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根据历代本草、方书和医著对石膏的认识和应用,石膏的功效和用法是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中逐渐总结并不断完善的。唐代以前主要运用石膏清热泻火、解肌透表、清肺平喘、生津止渴的功效;唐代较全面的认识了石膏的功效;宋代突出了石膏透疹化斑和解毒逐疫的功效;金元时期,主要运用了石膏清热泻火、解肌透表和透疹化斑的功效,对生石膏功效的认识和应用和宋代相近;明代仍然广泛运用了石膏清热泻火、解肌透表、清肺平喘、透疹化斑、解毒逐疫和生津止渴的功效;清代,温病学派兴起,广泛运用了石膏清热泻火、解肌透表、清肺平喘、透疹化斑、解毒逐疫和生津止渴的功效,其中,尤其以石膏清热泻火、透疹化斑和解毒逐疫的功效为重点;近现代普遍使用石膏清热泻火、解肌透表、清肺平喘、透疹化斑、解毒逐疫和生津止渴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衡狮静  叶静 《河南中医》2006,26(4):68-70
《神农本草经》记载,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鬼邪,产乳金疮”。石膏为《伤寒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味中药,经历代医家应用证实其清热功效显著,故有“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的美称。本文作者想就石膏清热的功效及临床的配伍应用,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做一综述。1石膏应用于热证1.1表证有热可用石膏辛寒清透,不但可清里热,同时辛散,兼可解表热。恰当的运用不但有助于表热的祛除且无寒以伤中,引邪入里之弊。在《伤寒论》治表郁轻证“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的桂枝二越婢一汤中石膏的使用即…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清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应用清法,极具特色,现详述如下:清宣郁热治内热烦躁:风寒外束,内有郁热,“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用大青龙汤(38)。方中石膏清泄里热,与麻黄汤配伍,透解郁热。若表郁内热轻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发其汗兼清里热(27)。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1860~1933)近代医学家。号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他钻研古典医籍,能尊古而不泥古,主张参取西医之长,中西汇通。撰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丰富和拓展了药物的应用范围。兹就其运用石膏之心法,探要于后。1 对石膏功能之认识 张氏在《名医别录》论述石膏“解肌发汗”的影响下,并通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认为石膏确有此功能。云:“解肌者,其力能达表,使肌肤松畅,而内蕴之热  相似文献   

5.
王昕欣  崔俊波 《光明中医》2016,(24):3561-3562
中西汇通学派创始人张锡纯先生临证善用石膏,他认为生石膏透表热,解实热,谓其为凉药中极纯良之品,并在其著作中将石膏解置于诸药解之首。现就张先生用石膏及白虎汤治疗外感实热、温热病、妇人产后发热、痢疾兼发热、疟疾及血证等的临床经验及其对相应舌脉、用药剂量、煎服法、禁忌症进行论述,试对先生运用石膏及白虎汤的临床经验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6.
<正>不同历史时期石膏的临床运用具有时代特点。秦汉时代,《神农本草经》认为其性微寒,有解肌透表、泻阳明实火、清肺平喘、生津止渴、镇惊安神之功效,仲景《伤寒杂病论》有含石膏方剂17首,且均为生用,取其清热见长之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著作所认为的石膏功效与秦汉时代基本相同,但认为其性大寒,且认识到石膏可治疗"时气"(即疫病)。唐代本草书籍较全面地总结了唐以前本草对石膏功效的认识,且应用范围大大扩展,认为其有清热泻火、清五脏热、清热通络、解毒逐疫、透疹  相似文献   

