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各种外伤造成的指、掌骨骨折,因其骨髓腔狭窄、外层软组织薄弱,同时往往合并有邻近关节的破坏,为手术固定骨折造成困难。临床上多采用髓内针固定或穿针外固定术予以固定骨折。但髓内针法固定往往造成骨折的离心外移,同时固定也不牢固,无法防止短缩与旋转移位犤1,2犦。而目前的穿针外固定术多采用单边外固定器为支架,术中固定针穿入点恒定,常无法有效的固定骨折块,也无法牢固的固定关节面的骨折犤3,4犦。近年来,本院利用树脂石膏良好的塑形性和高强度,改良穿针外固定技术,收到较好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弹力克氏针闭合复位结合功能训练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新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1997年6月--2002年6月应用直径2mm、长30cm的克氏针3根以及自制前臂外固定圈组成的外固定架,经闭合穿针徽创手术弹性外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8例,透视下复位穿针外固定,术后第一天开始功能训练。结果:18例均在6周--12周内临床愈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弹力克氏针微创手术弹性固定结合功能训练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无须二次手术,功能恢复完全,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行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谢金山 《中国骨伤》2001,14(8):496-496
笔者自行研制了一套专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外固定手术器械和工具[1] ,1992年 10月开始应用于临床 ,对照同期手术内固定、穿针外固定安全可靠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外固定器械与工具 外固定器械由 4枚固定针 (直径6mm ,长 18cm和 10cm各 2枚 )和 1个固定基座组成。操作工具有内外套管 ,钻模针、旋钉器和模具固定架等[1] 。1 2 穿针外固定方法 本法多采用局麻。X线监控下骨折复位后 ,大转子下 1 5cm处作 1cm长小直切口。钻模针和外套管插入顶牢骨面 ,连接模具固定架有 130°斜槽的上固定夹 ,电钻开洞后拧…  相似文献   

4.
对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的治疗,目前多主张采用单针或双针交叉穿越关节的固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这种固定方法不够牢固,术后常发生针滑移,关节分离再脱位.1988~1993年我们试用骨穿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新鲜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1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移位骨折甘肃省中医院(730050)赵继荣,高辉,路焕光自1992年3月~1993年10月,采用臂丛麻醉,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收治肱骨髁上移位骨折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6.
四种方法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比较了单纯斯氏针、加压螺纹钉、低角度和大角度穿针外固定支架四种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在不同载荷下的位移和旋转角度等.结果在抗压力方面,低角度外固定支架组优于其余各组(P<0.01).在抗扭力方面,加压螺纹钉最差,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样载荷下低角度进针组各针应变小于大角度进针组各针(P<0.01).结论一枚加压螺纹钉的强度最差;三根斯氏针有一定的抗压及抗旋转性能;低角度穿入三枚斯氏针并通过外固定支架固定有着较强的抗压及抗旋转性能,为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大角度穿针外固定支架固定断端间存在较大的剪力,不利于断端加压;穿针应沿压力骨小梁方向尽量贴紧股骨距低角度钻入才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三针在固定股骨颈中各起着相同的负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大硕 《中国骨伤》2003,16(12):736-736
肩锁关节脱位是骨伤科常见的外伤性脱位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治疗复杂,通常的外固定加压治疗很难达到复位效果.而一般的手术穿针韧带修复治疗则又往往会出现固定针松动,从而出现复位不理想的现象.近年来,我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喙突上移加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1例,经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力臂式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改进的穿针方法力臂式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1)12个人工股骨模型按不同骨折类型分为4组,分别采用交叉、桁架、交手架、平行穿针法外固定,对其进行力学测试,数据用统计学处理。(2)1986年2月~1996年5月治疗病人159例,平均固定10周。结果(1)12个模型在纵向载荷时断端较稳定;桁架穿针固定在纵向、侧向刚度都有所增强(P<005);交手架穿针固定反粗隆间骨折在侧向载荷时不稳定(P<0001)。(2)159例病人除9例死于内科疾病外,全部骨折愈合。结论改进的穿针法力臂式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承载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创伤小,并扩大了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种常见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86例GartlandⅡ、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n=44)、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n=74)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n=68)。记录3组患者骨折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标准评价3种方法治疗后患肢的功能,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显著低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P0.001)。临床治疗优良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94.6%)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95.6%)明显高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组(65.9%)(P0.001),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损伤 ,其中多数需借助股骨颈穿针技术进行各种手术治疗。为了克服股骨颈穿针技术的缺点 ,作者研制成功了一种能为股骨颈穿针三维导引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股颈骨穿针导引器 ,经临床 35例初步应用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结构 股骨颈穿针导引器由底板 (1) ;立柱 (2 ) ;手柄(3) ;固定定位针道 (4) ;导引针道伸出孔 (5 ) ;导引针道(6 ) ;导引针道固定臂 (7) ;纵向摆动杆 (8) ;纵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 (9) ;量角器连杆 (10 ) ;横向摆动杆 (11) ;横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 (12 ) ;量角器固定臂…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92年8月至1994年11月应用一种自行研制的骨外固定器,临床治疗胫腓骨骨4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结构与方法 外固定器由球面方向关节连接杆、半环形或方块形钢针固定夹、骨圆针、螺母组成。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患者取仰卧位,闭合性骨折借助C臂X光电视进行操作,手法行骨牵引,使之初步复位。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术。根据骨折情况选用2~4组3.0mm骨园针,每组1~2根,通常骨折近,远段各需1~2组针(即2~4根针),可交叉或平衡固定,用低速电动骨钻钻孔,骨折近段穿针后,装上球面方向关节连接杆,钢针固定夹,助手固定骨折远段,再穿针固  相似文献   

