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总结31例确诊的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治疗措施和结果。结果: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均有较轻的头部外伤史,多见于大脑深部、好发于基底节区,CT检查均有梗塞灶;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3—12个月完全恢复。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理与小儿血管尤其是基底节区血供的解剖特点,伤后局部血管痉挛、移位与压迫、牵拉,微循环障碍,以及脱落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栓子等多因素有关;诊断依靠CT检查;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27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CT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伤后到院就诊时均立即行头颅CT检查,有12例颅脑表现为正常,另外15例出现颅内损伤、出血等改变。患者均于伤后7d内出现脑梗死神经定位症状。复查CT均于基底节区或脑叶内新发现低密度梗塞灶,有2例为基底节区与脑叶梗死并存。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比较容易诊断,CT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9例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CT、MRI检查。结果:经药物、高压氧、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轻微外伤即可引发该病、颅内合并伤少及预后良好为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微外伤者梗死灶多位于基底节区及其附近部位,临床预后较好。严重外伤者,CT表现为基底节区和(或)脑叶梗死及颅脑损伤征象,梗死范围较大合并脑疝者,死亡率极高。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临床进行合理诊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颅脑外伤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脑梗死指颅脑外伤病人在伤后出现的脑缺血和脑梗死,常表现为偏瘫、感觉及语言障碍等体征,并且CT及MRI等辅助检查发现脑梗死灶,一般在受伤72小时后出现。可发生于全年龄组,病人一般均有明确的外伤史,CT及MRI扫描表现同一般缺血性脑梗死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CT表现、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 35例患儿均行横断位头颅CT扫描,予扩血管、解痉、神经营养及抗凝等治疗。结果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区,CT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影,治愈33例,CT低密度影消失,好转2例,CT低密度影范围缩小。结论CT扫描和追踪观察对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诊断有重要价值。本病经及早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脑梗死作为头颅外伤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CT和MRI的普及,其检出率有增多的趋势。1988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共诊治外伤性脑梗死52例,现就其病因、病程、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与探讨。1资料与方法1)对象:本组共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13~72岁,平均42岁。致病原因:车祸伤32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7例,摔伤2例,勒颈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5~12 h。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行常规颅脑CT或MRI,伤后24 h复查颅脑CT或MRI,证实有梗死灶存在。2)临床表现:52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伤后原发昏迷22例,GCS评…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脑梗塞的分型及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分型及CT表现。方法 分析46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CT表现。结果 根据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将其分为2型即Ⅰ型(24例),轻微外伤型;Ⅱ型(22例),严重外伤型。Ⅰ型见于小儿,特别是婴儿,外伤轻微,CT表现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灶,79.2%(19/24)双侧豆状核见点状钙化灶。Ⅱ型多见于成人,小儿少见,有严重的颅脑损伤,CT表现为基底节区或和脑叶梗塞及颅脑损伤的征象,如颅内血肿、脑水肿及挫伤等。结论 CT对外伤性脑梗塞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两型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机制,Ⅰ型主要是潜在性血管病变及钙化致血管痉挛所致,Ⅱ型主要与血管的损伤和受压有关。  相似文献   

9.
赵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3021-3022
目的探讨头颅CT及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不同,以便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头颅CT和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头颅CT和头颅MRI均能表现出基底节渗出、脑结核瘤、脑积水和脑梗死,但MRI还能显示出脑干、视交叉等CT无法显示的病变情况,且MRI可显示出基底池早期渗出和脑实质情况。结论头颅CT及MRI均能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但是MRI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0.
刘德忠 《临床医学》2005,25(4):60-60
目的 探讨外伤后脑梗死发生的原因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21 例外伤后脑梗死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伤性脑梗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部位与轻重程度不同的脑伤者,年龄段以儿童多见,部位以基底节区好发。结论 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脑微循环障碍,脑血管损伤是引起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外伤后脑梗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外伤后脑梗死临床比较少见。1989年8月~1998年1月,我们共收治外伤后脑梗死患儿40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40例患儿均符合下列诊断条件〔1〕:①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②受伤至入院时间≤24小时;③患儿均于伤后6小时内出现基底节区梗死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④伤后24小时颅脑CT证实为脑梗死,不合并出血、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⑤既往无糖尿病、血液病等影响血液流变学的疾病;⑥入院前未接受过脱水、补液等治疗。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5~14岁。车祸…  相似文献   

12.