7.
丁甘仁温病透法六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透法以辛散轻灵取胜.新感表透,阻邪内传;伏气透表,促邪外达,实启门驱贼之计.投之及时、恰当,能有效截断传变,祛邪挽危.继叶天士首创,其后不乏发挥,运用广泛、活泼者可推丁甘仁等.今采撷丁氏医案中精华,归纳透法六种.1 解透法即解肌透邪.无论风温、湿温、伏暑、暑温,凡未得汗,或汗泄不畅、有汗不解,未臻气分,亦或卫气同病均依此化栽.基本方:葛根、清水豆卷(或豆鼓)、银花、连翘、蝉蜕、桑叶、薄荷、荷叶、芦根.解肌原为外感初起有汗而设,属辛凉解表.古来温病忌汗,恐病已伤阴,误药复伤阴.丁氏不泥古拘执,考据“温病有汗而再汗之例”,选诸品非图发汗,旨在透邪,使邪速去,营卫和调.临证尤善变通,譬如暑温虽迫于营分,仍疏之配伍石膏透营转气,或加玄参、天花粉、石斛清热生津;或加玄明粉、枳实、瓜萎通下存阴.湿温氤氲者,或加黄芩、黄连苦化湿热;或加通草、六一散、泽泻淡渗利湿;鹜溏洞泄归咎早进寒凉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兼顾中土;习用鸡苏散、甘露消毒丹入煎,表里双解,刻刻不忘给邪以出路.类此颇多,略不枚举.  相似文献   

8.
石膏临床应用广泛,老人、儿童、产后均可应用,历代医家善用石膏者多,这与石膏本身特性和灵活多样的方药配伍息息相关。临床症状千变万化,病人的个人体质,疾病的病位,发展趋势各不相同,如何准确应用药性及配伍方药非常重要。方药配伍关系并不是由同类功效药物单纯地、任意地叠加构成,而是要"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我们研究石膏与药对和药方组成及配比,可以很大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经典名方、名老中医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葛根具有以下特点:1)葛根临床常用量范围为10~50 g,最大用量可至120 g。2)结合具体疾病、证型及相关症状确定葛根的最佳剂量范围,如用以升阳止泻,治疗成人斯蒂尔病、脾虚泄泻等,葛根用量多为10~30 g;葛根用以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治疗消渴、感冒发热、项背强痛等,用量多为30~50 g。3)应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特点配伍相应的中药,如葛根配桂枝能解肌透表;葛根配伍黄芩、黄连能升阳止泻;葛根配伍半夏以解表、和中止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在退热,改善发热症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仝小林教授认为,热病应首辨新感与伏气,清温透表,给邪气以出路。治疗时以芦根清热透表,临床常用剂量60~120 g;葛根解肌透表,临床常用剂量30~60 g;石膏清气透表,临床常用剂量60~120 g。三味药组成小方,有良好的清热透表作用。  相似文献   

11.
1配葛根,解血清热“柴胡主时病内外热不解。”有和解退热之功,对于外感发热有透表泄热之效。《伤寒六书》中柴葛解肌汤,以柴胡配葛根解肌清热;羌活、白芷助柴葛解肌表,并除诸痛;黄芩、石膏清邪郁所化之热;桔梗宣肺;芍药、甘草和营泄热,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之证。2配枳、生事,疏表透邪少阳经病偏于半表之证.而症见寒热往来、头痛、耳聋目赤、胸胁满痛等证。治宜祛邪外透.方用柴胡仅橘汤。3配秦究,驱民散邪外受风邪.失治传里.耗报阴血.因虚而致的民劳病。症见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期热之劳热骨蒸之证。治宜…  相似文献   

12.
王国斌教授认为脾虚湿蕴、肝经湿热、邪郁肌表为带状疱疹的病机关键。解肌表、除湿热、止疼痛是治疗大法。用升麻葛根汤经验方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甚佳。本文对王师运用升麻葛根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和法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和法”,就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医圣张仲景善用和法 ,在《伤寒论》一书中体现“和”法的方剂甚多 ,主治颇广 ,可谓开后世和法之先河 ,为后世和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择其要者加以浅议 ,冀以窥其和法用药之端倪。1 解肌表 ,调和营卫 《伤寒论》1 3条云 :“太阳病 ,头痛 ,发热 ,汗出恶风 ,桂枝汤主之”。此为太阳中风表虚证的治法。太阳统摄营卫而主一身之肌表 ,抗御病邪而为六经之藩篱。若风寒之邪侵表 ,太阳之经受邪 ,营弱卫强 ,营卫不和 ,乃致头痛、汗出、恶风、脉缓诸症 ,治以桂枝汤解肌祛风 ,调…  相似文献   

