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巨细胞病毒潜伏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类病毒科β亚科的DNA病毒.血清学调查表明60~100%成人有HCMV抗体,其流行无季节性倾向[1].虽然HCMV感染非常普遍,但绝大多数为潜伏感染.该种感染状态对健康个体并没有危害,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如心脏或肾脏移植以及AIDS病人,病毒会形成严重危害,甚至为致死性的[2].因此HCMV潜伏感染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HCMV潜伏感染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老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为进一步研究HCMV潜伏感染再激活与肺部疾病的关系提供初步依据。方法HCMV AD169株感染BALB/c小鼠雌雄配对,所生子鼠饲养18个月后随机取6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为病毒激活组,另取6只为病毒潜伏组;同样方法设立DMEM激活组和DMEM未激活组为对照。取各组小鼠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PCR和RT-PCR检测HCMVUL83基因及其转录产物、HE染色等。结果 病毒激活组小鼠肺组织病毒分离、PCR及RT-PCR均为阳性;HE染色可见肺泡间隔增宽,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有渗出,可观察到HCMV特征性包涵体。病毒潜伏组仅PCR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对照组小鼠所有结果均为阴性。结论HCMV AD169株可引起小鼠先天性肺组织潜伏感染,并在免疫抑制剂作用下可能激活转变为活动性感染造成肺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
HCMV感染率在我国人群中(≥90%)乃至在全世界均很高。移植受者中由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投予,诱发潜伏的病毒激活,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往往是至死性的。幸于目前抑制DNA多聚酶的丙氧鸟苷、磷甲酸等有效阻碍HCMV繁殖药物的问世。适时干预、早期治疗对移植受者免遭HCMV威胁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移植人群的特殊性,亦决定了潜伏病毒激活表现的复杂性,本文就新近有关研究移植病人中HCMV激活特点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4.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毒,感染非常普遍,在不同的人群中的感染率为50%~90%,但大部分处于潜伏感染,故依靠临床症状很难作出诊断。它是目前引起孕妇及胎儿宫内感染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又是造成各种妊娠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资料报道,我国每年因HCMV感染造成先天性畸形的患儿约40000人。这些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与HCMV致病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即疱疹病毒5型,属疱疹病毒科,为线状双链DNA病毒。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我国相当普遍,多在婴幼儿期发生,儿童感染率85%左右,成人感染率95%左右,由于HCMV是一种弱的致病因子,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或潜伏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时,可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6.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科β属的一种双链DNA病毒,在正常人群中普遍易感,在发达国家人群血清HCMV抗体检出率约40% ~ 60%,而在发展中国家几乎达到100% [1].与其他人类疱疹病毒不同,HCMV原发性感染通常为隐性感染,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状态,潜伏感染是依赖病毒复制的慢性免疫抑制而不是依赖病毒转录模式的改变.对于免疫抑制人群来说,HCMV容易发生激活感染,病毒复制难以控制,可以出现明显的组织损坏.HCMV激活感染是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骨髓抑制、肾毒性、耐药病毒株的出现等治疗的不良反应限制了抗病毒药的抢先治疗[2-3].  相似文献   

7.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人群中广泛存在的感染因子,随着免疫力低下人群(器官移植、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的增加,近10年来,HCMV感染引起严重疾病的机制再次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HCMV几乎可感染人体所有组织,整个造血系统尤其是造血祖细胞是HCMV的主要潜伏部位。通过抑制细胞免疫、诱导细胞凋亡,逃避吞噬细胞溶酶体的降解而早潜伏性感染,经过转移活化刺激、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等作用再激活,造血系统经常受累,其中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和免疫功能紊乱较常见。  相似文献   

