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骼病变多数通过X线片,CT,MR等影像学手段结合年龄、病史和病变部位进行诊断。但部份病例影像不典型,难以确诊。临床治疗缺乏可靠依据。常规X线检查可显示病变区位置、范围及周围软组织改变,若辅以X线定位下穿刺活检可提高骨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或手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我院近2年来对41例骨病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术,本研究初步探讨其诊断价值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肺部占位病变应用常规X线检查,辅以CT或MRI等检查方法,多数可作出临床诊断,有些病例需作CT引导下穿刺活检方能明确诊断。我们自1999年9月~2005年12月对36例不能明确性质的肺部占位病变进行了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均获得满意结果,方法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对不可触及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乳腺钼靶X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病例,均为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X线片显示有微小病变,采用钩针定位后,留置导丝于定位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活检.结果:83位患者,乳腺X线检查发现病灶87例,导丝引导下手术活检均一次性成功定位与切除,定性诊断正确率为100%.病理检查结果:恶性病变8例,良性病变79例.结论:X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简单易行,在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肺部常见的疾病,指单一、边界清楚、影像不透明,直径小、无肺不张等表现的肺部结节。一般来说,SPN的结节小,对肺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小,患者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可能有咳痰、胸痛等情况,这些都与多数肺部疾病表现相似。因此,对于SPN的检查和诊断需要采取敏感度高、诊断准确率高的手段[1]。临床上,在发现患者可疑结节后往往会采用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检查等方式来鉴别和确诊结节类型,而CT作为无创、高分辨率、操作方便、安全快捷的检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2]。本次研究以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84例肺部疾病患者为例,观察行能谱CT检查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检查在头胸复合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16例头胸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X线平片在头胸复合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CT扫描相对于X线平片可以有效提高意识障碍患者的液气胸、肺挫伤、创伤性湿肺、肺部感染等胸部损伤,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T扫描相对于X线平片可以有效提高意识清醒患者的液气胸、肺挫伤、创伤性湿肺、肺部感染等胸部损伤,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头胸复合伤患者中对液气胸、肺挫伤、创伤性湿肺及肺部感染等的检查结果方面均优于X线平片,尤其适合意识障碍患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8例周围型肺部病变的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58例患者中穿刺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病例48例,确诊率为82.8%,其中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16例。术后出现有症状并发症7例,其中咯血2例,气胸4例,高热伴脓胸1例,总发生率为12.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在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部病灶诊断对临床和影像学一直是个难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临床诊断肺部病灶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准确性高、创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将本院及上海长海医院进修期间所完成穿刺活检的病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15例肺部良性病变X线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CT、核磁共振、选择性血管造影及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等技术的临床应用,使肺部疾病的诊断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虽上述技术在影像诊断上占有优势,但目前国内尚未普及,或病人经济不能承受。因此提高X线诊断水平作为放射工作者是责无旁待的。文中就我院3年多来经病理证实为肺部良性病变X线误诊的15例作一分析,籍以吸取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低剂量CT与常规CT扫描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功率,探讨低剂量 CT在胸部活检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对96例肺部病变需要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者,随机分组行多层螺旋CT的常规剂量(130 mA)和低剂量 CT(50 mA)扫描.经三维图像重建后导引穿刺活检.结果 低剂量多排CT与常规多排CT对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别.两者穿刺成功率均达100%,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 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导引肺穿刺活检,既可减少CT辐射剂量,而且具有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CT作为检出肺部病变最准确的影像方法之一,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较大的辐射剂量引起国际专业人士广泛关注,1次胸部CT扫描的X线照射剂量相当于2-25mSv,为胸部平片X线照射剂量0.3mSv)的10-100倍.如何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以最大可能降低CF照射剂量,成为国内外专业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本课题就常规螺旋CT与低剂量螺旋CT对肺结节的检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胸部病变穿刺,其中肺部68例,纵隔5例,胸膜3例。结果 76例穿刺活检病灶成功率100%。诊断准确率96.1%(73/76),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7.9%(47/48),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2.3%(26/28)。并发气胸24例(31.6%)。结论 ①CT透视技术集合了X线透视和常规CT两者的优点;②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很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立弥漫性肺部病变的诊断,作者研究了100例经高分辨CT(HRCT)扫描和胸部X线照片的病例,以确定每项技术的准确性。86例为诊断为慢性弥漫浸润性肺部病变(DILD)的病人,14例为正常受检者。大多数DILD病人经过开放性肺组织活检(n=47)或经支气管活检(n=12)确立诊断。25例有明显致病因素的病史,如接触石棉或有机粉尘和/或有血清学、放射学及肺功能试验等足够证据,经随访证实诊断。余1例经皮肤活检、1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4例正常受检者是没有肺部疾病的潜水员或潜水艇乘员。CT扫描层厚3mm,层距10mm,仰卧位扫描全肺,随访时采用层厚3mm,层距30mm扫描全肺,如有重力相关的灌注效应证  相似文献   

13.
