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云  李迎春 《黑龙江医药》2012,25(6):855-856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39例椎弓腰椎峡部裂X线平片、螺旋CT检查影像资料。结果:25例病人进行了X线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20例;39例病人进行了螺旋CT检查,检出椎弓峡部裂39例。结论: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螺旋CT扫描比X线平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李振文 《北方药学》2013,(10):105-105
目的:分析脊柱滑脱的X线、CT影像表现,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定诊断为腰椎滑脱的病例27例,全部病例行腰椎正侧位片摄影。结果:在27例病例中有16例为真性滑脱,其中X线腰椎双斜位摄影9例,确诊8例,CT扫描10例,确诊8例;假性滑脱11例,其中X线腰椎双斜位摄影7例,确诊5例,CT扫描6例,确诊6例,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椎小关节及间盘退变。结论:腰椎双斜位摄影更容易直接显示真、假性滑脱的存在;CT扫描对显示病变区椎管形态、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及软组织状况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3.
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的CT诊断与扫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CT表现,评价 CT对椎弓崩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55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病人行反角度椎弓CT检查,将椎弓崩裂的裂隙与小关节的间隙同时展示在一个层面上为最佳显示.结果:腰椎椎弓峡部崩裂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部分边缘可见骨痂或碎骨,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CT能明确诊断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采取反角度椎弓扫描,对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X线平片、CT检查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4例患者中,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项圈征"椎弓峡部裂边缘硬化,腰骶关节间隙变窄;椎弓骨环连续性中断,椎弓根下缘层面、椎体上下关节突之间低密度裂隙影,骨质断面呈不规则锯齿状,骨块影以及椎体滑脱等特征性征象。结论CT扫描比X线平片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更具优势,但X线平片投照技术和CT合理的扫描计划是发现椎体峡部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92例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通过诊断结果来评价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92例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患者, L3滑脱15例, L4滑脱66例, L5滑脱11例;前滑脱74例,后滑脱18例;双侧峡部裂77例,单侧峡部裂15例;Ⅰ度滑脱82例,Ⅱ度滑脱10例;经CT检测后均成像清晰准确。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的效果非常显著,可增加诊断准确性与及时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50例腰椎退变性滑脱X线平片,以提高对退变性滑脱的认识。方法50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全部病例常规摄片,并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滑脱部位以4~5为主,占滑脱椎体90%,滑脱方向,以前滑脱占80%,后滑脱占20%,椎弓峡部和关节炎是完整的。结论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移位的程度,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患者的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本院2005年12月~2008年5月经临床确诊的腰椎结核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结果:该组患者X线检查中有27例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另外3例未见异常;CT检查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结论:腰椎结核骨质破坏多种多样,但有典型的CT特征,CT诊断分辨率较高,优于X线,其能弥补X线平片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及其病因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滑脱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常由腰椎峡部裂引起。既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CT扫描可以显示腰椎摄片所不及的征象。本就22例腰椎峡部裂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椎弓崩裂性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椎弓峡部崩裂多层螺旋CT表现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椎管骨性面表现环状骨质不连续,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椎弓崩裂性滑脱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选择腰椎滑脱正确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腰椎滑脱的MS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腰椎滑脱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腰椎滑脱中,椎弓崩裂性滑脱27例,退变性滑脱80例。所有患者的各种滑脱程度在矢状位重组图像中可以得到类似普通X线侧位片的直观显示,椎弓崩裂性滑脱在旁矢状面重建中可见直接的峡部不连征象。结论应用MSCT诊断腰椎滑脱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选择正确治疗腰椎滑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滑脱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放射科及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放射科的56例腰椎滑脱症病人的X线片、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结合术中椎弓根钉定位及对于是否为峡部裂的不同处理,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中2例为侧方滑脱,其他均为腰椎前滑脱,三种检查方法对椎弓峡部的成像存在不同,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椎弓峡部的全貌和裂隙,指导手术定位.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较好地评价椎弓峡部裂所致的病理解剖改变,科学合理地完善手术诊疗方案,通过CT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充分显示病变,判断腰椎滑脱的性质与精确测量滑脱的程度,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振波 《哈尔滨医药》2011,31(5):346-34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单纯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检查,总结32例不伴有椎体滑脱的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CT征象,并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单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是腰椎椎弓关节突间部或椎板骨质连续性中断,MPR横断面、经椎弓矢状面及额状面可清晰显示62处断裂。