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胁痛患者应用中药饮片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胁痛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饮片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气滞血瘀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肝气郁结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肝阴不足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肝胆湿热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饮片辨证治疗胁痛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胁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胁痛患者按照不同的胁痛分型进行中医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各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100%。结论:中医治疗胁痛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饮片炮制方法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为29例、18例和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临床疗效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为17例、23例和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运用于临床具有显著的效果,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不同炮制方法对于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纳入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需服用中药饮片治疗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服用的中药饮片水处理前进行分档,观察组患者服用的中药饮片进行水处理与炮制前分档。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 %高于对照组的8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2.0 %低于对照组的1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中药饮片的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影响药物的疗效及其治疗过程毒副反应,在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进行水处理与炮制前分档处理,可有效提高药物药效并降低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经不同炮制方法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汕头市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62例患者采用经过炮制后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另外62例则采用简单净制的中药饮片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与对照组85.48%相比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6%显著低于对照组27.41%,P0.05。结论:对中药饮片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临床症状采用相同的处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压改变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由于中药颗粒具有服用方便、可以长期服用的优点,对于中药饮片服用不便的患者可给予中药颗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经不同炮制方法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中西医科服用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普通中药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经炮制后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服用中药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35%,对照组为81.40%(χ2=4.0737,P=0.0436);观察组仅有1例(2.33%)产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13.95%)(χ2=3.8879,P=0.0486)。结论:中药饮片经不同炮制方法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显著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增加药品安全性,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盗汗患者,将50例采用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在肺卫不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阴虚火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盗汗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主要特点和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需要进行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使用方法简便,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中药饮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解毒化痞膏治疗慢性肝病胁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慢性肝病伴胁痛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肝病内科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痞膏外敷胁肋部疼痛部位,2组均连续治疗1周。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估患者胁肋疼痛程度,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共198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组剔除2例)。治疗组临床控制率52.0%,总有效率91.9%;对照组临床控制率12.0%,总有效率48.0%。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不同性质的胁痛均可得到缓解(P 0.01),以胀痛型胁痛缓解最明显(P 0.01)。结论:解毒化痞膏可明显缓解慢性肝病患者的胁痛症状,尤其对胀痛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联合金铃子散治疗郁热胁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医辨证分型为郁热所致的胁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栀逍遥散合金铃子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症候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郁热胁痛患者采用丹栀逍遥散合金铃子散治疗可有效提升胁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郁热证候及相关临床特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对自汗盗汗的临床治疗作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240例自汗盗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中药配方颗粒组方作为治疗组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以传统中药饮片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比传统中药饮片高出十四个百分点。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对治疗自汗盗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比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效果更优。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颗粒剂与饮片治疗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热感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忍冬感冒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忍冬感冒颗粒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显效4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5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退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药颗粒剂比较,中药饮片治疗风热感冒退热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强,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各类型感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颗粒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300例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每个类型的感冒患者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中药饮片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免煎颗粒剂。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间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及阴虚感冒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各型感冒患者的痊愈时间、解热时间及起效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各类感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胁痛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肝郁脾虚证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周;对照组予基础药物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胁痛情况和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胁痛临床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为58.33%;治疗组对Ⅱ级、Ⅲ级胁痛有较好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胁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胁痛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法治疗胁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胁痛患者,其中肋软骨炎患者56例,胸胁迸伤患者71例,胸壁软组织扭挫伤(有明显外伤史患者均经过摄片排除骨折)患者73例。取患者同侧的尺泽和曲泽作为主要穴位,内关穴为辅助穴位,双侧疼痛取患者的双侧穴位,选择28号2寸毫针进行针刺,经过7天治疗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71例胸胁迸伤患者中,痊愈64例,显效6例,好转1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56例肋软骨炎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9.3%;73例胸壁软组织扭挫伤患者中,痊愈41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9.5%。结论:针刺对于不同类型的胁痛患者均有疗效,尤其对胸胁迸伤型胁痛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盗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中药饮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能够对疾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中药饮片,且具有质量稳定、便于使用、疗效确切等特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牛皮癣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确定为牛皮癣并经过中医辨证的100例牛皮癣患者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0例血热型患者中56例痊愈;25例血燥型牛皮癣患者中,痊愈18例,9例脓毒型牛皮癣患者中痊愈6例,6例红皮症病型患者中均全部痊愈。对以上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无1例患者复发,疗效显著。结论:根据中医辨证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牛皮癣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清香止痛方治疗肝郁气滞兼湿热型胁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门诊治疗的69例慢乙肝胁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2例),观察组口服清香止痛丸,对照组口服加味逍遥胶囊,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候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总有效率观察组(91.2%)优于对照组(78.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胁痛、腹胀、乏力、烦热临床症候积分及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香止痛方针对岭南地区湿热气候致病特点,治疗慢乙肝胁痛肝郁气滞兼湿热证患者疗效更佳,针对性更强,服药后胁痛症状缓解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蒲祛毒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应用黄蒲祛毒颗粒,采用院内制剂黄蒲祛毒颗粒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90例使用传统中药饮片煎汤熏洗坐浴治疗。结果:黄蒲祛毒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黄蒲祛毒颗粒有卫生、方便、快捷、携带方便的优点,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及习惯,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