CT导引下肺部病变穿刺切割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针吸活检对肺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652例肺部病变CT导向下经皮针刺切割活检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经手术、随访或临床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者2236例,良性病变者共1416例,其中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2148例,确诊率为96.1%;假阴性88例,假阴性率为3.9%;无假阳性.穿刺诊断良性病变者1140例,确诊率为80.5%.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生气胸150例,发生率为4.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针吸活检术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对骨骼肌肉恶性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6例骨骼肌肉病变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对比穿刺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最终结果.结果 106例CT导引下经皮骨骼肌肉穿刺活检病例,经临床手术及切开活检病理结果全部为恶性肿瘤病变,其中89例病理结果与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枪结果相符,17例CT导引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阴性".活检正确率84.0%;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对骨骼肌肉恶性肿瘤性病变是安全、简便、有效的诊断手段,对于活检结果为"阴性"的病例适时的切开活检可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粗针在超声引导下对肺部病变进行组织学穿刺活检,以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方法:首先参考CT片来确认病变的大体位置,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病变后,选择其穿刺途径.采用美国Bard可调试自动活检枪(18G切割针)取样,对活检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共穿刺209例,一次取材成功205例(98%),4例二次取材成功;组织学确诊198例(94.7 %),并发症9例,其中咯血6例,气胸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对肺部病变行粗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CT(CT 3-D)应用在骨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46例,对其进行X线片、普通CT横断扫描及CT 3-D检查诊断,依据手术结果,分析三种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X线片整体诊断率为65.22%,CT扫描整体诊断率为84.78%,CT 3-D整体诊断率为100.00%,CT 3-D诊断率显著高于X线片、CT,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片、CT及CT 3-D三种诊断方式应用在骨关节损伤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X线片难以在复杂骨关节损伤诊断中发挥明显的作用,CT检查则需要医师具有丰富的阅片经验,相对而言,CT 3-D则是当前临床对复杂骨关节损伤最理想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骨骼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骨骼病变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月,48例患者接受CT引导下骨穿刺活检,其中34例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扫描定位,选择最佳进针层面与路径,采用11~14 G骨穿针或18 G弹枪式活检针,局麻后将穿刺针刺入病灶,再次扫描确定穿刺针位置后,钻取标本,10%甲醛固定,送病理检查。结果整个操作过程耗时20~40 min,所有病例均取得了符合病理诊断要求的标本量,肯定病理诊断者30例,准确度91.2%,无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CT引导骨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骼病变的诊断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CT对肺部检测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胸CT已被公认为是最敏感的显示肺部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由于CT扫描用于胸部检查时采集范围大,与X线平片相比较有较高的曝光剂量,不适用于健康人群查体及对射线敏感人群的检查。就如何在降低CT扫描X线曝光剂量的同时又不影响影像质量的相关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在MR PWI、DTI上的表现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64层血管探针技术在颈部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高血糖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研究;心脏MR反转恢复序列在心肌梗死评价中的应用;CT导向经皮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对食管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口服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全髋置换术后首次X线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