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测脑外引流加腰大池灌注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经CT确诊的病历.入院后即刻行双侧脑室锥颅置管,灌注尿激酶引流。随后分为两组:A组38例,24小时后引腰大池穿刺灌注尿激酶;B组34例,24小时后仅做腰大池穿刺脑脊液置换。结果A组脑室积血全清除时间较B组短(P〈0.05).死亡率、术后脑继发梗塞、脑积水发生率较B组低(P〈0.01)。结论腰大池灌注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积血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腰大池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腰池置管引流防治脑脊液漏已有报导。我院从 1995年应用腰池置管常压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及脑室—脑内血肿腔间的交通性脑积水而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 997年 7月 - 2 0 0 2年 7月行腰大池引流 ,应用于颅底肿瘤术中引流及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后颅窝术后刀口漏、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共 2 7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9例 ,女 8例 ;年龄 1 6~68岁 ,平均年龄 42岁。其中颅底肿瘤患者 5例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 1 3例 ,后颅窝术后刀口漏者 5例 ,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者 2例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者2例。1 .2 方法 常规 L3~ 4或 L2~ 3 间隙穿刺 ,自 1 8号硬膜外套管针向腰大池置入软质导管 5~ 7cm,尾端接无菌脑室引流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脑深部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18例脑深部术后感染者,均采用静脉注射罗氏芬或头孢曲松钠1.0—2.0克,每日2次;联合应用丁胺卡那霉素静滴10例。5例用先锋V或罗氏芬50-100毫克溶于生理盐水5毫升中缓慢鞘内注射,每日1次;11例症仍持续加重,在继续静脉注药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穿刺,用硬膜外麻醉管做引流管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抗生素每日1—2次;2例严重感染,脑脊液呈脓性,继续上述治疗,效果不佳,后行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每日用先锋霉素V1.0—2.0克溶于生理盐水500毫升中,4—8滴/分钟,持续灌注,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 18例治愈,疗程5—20天,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CT或MRI未发现颅内感染灶、脑积水。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腰穿、腰大池置管和脑室灌洗给药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室及腰大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室和腰大池联合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入院行CT后,采用双侧脑室及腰大池穿刺置管外引流并尿激酶冲洗治疗,其中16例同时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每日脑脊液常规检查直至正常,脑室引流至脑脊液澄清,并以动态复查头颅CT确认血肿消失为标准。结果32例患者中经CT复查无脑积水,脑室积血基本消失者29例(90.62%),发生梗阻性脑积水2例(6.25%),经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例(3.12%)。31例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6例(19.35%),生活自理14例(45.16%),需要帮助10例(32.26%),卧床1例(3.23%)。结论脑室及腰大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可大大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亚东  巴玉 《吉林医学》2013,34(24):4991-4991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重症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进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术后予以间断腰椎穿刺,行脑脊液置换或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存活40例,死亡6例,有效率为87%。结论:外科手术的目的是尽早解决因脑室内血肿所导致的脑室梗阻,疏通脑脊液正常的循环通路,恢复脑脊液正常循环与脑微循环,避免急性脑积水,是重症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脑室外引流,脑室内注射尿激酶,脑脊液置换或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脑积水行三脑室底造瘘术脑池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梗阻性脑积水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池显像的表现。方法1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神经内窥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前后均行脑池显像,比较其前后的差异。结果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池显像有放射性药物返流入侧脑室内,并且延迟清除,类似于交通性脑积水的脑池显像表现。结论放射性药物返流入侧脑室的原因尚不清楚.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后脑脊液的流动可能存在“返转”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基层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创颅脑引流套NSYL-ⅡF5L,于腰3-4或腰4-5椎间隙将腰大池引流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内,末端接连腰大池引流瓶,组成封闭的引流系统。结果将该技术应用于4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脑膨出、脑积水、难治性脑脊液漏以及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通过缓慢排放脑脊液,能持续保持理想的颅内压,营造良好的颅内环境,改善脑血流灌注,减轻病灶区脑组织的缺氧。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特点,适合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l1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45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通过比较2组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评定疗效。结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27.5%和1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8%和26.6%,2组急性脑积水分别为7.2%和11.1%,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够有效地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与连续多次腰穿防治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组)与连续多次腰穿(对照组)防治急性交通性脑积水或急性脑室扩张发生。比较两组间脑脊液廓清速率、急性脑积水或急性脑室扩张患者的缓解率、脑积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脑脊液廓清速率、脑积水/脑室扩张的急性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腰大池持续引流较连续多次腰穿能有效、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缓解急性交通性脑积水/急性脑室扩张、有效防治继发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195例,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为治疗组(110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偶数组为对照组(85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后遗症及预后来评定疗效。