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医医院外科护士对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及护理质量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月选取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外科系统工作的81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静脉自控镇痛基础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81名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平均得分为(47.03±9.74)分,不同学历、职称、护龄的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药物镇痛知识、静脉自控镇痛知识缺乏,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不佳,普遍存在忍痛现象。结论中医院外科护士的术后疼痛认知亟须提高,管理者可通过强化护士疼痛管理专项培训、加强多学科协作的术后疼痛管理、积极发挥中医特色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等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态度、疼痛护理质量现状,并探讨疼痛管理知识、态度与疼痛护理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衡阳市5所综合医院,并用系统抽样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1名肿瘤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肿瘤科护士人口学资料问卷、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表和自制肿瘤科疼痛护理质量调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根据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表显示: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为(17.64±3.61)分,为中下等水平;肿瘤科疼痛护理质量调查量表的总均分为(11.08±1.30)分,为中等水平;肿瘤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与疼痛护理质量呈正相关(r=0.471,P0.05)。结论肿瘤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和态度水平偏低,且疼痛护理质量不容乐观。医院管理者应为护理人员提供疼痛管理知识培训的机会,制定出科学的、规范化的疼痛护理服务工作流程和制度,从而提高肿瘤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水平,改善肿瘤科疼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和态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和态度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和态度问卷"中文修订版,对厦门市3家综合性大医院的297名外科临床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 问卷平均答对率为45.98%(21.88%-71.88%),仅8个条目答对率在70%以上.研究对象平均回答正确(14.71±2.65)个题目(7~23题).不同职称、学历、护龄的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和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答对率低的条目表明护士缺乏疼痛评估知识、药物镇痛和非药物控制疼痛知识,过分担心镇痛药物的副反应如呼吸抑制和成瘾性.结论 临床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十分缺乏,对疼痛控制有不正确的观念.亟待建立统一的术后疼痛控制标准,对于疼痛知识的在校教育和继续培训设定一致要求,加强术后疼痛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外科护士对术后疼痛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认知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晓霞 《护理研究》2007,21(2):115-117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对病人术后疼痛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认知情况。[方法]选取在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90名,发放自制的术后疼痛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得分为(29.20±7.92)分,对疼痛的态度得分为(17.10±2.05)分,疼痛治疗及护理行为得分为(9.66±1.45)分。[结论]目前外科护士对病人术后疼痛在态度和行为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性。  相似文献   

5.
自控镇痛泵健康教育指导标准的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使用自控镇痛泵病人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标准,并对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进行探讨。方法:根据使用自控镇痛泵病人健康教育的需求,参照美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分5个步骤构建自控镇痛泵病人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指导标准;并对某省2个地区的438名外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护理人员对此标准的认同情况。结果:98%的护士认为此标准内容完整,对临床有指导作用;97%的护士认为此标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96%的护士认为该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健康教育质量。结论:本指导标准对健康教育的临床指导、质量管理、目标控制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提高了使用自控镇痛泵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自控静脉镇痛89例,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93例。比较两组术后镇痛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自控镇痛泵的操作及护理,而且还要了解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确保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护理人员肛肠术后疼痛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建立肛肠术后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团队,采用美国学者研制《疼痛管理知识调查表》评估肛肠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现状,确定肛肠术后疼痛管理教育培训方案,对入选的17名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观察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肛肠术后疼痛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肛肠术后疼痛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教育培训的运用能有效促进护理人员掌握肛肠术后疼痛管理知识,改变疼痛管理态度,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卢苇  林润  金爽  李红  曾秀琼 《中国护理管理》2014,(11):1137-1139
目的:调查福建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发放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问卷(KASRP),调查福建省11所三级甲等医院440名临床护士的疼痛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福建省临床护士疼痛认知水平偏低,问卷平均正确率为48.35%;接受疼痛知识继续教育不同情况的护士,其疼痛知识与态度不同(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疼痛知识缺乏,部分护士没有接受疼痛知识继续教育,应进一步加强疼痛管理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临床护士疼痛知识水平和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肛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的效果。方法:构建肛肠外科无痛病房,包括建立疼痛管理团队并确定职责,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制订镇痛方案等。建立无痛病房前后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无痛病房建立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2.8±0.8)、48h内疼痛频次(0.9±0.6)、需止疼药物频次(0.5±0.4)、首次排便时疼痛评分(1.8±0.7)、平均住院日(7.9±0.6),均小于建立前(P〈0.01),满意度评分(4.2±0.5)高于建立前(P〈0.01)。护理人员对疼痛评估(1.8±0.4)、疼痛一般知识(8.4±0.9)、药物镇痛知识(17.4±0.8)、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3.8±0.5)4个指标得分均高于建立前(P〈0.05)。结论:通过建立无痛病房,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护理工作程序,提升了护理人员疼痛知识掌握程度及疼痛管理水平,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描述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外科术后当日拔除气管插管后8h内疼痛情况以及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登记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镇痛镇静药物及非药物镇痛措施登记表对北京市某心血管病专科医院20名PICU患儿进行调查。结果 :先心病婴幼儿外科术后当日拔除气管插管后疼痛情况存在波动,0h、2-4h疼痛评分较高,镇痛镇静药物以及非药物镇痛措施在2-4h中使用比例由15%增加到了70%,5-8h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先心病婴幼儿术后当日疼痛状况较重,药物及非药物镇痛措施使疼痛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疼痛管理仍须加强。  相似文献   

11.
12.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