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其特殊性。方法:对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12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监测。结果:手术时间30~60min,单肺通气时间15~45min,术中SpO2保持在98%以上。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只有在膨肺时出现一过性平均动脉压下降。结论:双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汗症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除术麻醉中通气模式的选择。方法73例手汗症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采用单腔及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手术时间45~60min,术中SpO2均保持在98%以上。单腔及双腔导管插管支气管均能保证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单腔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且技术简单、费用低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不同通气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腔和双腔气管插管在纵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40例拟行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气管插管组(A组)和单腔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全麻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术中实施单肺通气;B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术中实施暂停通气3~5 min.分别于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切断右侧胸交感神经后(T3)、膨肺后正常机械通气时(T4)、切断左侧交感神经后(T5)、再次膨肺后正常机械通气时(T6)、术毕(T7)各时点行血气分析并记录HR、ECG、平均动脉压(MAP)、SpO2、PETCO2.结果 两组患者T4、T6的HR、MAP均较T1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PaCO2在T3~T6均较T1持续升高(P<0.05),且较A组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在T7时与T1基本一致(P>0.05).SaO2、pH、LAC在T2~T7各时点数值与T1比较,以及两组间各时点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纵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应用单腔气管导管与双腔气管导管同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围术期机体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择期手术和腋窝多汗症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胸2-4交感神经切断术,麻醉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技术,术中为扩大手术视野,施行单双肺交替机械通气,应用放免法不同时机测定细胞炎性因子。结果全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后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P<0.01),术后2 h心率减慢(P<0.01);胸交感神经切断后患者手掌及腋窝明显干燥、变暖,掌心皮温显著升高(P<0.01);麻醉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明显(P<0.05);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 h又显著升高(P<0.05及P<0.01)。结论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是治疗手及腋窝多汗症的有效方法, 双腔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安全可行,但手术结束后2 h内机体仍然存在应激及炎性反应,提示有必要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腔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在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手汗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B组),每组各25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切断右侧胸交感神经时(T3)、膨肺维持正压时(T4)、切断左侧胸交感神经时(T5)、另一侧膨肺维持正压时(T6)和术毕(T7)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 CO2),并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手术视野暴露评分、术后疼痛VAS评分和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同一时点的MAP、HR、SpO 2和PET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视野暴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和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腔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均可用于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但单腔气管导管具有插管快速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掌温检测在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手汗症患者施行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5 min进行掌温检测.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掌温均升高.单纯T3、T4切断以及T3+T4、T3+T5联合切断组术后5 min掌温升高显著(P<0.05);T4+T5、T2+T3、T2+T4联合切断组术后5 min掌温升高不明显.结论 掌温检测是判断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成功的有效方法,单纯T3或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术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胸科手术20例,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的成功率、术中单肺通气的时间、单肺通气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部成功;单肺通气时间55~180分钟;5例发生SpO2<90%、PETCO2>45mmHg,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声嘶1例,怀疑是气管插管时意外导致杓状软骨脱位,耳鼻喉科行杓状软骨复位后发音恢复正常.结论:实施肺隔离术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是有效的方法,健侧肺单肺通气时,患侧肺完全萎陷,为胸科手术操作创造了理想的手术野,但是要警惕发生低氧血症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12例肺大泡患者,ASA:Ⅰ~Ⅲ级,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术前监测IBP、HR、ECG、SpO2、PETCO2、Paw。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240min,单肺通气时间60~180min。术中IBP、HR、SpO2、PETCO2、Paw均正常。术毕顺利苏醒拔管,无苏醒延迟、复张性肺水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麻醉前准备,准确定位双腔气管导管,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及防止低氧血症是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侧持续供氧,预防低氧血症,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胸腔镜手术病人50例,男43例,女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28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支气管开放并持续低压供氧,(2-3L/min);对照组n=22例,单肺通气时,患侧导管常规封闭停止通气.术中持续监测ECG,BP,HR,SpO2,PETCO2及持续单肺通气时间,(SPO2下降<93%为双肺通气指标).结果 胸腔镜手术操作时,SpO2,PETCO2,及连续单肺通气时间,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两组呈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低压持续吸氧有助于维持正常SpO2,PETCO2,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症,利于手术的连续性,是一举多得的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在电视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侧持续供氧,预防低氧血症,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胸腔镜手术病人50例,男43例,女7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28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支气管开放并持续低压供氧,(2-3L/min);对照组n=22例,单肺通气时,患侧导管常规封闭停止通气.术中持续监测ECG,BP,HR,SpO2,PETCO2及持续单肺通气时间,(SPO2下降<93%为双肺通气指标).结果 胸腔镜手术操作时,SpO2,PETCO2,及连续单肺通气时间,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两组呈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患侧低压持续吸氧有助于维持正常SpO2,PETCO2,延长单肺通气时间,减少单肺通气并发症,利于手术的连续性,是一举多得的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