8.
移植病人中HCMV激活感染标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CMV感染率在我国人群中(≥90%)乃至在全世界均很高.移植受者中由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投予,诱发潜伏的病毒激活,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往往是至死性的.幸于目前抑制DNA多聚酶的丙氧鸟苷、磷甲酸等有效阻碍HCMV繁殖药物的问世.适时干预、早期治疗对移植受者免遭HCMV威胁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移植人群的特殊性,亦决定了潜伏病毒激活表现的复杂性,本文就新近有关研究移植病人中HCMV激活特点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潜伏及再激活感染THP-1细胞模型,研究细胞核内转录因子GATA-1与HCMV UL111A基因5'上游DNA序列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定量分析HCMV潜伏及再激活感染时细胞核内转录因子GATA-1的表达;通过MATCH工具软件分析UL111A基因5'上游DNA序列,发现存在着11个GATA-1的结合位点,针对这11个GATA-1结合位点DNA序列设计9对引物,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转录因子GATA-1与UL111A基因5'上游DNA序列的结合情况。结果:HCMV潜伏感染时UL111A基因未表达cmvIL-10,激活感染时表达cmvIL-10,潜伏感染时转录因子GATA-1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激活感染;以GATA-1抗体特异性结合的DNA片段为模板,9对引物中共有5对扩增出目的条带;HCMV潜伏感染组和激活感染组5个位点转录因子GATA-1结合率分别为:-4.00±0.26、-4.50±0.33、-4.41±0.21、-3.61±0.20、-3.47±0.11和-1.13±0.07、-0.63±0.05、-1.10±0.07、-0.24±0.03和-0.14±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感染时转录因子GATA-1可能通过与UL111A基因 5’上游序列1119(-3760)位点、107(-4772)位点、609(-4270)位点、849(-4030)位点和2047(-2832)位点结合,调节UL111A基因的转录,参与HCMV潜伏与再激活感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先天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畸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雪丹  金红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4,11(4):128-128,F003,F004,111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导致小儿先天畸形的重要因素之一。HCMV的先天感染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智力低下,视力、听力损害等后遗症。HCMV先天感染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正常胚胎形成,不利于优生优育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目前,先天HCMV感染致畸机制仍处于研究阶段,为进一步探讨HCMV致畸机制,本文对近年来先天HCMV感染致畸机制的研究报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①HCMV对遗传物质的直接损伤作用;②HCMV对胎盘结构和功能的直接影响;③HCMV感染通过机体免疫变化导致胎儿先天畸形;④HCMV感染引起细胞凋亡;⑤同源盒基因(homoboxgene,HOX)异常表达;⑥不同HCMV病毒株与胎儿畸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巨细胞病毒(HCMV)属B疱疹病毒亚科,在人群中普遍感染。研究表明HCMV感染导致临床病症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HCMV感染与细胞凋亡关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为不同的作用。研究HCMV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不仅有助于阐明HCMV感染细胞及细胞对其反应的分子机制和研发新的抗病毒制剂,而且能为HCMV引起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一类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又有严格种属特异性的病毒,属β疱疹病毒亚科,致人类疾病的为人巨细胞病毒(CMV)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但大多数呈临床不显性感染或潜伏感染,多数人在儿童期或少年期受HCMV感染后获得免疫.HCMV宫内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和发育迟缓等,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综合征,称为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ses,CID).  相似文献   

13.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造血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人群中广泛存在的感染因子,随着免疫力低下人群(器官移植、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的增加,近10年来,HCMV感染引起严重疾病的机制再次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HCMV几乎可感染人体所有组织,整个造血系统尤其是造血祖细胞是HCMV的主要潜伏部位.通过抑制细胞免疫、诱导细胞凋亡,逃避吞噬细胞溶酶体的降解而早潜伏性感染,经过转移活化刺激、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等作用再激活,造血系统经常受累,其中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和免疫功能紊乱较常见.  相似文献   

