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构建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估指标,用于制定病人转出标准化评估策略,为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指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和课题组的讨论,制定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价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价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1. 48%和86. 36%;通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与之对应的评估要点的评估指标体系;2轮专家权威系数为0. 87和0. 89;第2轮专家函询中,一级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Kendall-W协调系数分别为0. 57和0. 32,二级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Kendall-W协调系数分别为0. 61和0. 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麻醉复苏室转出准备度的评估指标可作为麻醉恢复期病人转出的评估体系,有利于提升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适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标准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借鉴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拟定敏感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包含5项结构指标,10项过程指标及5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专科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敏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对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安全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麻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国麻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自行设计函询问卷,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对来自8个省、市的3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0%和97.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3和0.812,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6(P0.01)和0.138(P0.01),最终形成的麻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3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110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较高,专家意见一致,构建的麻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可为我国麻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C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方法首先查阅CCU护理质量评价的有关文献,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诊疗规范制定出CCU护理质量评价设定初选指标。应用 Delphi专家问卷法对初选的指标进行2轮调查函审,筛选出最终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名专家进行函审。调查问卷的有效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4、0.856,经研究小组集体评议最终确立 C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评价指标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结论心脏中心监护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了权威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医疗文件,符合目前CCU护理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 CCU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适合山西省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开放式调查问卷法,结合专家访谈,初步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50,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356,最终形成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的脑卒中病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方案。[结论]脑卒中病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方案可以为山西省开展脑卒中出院病人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本土化、科学可靠的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标准化工具。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依据,基于循证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制订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14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8~0.235、0.267~0.316、0.364~0.386(均P<0.05)。最终形成了包括2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6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所有指标各项重要性赋值均数>3.50、变异系数<0.25。结论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可为PACU护理质量的管理提供科学性、可靠性、可操行性较强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具有专科特异性和实用性的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方法]在参考相关指导意见、文献回顾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初步构建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邀请16名造口护理专家就各级评价指标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两轮函询中,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3,0.86;三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588,0.426和0.286,P均0.05;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肠造口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专科护理特异性和实用性,可测量性强,突出了专科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建立可量化的指标。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拟定指标体系初稿,编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4.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0.818。2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7,0.180(P<0.001)。最终形成“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质量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一套系统、科学和敏感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选定全国各地区儿科专家40名,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函询,并邀请其中权威较高的10位专家进行焦点团体访谈。[结果]通过两轮函询以及专家焦点团体访谈后,最终得出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结论]初步构建了儿科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构建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于2022年10—12月选取17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 对各级指标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 确立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17/17),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2、0.924;2轮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9、0.221(P<0.05)。最终构建的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 二级指标15项, 三级指标90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喉癌康复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为喉癌康复护理门诊的护理质量评价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