAFLD动物模型,分为正常饮食组(NFD组)、HFD组、褪黑素干预组(HFD+ MLT组);采用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干预HepG2细胞的方法构建NAFLD细胞模型,分为未处理组(ctl组)、模型组(FFA组)、褪黑素干预组(FFA+ MLT组)、褪黑素干预同时过表达lncRNA MALAT1组(FFA+ MLT+ MALAT1组);分别检测NLRP3炎症小体、纤维化、lncRNA MALAT1等相关指标.结果 HFD+ MLT组小鼠血清中TG、TC和LDL的水平低于HFD组(P<0.05);HFD组小鼠肝脏组织中NLRP3、ASC、活化caspase-1、TGF-β1和p-Smad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NFD组(P<0.05)和HFD+ MLT组(P<0.05);与HFD组相比,HFD+ MLT组小鼠肝脏组织中lncRNA MALAT1、col-lage Ⅰ和collage Ⅲ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FFA组相比,FFA+ MLT组中NLRP3、ASC、活化caspase-1、TGF-β1、p-Smad2和lncRNA MALAT1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FFA+ MLT组相比,FFA+ MLT+ MALAT1组中NLRP3、ASC、活化caspase-1、TGF-β1和p-Smad2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现象得到逆转(P<0.05).结论 褪黑素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和TGF-β1/Smad介导的纤维化,改善NAFLD,其与下调lncRNA MALAT1有关.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滥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且已上升为全球卫生安全问题.在2016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亦被提上各国领导人讨论议程.该文系统分析了全球抗生素耐药的基本情况;重点参考了2016年5月英国奥尼尔勋爵组织编写的《解决全球耐药性感染:最终报告及建议》,阐述了导致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改善全球公共卫生条件,减少抗生素在农业中的使用,加强抗生素耐药的全球监测,研发新型传染病治疗产品,构建全球共同应对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刘华  曹巍 《全科护理》2014,(14):1255-1256
综述国内外开展护士培训的不同方式,分析其优势和现存问题,总结护士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long non-coding RNA-1 (ESCCAL-1)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tissues.Methods From August 2011 to May 2013, 73 patients with ESCC,who received radical resection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and Henan Cancer Hospi-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Steinmann等[1]首先将CT导航系统应用于脊柱外科以来,其应用不断增多。我院于2009年4-10月为42例患者行术中CT导航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8~61岁,平均37.5岁。颈椎8例,胸椎16例,腰椎18例,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8.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被日渐关注的新型治疗手段。然而,间充质干细胞是通过穿越血脑屏障发挥细胞替代作用还是通过免疫抑制发挥治疗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Y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症模型小鼠中的分布。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9/2009-02在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C57BL/6小鼠30只,6~8周龄,体质量15~20 g,雌鼠用于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 方法:用地高辛标记了针对Y染色体的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验证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再将从雄鼠中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雌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体内,进行原位杂交。 主要观察指标: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 结果:实验确立了探针的Y染色体特异性和敏感性,进一步建立了有效的原位杂交方法。追踪到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脊髓内分布极少,而外周免疫器官内有一定数量的分布,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通过外周免疫调节发挥治疗作用。 结论:在外周脾和淋巴结内有一定数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布,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内只有极少数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曹巍 《婚育与健康》2011,(11):62-63
舒容深陷在豪华客厅的沙发里,想起曾热播过的电视剧《来来往往》,感慨不已:自己从热烈追求真爱的林珠变成段丽娜,千辛万苦争取到的爱情如今面目全非。难道人有了金钱后,就无法坚守爱的真诚与忠贞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在河南汉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并探讨其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同时评价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郑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5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CR-荧光探针法对5类抗高血压药物相关的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AGTR11166A>C)、ADRB11165G>C)、ACEI/D)、CYP2D6*10、CYP2C9*3、CYP3A5*3NPPA2238 T>C)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多态性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将住院仅使用以上5类口服降压药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疗效观察人群,并随机分为基因导向治疗组(n=206)和循证医学治疗组(n=154),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血压达标情况。结果:626例河南汉族人群中AGTR11166A>CCACEI/DDADRB11165G>CCCYP2C9*3 C、CYP3A5*3 GNPPA2238T>CCCYP2D6*10 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6.95%、36.82%、70.77%、5.03%、71.17%、0.4%和51.36%(未检出率0.32%)。ACE I/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郑州市、长沙县和北京市这三个地域的高血压患者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ACE I/DADRB1-1165G>C各基因型分布和ACE基因I/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调整用药治疗2~4周后,基因导向治疗组与循证医学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在收缩压降幅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因导向治疗组收缩压降低幅度更大,脉压差更接近正常水平,降压效果更好。结论:本研究为指导本地区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了遗传学依据,基因导向个体化降压治疗在收缩压降幅方面要优于循证医学指导下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