14.
人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 , HCMV)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是人类疱疹病毒中最大的一组病毒。在人群中,HCMV感染相当普遍,大多数感染呈临床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但在新生儿、免疫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则可引起临床显性感染,出现明显症状,甚至发生致死性疾病。而在孕妇,则可发生垂直传播,导致死胎、畸形以及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智力低下等。 HCMV基因组全长超过240 kb的双链DNA,整个基因组含有250个开放阅读框( ORF )。在病毒感染过程中, HCMV基因的表达表现一定的时序性,可分为早早期( IE )、早期( E)和晚期( L)基因。病毒穿入细胞后, IE基因被宿主细胞因子激活并最早表达,编码两种重要的调控蛋白 IE1( IE72)和 IE2( IE86)。其中 IE2( IE86)蛋白是从 HCMV 基因组的开放阅读框UL122上翻译过来的,是一种重要的反式激活因子并在HCMV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IE2( IE86)能反式激活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启动子,并能延缓宿主细胞进入S期[1-2]。近年有资料证实,IE2( IE86)调节许多与控制细胞周期相关的因子。 IE2( IE86)是一种重要的病毒蛋白质,而缺少IE2( IE86)的HCMV子代突变体不能进行复制。下面主要就IE2( IE86)蛋白对病毒蛋白表达调控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群中感染率极高,通过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实现在宿主体内的长期潜伏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和维持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体内的DC根据来源、表型分为两群:髓系DC(myeloid DC,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pDC),大量研究证实HCMV介导的多种免疫逃避机制中,部分是通过影响DC功能实现的。HCMV不仅可以感染mDC,影响mDC表型、迁移、分泌细胞因子、激活T细胞功能,而且还可以抑制pDC分泌干扰素水平及激活T细胞能力,并且激活过度的B细胞反应,导致机体抗病毒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和体液免疫紊乱,实现病毒长期潜伏感染。本文主要讨论HCMV是如何改变两种DC亚型的功能以实现免疫逃避目的。  相似文献   

16.
HCMV免疫逃避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可在体内长期持续潜伏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又复燃。HCMV在与人类共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分子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从而在体内长期持续潜伏存在,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与HCMV致病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即疱疹病毒5型,属疱疹病毒科,为线状双链DNA病毒.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我国相当普遍,多在婴幼儿期发生,儿童感染率85%左右,成人感染率95%左右,由于HCMV是一种弱的致病因子,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或潜伏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时,可引起疾病.在胎儿和新生儿可致全身播散性感染,并可致头小畸形,智力障碍[1],生长发育迟缓和神经性耳聋,室间隔缺损等畸形.在器官移植,艾滋病及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可增加病死率和器官移植排斥率[2、3].同时还发现HCMV是婴儿期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患儿出现肝大或质地异常,SALT升高可伴黄疸[4].自1956年Smith首次用组织培养方法从患者腺体中分离出病毒以来,世界各地已对HCMV感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发现病毒诱生的细胞因子在HCMV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通常呈潜伏感染。先天性巨细胞病毒要侵入脑组织,是宫内感染造成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研究者通过对鼠巨细胞病毒感染造成小鼠脑损伤模型的观察发现脑室下区和皮质边缘区的神经干细胞,神经祖细胞和未成熟神经胶质细胞对MCMV最具敏感性,并且这种敏感性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而逐渐衰退。在转基因鼠模型中MCMV早期基因e1启动子的激活受限于中枢神经系统提示CMV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且其在急慢性感染中的神经特异性激活与脑功能失调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脑组织中CMV潜伏感染的好发部位多为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或祖细胞,而这正是脑发育的关键位置,潜伏感染的持续存在或是间歇的再激活也可能是引起长期感染后脑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移植病人中HCMV激活感染标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CMV感染率在我国人群中 (≥ 90 % )乃至在全世界均很高。移植受者中由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投予 ,诱发潜伏的病毒激活 ,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 ,往往是至死性的。幸于目前抑制 DNA多聚酶的丙氧鸟苷、磷甲酸等有效阻碍 HCMV繁殖药物的问世。适时干预、早期治疗对移植受者免遭 HCMV威胁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移植人群的特殊性 ,亦决定了潜伏病毒激活表现的复杂性 ,本文就新近有关研究移植病人中 HCMV激活特点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20.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群中的疱疹病毒, 一旦感染后可导致终生携带。在正常人群中, 感染HCMV后多表现为无症状的潜伏感染。但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 潜伏的HCMV可被激活, 并且引起诸多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是众多细胞通路的强大调节剂, 其在炎症反应和细胞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病毒感染中也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其经典的Smad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许多细胞活动, 包括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本文将对近年来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TGF-β及其Smad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