14.
石膏是临床常用药物,其药性清凉微寒,有一定的涩性,有清热泻火、祛烦平喘之效。国医大师张志远将其列为伤寒十八罗汉之一,称之为“解肌退热罗汉”。石膏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发热、烦躁、哮喘”三大症状合理选用,常用“石膏-麻黄”“石膏-知母”“石膏-青蒿”“石膏-大黄”药对,并提出石膏用量宜大,常用剂量为20~100g,内服者为生品,不可研末吞服等注意事项。在外感发热、胃火牙痛、胃溃疡、肺热咳喘等疾病的治疗中运用石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王大红 《光明中医》1999,14(4):22-22
汗法,又称解表法,是去除表邪,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疏泄腠理,透邪外出的作用,邪在肌表,及时采取汗法,常能达到“汗出而解”的目的,然而怎样充分发挥汗法临床效果,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除必须正确辩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外,还有一个“度”的问题,医圣...  相似文献   

16.
论"制性存用"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性存用是中医方剂配伍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多首中医名方中的制性存用问题的探讨,总结了方剂在配伍时运用“制性存用”的规律。指出“制性存用”法运用于方剂的配伍中,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使药物更适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提出了在运用“制性存用”配伍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例一、冯××,男,17岁,中学生。因患感冒三日,体温39°~40℃,头痛目赤,周身不适,咽痛口渴,食欲不振,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脉浮数。证属外感风热,肺胃蕴热,治宜疏风清热,药用生石膏、滑石、牛蒡子、神曲,生大黄。共二剂,热退症平。按:石膏,临床常为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的要药,虽其性大寒,但其味辛甘,“辛以散之”,能疏和卫气,开达腠理,善清肺胃郁热。《别录》载有“解肌发汗”之功,可见石膏其质虽重,但可解肌透邪,寓有透表清热之能。滑石之主要功效为通淋泄热,虽前人有“利毛窍开腠理”之  相似文献   

18.
葛根,性味甘、辛、平,入肺、胃经,功能发表透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生津止渴。临证时按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巧妙配伍,应用甚为广泛,且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应用归纳如下:1治感冒《本草求真》曰:“葛根八脚,性辛开陕发汗.解肌退热。”临床治疗风寒感冒常配伍羌活、防风、芥德等辛温解表药;治风热感冒常配伍柴胡、菊花、金银花等辛凉解表药。尤其对太阳表证之项背强直或头痛疗效更好。2治麻@麻疹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传染性疾病.古人在其治疗上有“麻不厌透”、“麻宜发表透为先.形出毒解便无忧”之说,尤其对其初疹期和…  相似文献   

19.
胡希恕先生临床擅长应用石膏,将石膏的基本应用指征归纳为:口干舌燥,薄白苔,白苔发燥,不水滑,并可见心烦、尿频、苔黄燥等;认为石膏与麻黄配伍可以治疗汗出,并有解凝降压等作用,否认石膏的解渴及解表作用。本文通过对胡希恕应用石膏经验的整理总结,以期为我辈后学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丁鑫  王乐平 《中医药学刊》2014,(9):2240-2242
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析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中温热类证候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显示:清透法贯穿于温病温热证卫气营血全过程。"透邪"药物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辛温/辛微温的药物在温病卫分证中根据邪气郁闭的程度和邪气性质及患者的体质等可与辛凉类药物相配伍,增强辛凉透表之功;"清法"的用药多注重脏腑和病位浅深,药物多归肺、胃、肝胆、心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