12.
经皮多根斯氏针固定股骨颈骨折若干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作者就1982~1994年经皮斯氏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资料完整的123例病人,分前后二阶段统计,发现后阶段经皮斯氏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优秀率为84.2%,前阶段疗效优秀率为68.2%。文章分析了疗效差别的原因,提出骨折应早期准确的复位,穿针应近平行于股骨颈区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需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并提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一些措施和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3.
四肢长骨骨折合并烧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骨外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并烧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骨折合并烧伤的病人共24例,26个肢体,争取闭合复位,穿针外后再进行烧伤创面的处理。结果;栓部病人均成活,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合并烧伤是切实可行的,具有穿针灵活,固定可靠,不受烧伤创面的影响,既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固定,又使同一肢体的烧伤创面得到良好的处理,故组合式  相似文献   

14.
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不稳定型骨折112例山东省聊城市中医院(252035)张玉盘,田桂荣1987年10月~1993年12月,我们应用骨圆针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不稳定型骨折11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12例患者...  相似文献   

15.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湖北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中心医院(宜昌443002)刘维平,崔忠思,李坚我院自1984年以来,用三根骨圆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大9...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生理盐水按需护理经皮骨穿针针道的效果,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方法将220例骨科住院行经皮骨穿针外固定或骨牵引的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及于针孔处每天2次外滴75%乙醇,针道口如有渗血渗液,用75%乙醇棉签消毒针道后更换纱条;观察组不予外滴药物或消毒剂,针道口如有渗血渗液,采用生理盐水清洁针道口后更换纱条。结果观察组针道感染率及针道护理时不适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留置经皮骨穿针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清除针道分泌物及按需护理,可降低针道感染率及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指骨骨折闭合穿针部位及穿刺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手部骨折常用手法复位、石膏等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克氏针、AO微型钢板等内固定,综合各术式,疗效各异。我院于2001年8月-2004年12月,对12例手指闭合新鲜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将其穿针部位及穿刺技术的技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孔令英  刘瑞波 《中国骨伤》2001,14(7):396-398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 回顾我院1987-1999年间使用力臂式外固定器治疗的357例患者,平均年龄75岁,并进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表现评估疗效:优285例,良51例,可7例,差3例,近端固定针并发症:针道感染40例,拔出10例,切割股骨头9例,穿透股骨头5例,骨髓炎3例,结论 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固定针的并发症与术者对手术适应症及外固定器穿针技术的掌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3年12月对29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21例,逆行髓内针固定5例,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3例。结果术后无针眼感染、血管损伤、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螺纹针折断,未出现肱骨头坏死的征象。1例行经皮穿针内固定出现腋神经损伤症状,经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29例术后8—12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术后3个月参照Neer肩关节百分评分标准,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25/29)。结论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9-03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失效的42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 42例资料均完整收集,白天手术18例,夜间手术24例。闭合复位29例,切开复位13例。42例均复位成功,解剖复位6例,功能复位36例。行2枚外侧穿针20例,2枚内外侧交叉穿针8例,3枚外侧穿针14例。穿针成功8例,穿针失误34例,其中漏穿8例,未透14例,针距过近9例,漏穿和未透1例,漏穿和针距过近1例,未透和针距过近1例。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失效与夜间手术、闭合复位、功能复位、2枚外侧穿针及穿针失误有关,手术应选择在白天手术进行,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同时采取牢固的固定方式,避免穿针失误。闭合复位不理想的情况下需尽早切开复位,但应注意加强护理,从而减少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