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方法: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安吉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 452例产妇,对其中93例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5%,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72.04%)、胎盘相关因素(23.66%)、子宫切口出血(4.30%).结论: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阴道分娩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应降低剖宫产率,避免非医学指征剖宫产;②积极有效处理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相关因素及子宫切口出血是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 869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者287例,发生率为2.91%.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73.17%),胎盘因素(14.98%),软产道裂伤(10.10%),凝血功能障碍(1.39%).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产后出血的概况,笔者将我院2001年-2004年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从病因、分娩方式、诊断处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泸湘  尚春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68-1569
产科出血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一,有报道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的发生率占80.9%。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又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约占90%。因此做好预防宫缩乏力的工作,就可以避免了绝大多数的产后出血的发生。为此,我院近2年开展了产妇分娩过程中舌下含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目的是减少产后出血、预防产后大出血,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宝安区1994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监测的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21例.占产科出血死亡的67.74%。引起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产后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死亡的38.10%;其次分别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子宫破裂、子宫内翻及其他,各占33.33%、9.52%、9.52%、4.76%、4.76%。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前两位与广东省200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相同.与全国2001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比较有差异。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有文化、经济、交通、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结论 为防治产后出血制订相关措施.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我院从2006年1月至10月应用10%葡萄糖酸钙产时静点,防治产后出血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桂美 《工企医刊》2003,16(1):30-3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我院自1990年6月至2001年12月共治疗产后出血者86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我院1990年6月至2001年12月,分娩总数4479例,其中初产妇4074例,经产妇405例。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为标准,本组产后出血者86例,发生率为1.92%,年龄最小24岁,最大38岁,初产妇69例,经产妇17  相似文献   

8.
刘杰 《中国保健营养》2010,19(4):176-177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助产技术,预防产后出血,现将我院2006年元月至2009年12月30日止,28例产后出血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张家界市市直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13209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3209例产妇中,产后出血53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4.03%。影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子宫收缩力、分娩方式、产程、心理因素等。结论积极防治宫缩乏力,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供心理授助、实施导乐分娩,对降低产后出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诊断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首发血小板减少的孕妇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分布、发病时间、血小板减少程度、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以及产后恢复等情况。结果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 ,GT)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ITP),分别占64.4%、26.1%。 GT主要发生于妊娠中、晚期,血小板倾向于轻、中度减少;轻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主要采用阴道分娩或人工助产,产后出血率为3.5%,中度血小板减少者主要采用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为21.3%,患者于产后半年内恢复正常。 ITP主要发生于妊娠早、中期,血小板倾向于重度减少,患者主要采用剖宫产,产后出血率约为50%,57.4%患者于产后半年后仍未恢复。结论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为GT和ITP,两者在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发病时间、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后出血以及产后恢复情况上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寻求防治措施,减少产妇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2001~2005年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122例产妇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早期产后出血占1.25%,晚期产后出血占0.18%,早期产后出血与晚期产后出血的优势比为6:9;分娩方式不同,早期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出血多发生于早期阶段,特别是产后2小时内,约占产后出血的88.79%。其中早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介入治疗是通过插管技术,将栓塞剂注入到病损区血管内,阻断血流,治疗出血。我院自1996年起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实施介入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洪 《工企医刊》2002,15(6):62-63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1995年~2000年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病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占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而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导致的产后出血占90%。本院采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年龄因素等都可能引发产妇的产后出血。结论产后出血可能由多种因素所致,相关医护人员应正确认识产后出血的病因,并及早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预防以及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宋茂芳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733-1733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为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49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西藏尼木县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藏尼木县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6月在尼木县医院分娩的651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产后出血61例,发生率9.37%,经产妇和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第4胎及以上经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3胎及以下经产妇(P<0.05)。近3年产后出血率呈下降趋势,产后出血原因前三位为宫缩乏力占29.51%(18/61),多产和宫颈裂伤占19.67%(12/6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9.84%(6/61)。结论:应加强产时产后监护,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三分之二。因此,积极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必须从妊娠期开始,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根据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125例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3.15%。子宫收缩乏力占78.4%。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科工作人员应积极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准确测算产后出血量,加强产后2小时的观察,及时并正确地处理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胎儿娩出后24h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首位,根据产后出血的原因可以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两种。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