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飞  黄彰  江华  刘同玉  刘伟 《安徽医药》2017,21(8):1423-142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置换(TKA)术中髌下脂肪垫的保留与切除对术后膝关节功能及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对56例骨关节炎病人(72个膝关节)采用人工全膝置换术,分为A、B两组,A组为保留髌下脂肪垫(36个膝关节),B组为切除髌下脂肪垫(36个膝关节),对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Insall-Salvati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年,A、B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及术后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术前及术后的Insall-Salvat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髌下脂肪垫的保留与切除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而髌下脂肪垫的切除可导致低位髌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TKA患者的临床情况.对膝关节进行术前及术后HSS评分,测量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34.9个月,术前术后患膝HSS评分分别为(45.54±7.67)分和(88.66±5.05)分,术前术后患膝最大屈曲度分别为(92.44±10.80)°、(99.13±9.9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准备、正确处理术中胫骨骨缺损与软组织挛缩、防治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早期行功能行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闫金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98-2500
目的:探讨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68膝)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和普通后稳定假体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评分标准和美国西部Ontario 和McMaster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 WOMAC)评价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和活动度及膝前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1年HSS和WOMAC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6.28、7.36,对照组:t=5.23、7.35,均P<0.05);术后1年,观察组HSS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5);术后3个月起观察组WOMAC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P<0.05);治疗后3个月、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5.24、4.66,对照组:t=5.81、4.64,均P<0.05);术后1年,观察组最大屈曲度和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5.33,均P<0.05)。观察组术后膝前痛发生率2.94%,对照组14.71%,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结论高屈曲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膝骨关节病可以改善术后远期膝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减少膝前痛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KA术后医护联合干预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9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常规指导患者行TKA术后功能锻炼,治疗组:35例,除指导患者行TKA术后功能锻炼外,同时行医护联合干预辅助患者被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末次随访测量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对照组平均最大屈曲度(95±5)°,伸直角度(7±4)°,治疗组平均最大屈曲度(115±5)°,伸直角度(-5±6)°,治疗组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SS评分:优良率67.6%;治疗组优良率达到91.4%(P<0.05)。结论 TKA术后早期医护联合干预辅助患者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明确作用,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3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给予康复训练,治疗90 d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膝前疼痛、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状况等.结果 两组均治愈出院,随访90 d后,治疗组膝前疼痛VAS评分(2.1±0.5)分、关节活动度(125.9 ±16.8)°、Lysholm评分(86.5 ±11.7)分,对照组分别为(5.2±7.8)分、(96.5±7.8)°、(47.6±8.3)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6.4、7.6,均P<0.05).结论 康复训练可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镜清理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12~2019-11 ACL损伤患者75例,其中37例行膝关节镜下髌腱移植重建术为对照组,另38例行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为研究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保留滑膜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248 例行单膝TKA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KA 治疗,对照组120 例术中切除滑膜,观察组128 例术中保留滑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感染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9.56 ±26.35) min、术中出血量(472.42 ±86.18) mL、术后24 h 引流量(685.25 ±92.68)mL 及术后输血率29.17%均明显高于观察组[(71.25 ±21.58) min、(198.56 ±48.52) mL、(354.26 ±75.28) mL、10.94%](均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 周关节活动范围、住院时间基本相近(均P >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术后1 d、术后7 d 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于术后14 d 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WBC、CRP、血沉水平在术前、术后1、7、14 d、术后6、12 周、术后6月、术后1 年8 个不同时间段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t 检验均P >0.05;观察组术后12 周HSS 评分表中功能评分(19.65 ±2.46) 分和总评分(86.06 ±1.68) 分均高于对照组[(18.92 ±2.36)、(85.06 ±1.58) 分](均P <0.05),其他项评分两组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术后1 年HSS 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 <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滑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进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在TKA 手术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关节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髌股关节炎膝前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髌胶关节炎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膝关节镜关节清理术治疗,术后加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实验组行膝关节镜关节清理术治疗,术后在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2.9±0.6)分,高于实验组的(1.3±0.5)分,Lysholm评分为(76.2±5.9)分,低于实验组的(88.9±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56,t=9.306,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0.0%)低于实验组(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507,P<0.05).结论 采用膝关节镜关节清理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髌股关节炎膝前痛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黄欢  李建锋  李强  李萌  蔡莉丹  赵乐  陆铭淏 《江苏医药》2021,47(11):1160-1163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行TKA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术中使用氨甲环酸0.5g在手术切口内浸泡5 min,B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于麻醉前30 min以及术后3、6、12h加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4天Hb下降值、术后输血率和术后1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术后第4天Hb下降值小,术后输血率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个月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TKA患者,局部浸泡联合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减少TKA术后失血,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痉挛度和膝内翻角度,并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95.76±4.11)°、膝关节屈曲痉挛度(172.72±3.99)°、膝内翻角度(0.49±0.21)°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32.22±3.78)、(18.06±1.68)、(16.99±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中优18例(45.0%),良21例(52.5%),可1例(2.5%),差0例,优良率为97.5%。