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病程在1天~30天的急性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组25例),对照组(先药后针组25例)。两组治疗21日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84%,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应尽早、分期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55例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5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72%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总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总体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急性期及静止期治疗效果更佳,恢复期治疗效果一般,临床应根据病变分期分而治之,以促进面神经麻痹症状的快速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用针刺方法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针灸科门诊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纳入标准的患者5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患者30例,针刺组患者26例,其中针药组采用毫针针刺结合自拟面瘫汤口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每组患者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经过疗效评价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采用SPSS.V 16.0统计软件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明显优于针刺组,说明治疗后两组病例在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采用针刺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毫针针刺治疗。该方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民族药物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药物组各45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药物,单纯针灸疗法、单纯药物治疗,来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71.11%、针灸组53.33%、药物组46.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民族药物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胜利 《吉林中医药》2008,28(5):354-355
目的:观察分期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分期多针浅刺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多针浅刺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急性期内进行多针浅刺疗效要比急性期内不针刺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和疗程.方法:将9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激素类,扩张血管及神经营养类药物合用)治疗.结果:发现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2.008,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与疗程之间关系X2=7.168,P<0.05,亦提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药罐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且前者的疗程比后者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药结合在不同类型面部神经麻痹中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效果差异产生原因。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面部神经麻痹患者纳入研究,共80例。根据面部神经麻痹的类型分为中枢性面部神经麻痹组(即中枢组,27例)和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组(即周围组,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针药结合进行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短潜伏期)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和4周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治疗后,周围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 34%(50/53),中枢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7. 7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9. 013,P=0. 021)。治疗后第1周开始,周围组研究对象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中枢组则是在治疗后第2周开始面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数据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周围组各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中枢组,P 0. 05。经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CMAP波幅明显升高,R1潜伏期明显降低,P 0. 05。结论:针药结合能够显著缓解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升高CMAP波幅和降低R1潜伏期水平,发挥治疗作用,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优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8.
针药并用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配合康复训练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4%和8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并用康训练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针药并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175例周围性面瘫惠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分期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85例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对照组为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分期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分期针刺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牵正散加减。两组治疗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3个疗程后统计比较两组疗效,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2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针药并用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四藤通络汤外洗法治疗桡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桡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为77.1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四藤通络汤外洗法治疗桡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许树君 《山西中医》2004,20(3):32-3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痊愈56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以针罐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药治疗,治疗15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7.4%,总有效率93.5%,对照组痊愈率43.3%,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罐结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配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将12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片和阿昔洛韦片,针药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1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在治疗前后行肌电图检查。结果:针药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为96.67%,药物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81.67%,针药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1);肌电图检查示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两组经治疗后较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但针药组对面神经功能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为针灸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急性期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急性期基础药物结合针灸浅刺治疗,两组非急性期均采用药物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使用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5%,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痊愈率为26.25%,治疗组痊愈率为58.75%,两组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期基础药物配合针灸浅刺、非急性期药物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较急性期基础药物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常见病证诊断疗效国际标准(1994)>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运用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加中药辨证治疗结合西药抗病毒、抗炎、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辨证治疗,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包括临床症状,面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西医结合加针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体针药氧综合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萍  王艳君  丁敏 《四川中医》2007,25(12):115-117
目的:观察针体结合药氧疗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体针结合药氧疗法,对照组采用氧针疗法。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针结合药氧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电针治疗组,用单纯针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针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1%,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闪罐疗法治疗恢复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温针组和针罐组,每组25例。温针组予以针刺风池、阳白透鱼腰、下关、地仓透颊车、颧髎、合谷治疗,其中颧髎用温针灸;针罐组在接受与温针组相同治疗的同时配合患侧闪罐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2.0%,温针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闪罐疗法治疗恢复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温针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