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治疗组每日脑脊液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而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患者意识障碍及头痛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近期并发症(颅内感染、硬膜下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远期并发症(继发脑积水、癫痫)对照组显著多于治疗组。GOS预后评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够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脑积水、癫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预后,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联合注入尿激酶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3年6月28例SAH患者为观察组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并联合椎管注入尿激酶;2000年3月-2001年12月20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者为对照组。结果 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1):头痛缓解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快(P<0.01);意识障碍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1);CSF压力下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联合椎管注入尿激酶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侧裂池引流及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观察,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治疗sTBI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对GCS评分3~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分组,分为侧裂池引流及颅内压(ICP)监测组(A组)和侧脑室引流及颅内压监测组(B组),统计两组病人的死亡率、脑积水及脑梗塞的发生率、手术率、穿刺针道及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结果:6个月后病人GO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裂池引流对闭合性sTBI sTBI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作用,侧裂池引流及颅内压监测是闭合性sTBI病人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及脑池放液治疗并发脑疝形成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63例合并脑疝形成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采用大骨瓣减压及脑池放液;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开颅方法。结果治疗组恢复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及脑池放液是治疗合并脑疝形成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小脑幕裂孔疝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11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于伤后第2d起每天腰穿放液,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CSF),鞘内注入氧气;治疗组于伤后第2d行腰池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P<0.01);治疗组脑积水、脑梗塞及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在死亡病例、重残率、中残率及恢复的良好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CT环池影像学改变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扫描,根据环池改变程度分型分为A组(14例)、B组(25例)、C组(31例)、D组(10例),分别为Ⅰ、Ⅱ、Ⅲ、Ⅳ型。比较环池的受压程度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 A、B、C、D组死亡率依次升高,分别为0.00%、23.81%、53.85%、86.67%,四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环池无明显受压情况,无闭塞患者中,14例预后良好,3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无植物生存与死亡患者。21环池变窄、轻度受压,环池宽度为1-2mm患者中,12例预后良好,2例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各1例,死亡5例。26例环池中度受压,宽度1mm患者中,7例预后良好,1例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各2例,14例死亡。15例环池重度受压,完全闭塞患者中,预后良好、植物生存各1例,13例死亡。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环池的受压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手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环池受压程度,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天津市天和医院2005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24例每天行腰穿术放脑脊液。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缩短头痛、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增加GOS评分良好率上优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在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行脑基底池置管外引流血性脑脊液能否降低脑积水发病率.方法 共收集病例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加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中行脑基底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血性脑脊液加药物治疗.两组经颅脑CT观察,计算脑积水发病率,然后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脑积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脑基底池置管早期外引流血性脑脊液,能够明显降低脑积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颅脑损伤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了20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脑脊液NSE含量,结合昏迷和预后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脑脊液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中型脑外伤血清、脑脊液NSE水平高于轻型组;硬膜外血肿组、硬膜下血肿组、脑挫裂伤组的血清、脑脊液NSE明显低于合并组;死亡和植物生存组、残疾组的血清、脑脊液NSE水平高于恢复良好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脊液NSE浓度,随病程变化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颅脑损伤后,血清、脑脊液NSE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颅脑损伤程度,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东  毕国荣  李双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6):1504-1506
目的 分析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临床诊断明确的SIH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有直立性头痛,11例伴有恶心、呕吐,7例头晕,1例耳鸣,1例复视,1例反复癫痫大发作,1例颈项强直.腰椎穿刺结果提示12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 mm H2O,10例蛋白质增高,2例白细胞计数升高,2例红细胞计数升高.6例行颅脑CT平扫,1例见脑室变窄、硬膜下积液.12例患者均行颅脑MRI检查,6例示硬脑膜弥漫性强化,1例小脑幕强化、上矢状窦扩张,1例硬膜下积液,2例脑下垂,2例垂体增大,2例脑池变窄.结论 直立性头痛是SIH最典型的临床症状,硬脑膜弥漫性强化是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脑脊液容量减低是SIH临床及影像学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