治疗后, 4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膝关节肿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经过对症治疗后其症状均完全消失。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单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抽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本院接收的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研究组行单髁置换术,对照组行全膝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56.12±17.26) min,术中出血量为(144.47±28.71)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为(2.08±0.72)分、关节活动度为(121.62±5.06)、HSS评分为(85.10±7.77)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6%)与对照组(3.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近期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改善关节疼痛、活动度及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重度膝骨关节炎(KOA)内侧间室病变中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内翻畸形病人12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UKA组(n=61,固定平台UKA治疗)和TKA组(n=60,不保留后交叉韧带TK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早期恢复速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ROM);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K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床时间、可步行1 min时间、可屈曲90°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0.25±4.14)min、(10.32±2.31)cm、(142.17±18.34)mL、(1.87±0.30)d、(4.95±0.33)d、(8.14±0.89)d、(10.24±2.76)d,UKA组分别为(29.37±3.25)min、(7.43±0.78)cm、(63.78±5.28)mL、(1.12±0.25)d、(2.96±0.47)d、(6.26±0.78)d、(7.76±0.62)d。与TKA组比较,UKA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膝)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根据软组织平衡情况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非限制性假体(12膝)或者限制性假体(4膝),记录骨缺损、手术时间、出血量、关节稳定性、髌骨轨迹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25±15)min,术中出血量(150±25)mL,术后出血量(650±75)mL。所有关节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平均活动度为(120±25)°。经过3~42个月随访,HSS评分由手术前平均25分提高至手术后平均95分,无一例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改变复杂,手术的难度大,需要很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韧带损伤严重者需要采用限制性假体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研究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髌骨低位的机制.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60例380个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资料.把insall-salvati指数大于0.8和关节线抬高4 mm定义为有临床意义.按照HSS膝关节评分(以75分为标准)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的情况.对2组的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高分组352膝,未发现低位髌骨患者;低分组28膝,其中22膝关节线抬高平均(7.0±2.0)mm.HSS膝关节评分结果:低位髌骨组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 结论 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要最大程度地恢复原有的膝关节线位置,并加强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25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10年25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对258例266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250例,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8例16膝;行髌骨置换16例16膝。原发疾病包括骨性关节炎(2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关节畸形包括膝内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216例(224膝)成功随访,随访时间4月~10年。手术前、后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结果随访患者术后在疼痛、膝关节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在疼痛缓解方面效果显著。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屈曲110°,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4.38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91.43分,优良率达95.6%。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近、中期疗效佳,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完善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有效的康复措施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及异体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单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青壮年患者252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自体肌腱移植组及异体肌腱移植组,每组126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自体及异体两种腱移植材料来修复患侧膝关节韧带,以健侧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8个月,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L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自体肌腱移植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患侧膝关节均可达屈曲及伸直功能正常范围.自体腱移植术后动静脉损伤17例,无免疫排斥,血栓形成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3例.23例患者早期出现患者肢体麻木等神经受损表现,均经治疗后消失.Lysholm评分、IKDC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4.327,P<0.05).异体肌腱移植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患侧膝关节均可达屈曲及伸直功能正常范围.异体腱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10例,血栓形成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动静脉损伤10例等并发症.20例患者早期出现患者肢体麻木等神经受损表现,均经治疗后消失.Lysholm评分、IKDC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3.54,P<0.05).2组患者对照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肌腱移植的并发症少于异体肌腱移植,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及异体腱移植术均能明显促进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双侧同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23例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8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临床疗效[1]。结果术前评分平均31分,术后平均89.4分;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105°;手术效果评定:优34膝(73.9%),良9膝(19.6%),可3膝(6.5%),差0膝,手术优良率93.5%。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陈为民  王卫军  施鸿飞 《安徽医药》2021,25(9):1753-1756
目的 对比分析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病人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HTO治疗,观察组行单髁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1.27±19.85)mL,低于对照组(172.55±20.32)mL(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81±0.72)分、(1.65±0.5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5±0.75)分、(2.58±0.81)分(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36.55±7.01)分比(40.68±6.59)分,P<0.05],ROM高于对照组[(126.5±11.5)分比(120.5±10.8)分,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SS评分分别为(76.85±7.28)分、(87.73±8.48)分,均高于对照组(73.25±7.52)分、(82.69±8.15)分(均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髁置换术与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具有显著疗效,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单髁置换术近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