结论 MSCT对单纯腰椎峡部裂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是检出单纯腰椎峡部裂的较理想成像方法,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CT扫描方法对腰椎峡部裂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扫描(定位线与椎弓垂直的扫描方法)和反角度扫描(定位线与椎弓平行的扫描方法),包括整个椎弓,层厚3mm、层距3mm,分析50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不同角度扫描所显示的腰椎峡部断裂CT影像表现有差别,常规扫描显示腰椎峡部裂46例,2例可疑,2例未见显示,但对椎管变形、狭窄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等继发改变显示良好;反角度扫描清楚显示50例腰椎峡部裂,腰椎峡部裂隙宽度、增生硬化及裂隙周围骨块显示良好,但对椎管狭窄、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等显示不如前者。结论两种不同CT扫描方法对椎弓峡部裂及继发改变各有优劣,两种扫描方法相结合能较全面、客观显示腰椎峡部裂及继发改变。对诊断腰椎峡部裂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双源CT图像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LSWS)诊断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LSWS患者36例,均应用双源cT进行扫描,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x线摄片(包括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同时对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PR)等图像重建方式,观察各种图像重建方式对LSWS的显示情况,计算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摄片共发现LSWS患者7例,双源CT发现全部36例LSWS患者,其显示率分别为38.9%及100.0%;36例LSWS患者共发现71处LSWS,双侧腰椎峡部裂35例,单侧腰椎峡部裂1例;在各种图像重建方式中,CPR和任意切割VR对ISWS的显示率最高,为100.0%。LSWS的X表现:腰椎峡部局部变细,结构紊乱,骨皮质不连续;CT表现:腰椎峡部见清晰线状低密度影,部分可见断端硬化及碎骨片。结论双源CT及图像处理技术在LSWS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防止LSWS漏诊误诊的关键,可以作为筛选及确诊LSWS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贾占华  赵合元  周静 《天津医药》2002,30(5):269-271,F002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6例患者全部行X线摄片,CT检查,部分行MRI及椎管造影检查。3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采用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或椎板并非是扩大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术。结果:普通X线片的阳性率约为50%。16例CT平扫、6例MRI检查均呈阳性,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32个月。效果良好。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本病形成与脊柱生长发育有关。病变为慢性演变结果。CT、MRI能显示本病的特征。且MRI可以粗略显示其病理改变,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不同腰椎滑脱程度与椎弓峡部崩解及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对应关系,探讨不同腰椎滑脱的主要病因,结合临床体征对不同腰椎滑脱患者适当地进行双斜位检查,在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和电离辐射的同时,准确诊断疾病。方法回顾2002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放射科腰椎滑脱患者316例,对腰椎滑脱采用Meyerding法分级,把腰椎滑脱的患者分为老龄组(腰椎同时有3个以上椎体骨质增生)及青年组(腰椎未见骨质增生或有1~2个椎体骨质增生),同时,在不同年龄组中对不同程度腰椎滑脱患者分组并利用SPSS13.0进行χ2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青年组,不同程度腰椎滑脱均与椎弓峡部崩解有明显关联,老龄组,腰椎Ⅰ度滑脱与椎弓峡部崩解并无明显关联,腰椎Ⅱ~Ⅳ度滑脱与椎弓峡部崩解有明显关联。结论在青年组,由于少有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滑脱多为真性滑脱,由于椎弓峡部崩解所致,提示诊断青年腰痛患者时,对腰椎序列的细微改变要有足够的警惕性,预防漏诊的发生,加照腰椎双斜位是完全必须的,在老年组,腰椎Ⅰ度滑脱与腰椎峡部崩解并无明显关联,有相当多的患者为假性滑脱,考虑到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及电离辐射,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可以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评估X线、CT、MRI在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2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X线平片、螺旋CT扫描、MR检查。结果单纯屈曲压缩型21例,爆裂型28例,安全带型4例,骨折脱位型9例。颈椎15例,胸椎20例,腰椎27例。结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能正确地评价脊柱损伤的类型,了解椎管受累程度,判定脊柱稳定与否,而MRI在脊髓、韧带损伤等方面能显示其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郭永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99+101-99,10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性眩晕的CT及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有完整X线和CT资料的确诊老年眩晕病例资料,并对80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X线显示寰椎两侧骨块与枢椎齿突间隙不等宽10例,钩椎关节增生、骨赘形成56例,椎间隙狭窄10例,生理曲度异常32例,颈椎失稳16例,侧弯或移位10例;CT横断平片显示横突孔狭窄。变形14例,椎间盘膨出22例,黄、纵韧带肥厚和(或)钙化14例。CT平扫检查中45例存在脑梗死表现,35例无明显异常。经病理证实,35例CT无异常表现患者中14例存在脑梗死前期脑缺血表现。结论X线、CT对老年颈性眩晕患者都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谢光彤  丁长青  许若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01+103-101,103
目的探讨反角度重建在不典型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9月22例不典型椎弓峡部裂患者多层螺旋CT及反角度后处理等重建资料。结果当椎体无明显滑脱时,常规椎间盘层面极易漏诊不典型腰椎峡部裂,结合常规层面所示椎管前后径延长征及三维图像,增加反角度重建,明显增加诊断率。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反角度重建对不典型峡部裂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前列腺癌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1例活检或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5mm,螺距1.0,注射造影剂20s后进行动脉期扫描,70s后进行静脉期扫描。结果:4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前列腺形态均发生改变,边缘局限性突起者占95.1%,癌症对周围组织侵犯者占85.4%,病灶转移者占60.9%,螺旋CT平扫,前列腺局限性密度降低或不均匀者占63.4%,增强扫描静脉期所有患者均呈现前列腺密度降低或不均匀,增强扫描中早期强化者占51.2%。结论:前列腺癌的螺旋CT诊断最主要表现为动态扫描中前列腺密度降低或不均匀,伴随有形态变化、周围组织侵犯及增强扫描的部分早期强化,该诊断方法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