孙跃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62-2064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的诊断方法,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7例结脑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患儿均做过脑脊液检查及头颅CT或MRI平扫和增强,结脑临床表现情况多样,传统结核感染指标在儿童患者中不典型;TB-PCR、头颅CT或MRI的检查为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依据.结论: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包括注重病史和流行病学资料,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动态观察,TB-PCR阳性对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头颅CT或MRI的增强扫描对确诊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典型症状桥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头颅MRI检查确诊但首诊误诊的42例桥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均无桥脑梗死典型的交叉性瘫痪,其中34例入院误诊为大脑半球梗死,8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2h内查头颅MRI均检出CT未检出的桥脑梗死灶,确诊为桥脑梗死,予活血、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无典型症状的桥脑梗死临床较易误诊,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少见并发症,由于其临床表现易被外伤的早期症状掩盖,故容易漏诊和误诊,特别是重度颅脑外伤病人术后随时可能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极高,自CT、MRI问世以来,人们对脑外伤术后致脑梗死的认识逐渐加深,诊断率逐渐提高,笔者收集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38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病例,现就其治疗结果,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青少年较少见,因头部外伤引起脑梗死的更少见.外伤性脑梗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预后不佳,已成为治疗的难点.随着CT、MRI 等的普及,过去常误诊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的外伤性脑梗死发现率不断提高.现对本科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经CT、MRI 证实的青少年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病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卫芳  陈爱琴 《现代护理》2002,8(8):606-607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证实的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0月-11岁。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是由于外力使基底节区的穿支动脉产生相对运动,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以及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所致。小儿脑外伤后早期的影像学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脑梗塞的可能出现,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和肢体活动及癫痫发作情况,及对复查CT或MRI,治疗应用尼膜通、甘露醇、激素、神经营养药物,配合积极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可取得较好疗效。上述患儿经4-6个月随17例(89.5%)痊愈。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波  何建  杨瑞和 《中国急救医学》2001,21(6):372-372,F003
外伤性脑梗死指头部外伤后出现偏瘫及语言障碍等体征 ,并且CT检查发现脑梗死灶 ,一般受伤在 2 4h后出现。在CT问世前此病多被诊断为脑挫伤及颅内血肿 ,随着CT的普及 ,检出率有增多的趋势 ,有报道占头颅外伤的 1 9%~4 5 % [1,2 ] 。1 发病特点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其中儿童的发生率占外伤性脑梗死的 6 0 %~ 80 % [3 ,4 ,5] 。其原因可能有①儿童头部占体重比例大 ,颈部肌肉不发达 ,支持保护作用差 ,颈动脉容易受伤。②儿童颅骨弹性好 ,受外力作用易变形 ,当头部受力时外力向头部中心传递 ,外力消失后颅骨复位瞬间产生负压 ,中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26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外伤性脑梗死青少年高发,占73.1%,临床表现主要为迟发性不同程度偏瘫。梗死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占65.4%。全组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颈内动脉供血区的大面积便死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疝,行去骨瓣减压颞肌贴附术,其余病人均采用保守治疗,治愈21例。结论:青少年头部外伤后,临床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其作出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追踪10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压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年后症状、体征和头颅CT、MRI的变化。结果88例(81.5%)病例出现锥体束损害、假性球麻痹、感知行为异常、痴呆等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表现,78例(72.2%)患者出现典型的(Ⅲ型)Binswanger病的影像学改变。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为颅内小动脉硬化慢性病程的最终结局。头颅CT、MRI的影像学改变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为临床早期药物干预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114-2115
目的:对小脑梗死误漏诊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结合文献总结1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同时分析首诊误漏诊原因。结果:发病24~72h头颅CT扫描确诊5例,全部病例头颅MRI成像确诊小脑梗死。结论:对疑似小脑梗死且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的高危人群头颅CT复查或早期头颅MRI检查,可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