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喹硫平单药及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喹硫平及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Ι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双相Ι型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喹硫平合并碳酸锂组,疗程4周,以杨氏躁狂量表(YMR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的第4周末,喹硫平组痊愈率83.9%,有效率93.5%,喹硫平合并碳酸锂组痊愈率83.3%,有效率93.3%。两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YMRS量表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第1、2、3、4周末YMRS量表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单药治疗组明显少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1,P0.05)。在喹硫平的用药剂量上,联合治疗组明显少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及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Ι型障碍躁狂发作疗效相当,均有良好疗效但喹硫平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许安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9):1605-1606
目的:分析碳酸锂与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n=81)口服喹硫平(起始剂量100 mg Qd,最大剂量800 mg Qd)治疗、对照组(n=74)采用碳酸锂(起始剂量200~500 mg Qd,维剂量持500~2000 mg Q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8 w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水平及GSH-Px、MDA水平明显下降,IL-10、SOD水平明显升高,其中研究组变化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喹硫平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临床可考虑将其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周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3):483-485
目的:分析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9例和B组4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BRM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斯康星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0例患者分别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及碳酸锂治疗,观察4周,用BRMS躁狂量表及CGI评定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有效率75%,碳酸锂组有效率为72.5%。治疗4周后BRMS减分率两者相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丙戊酸钠组明显低于碳酸锂组。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Ⅰ型障碍疗效与碳酸锂相当,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5.
李洪新 《医学信息》2018,(7):134-135138
目的 研究安非他酮与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安非他酮组和喹硫平组,每组42例。安非他酮组采取口服安非他酮治疗,喹硫平组采取口服喹硫平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抑郁症状改善时间、抑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喹硫平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安非他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抑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安非他酮组,且抑郁评分降低时间短于安非他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BPD)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P物质(SP)水平、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遴选102例BPD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喹硫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w、4w及8w的精神症状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浆NPY、SP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w、4w及8w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F=129.979,57.450;P0.05)和PANSS总分(F=130.514,48.942;P0.05)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1w、4w及8w后的HAMD评分(t=-3.482,-2.625,-2.674;P0.05)和PANSS总分(t=-2.439,-3.175,-5.173;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74.51%)(χ~2=0.038,P0.05);治疗8w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浆NPY水平显著升高(t=-12.207,-11.183;P0.05),SP水平显著降低(t=9.970,8.025;P0.05),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4.003,3.03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80%和11.7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w及8w后的TE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BPD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抑郁障碍等精神症状,药物副反应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ISC1内含子9甲基化水平与认知功能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2018年就诊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的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别给予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进行评定,并检测DISC1内含子9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认知功能评定显示,在30~39岁中,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持续操作测验(CPT)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4,P0.05);在40~50岁中,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在连线测试(TMT)(t=-3.235,P0.01)和持续操作测验(CPT)上(t=-2.318,P0.05)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显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t=-3.952,P0.00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以及不同年龄段DNA甲基化水显示,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平均与TMT、CPT、stroop色词测验及简易视觉空间记忆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与CPT间存在正相关(r=0.549,P0.05),与TMT、stroop色词测验及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部分认知功能优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在其各自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平与CPT间存在正相关,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评定喹硫平片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探讨喹硫平片治疗躁狂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来加以证实。方法将80例躁狂发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0例,分别昂他们服用喹硫平片和碳酸锂片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疗程相同,规定为9w,然后采用BRM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第1w和第2w结束,两组经过BEMS评分后比较,发现对照组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P<0.05),验证结果证实喹硫平片的见效速度要明显快于碳酸锂片,当疗程结束后,发现两组的效率分别为76%和88%,两组疗效相当于(P>0.05);两组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喹硫平片治疗躁狂症据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安全性很高,可称其为是治疗这种症状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少年躁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72例少年儿童急性躁狂发作分别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其中丙戊酸镁缓释片36例,碳酸锂36例。疗效评定采用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6周。结果丙戌酸镁缓释片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72.22%、88.89%,碳酸锂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69.44%、86.11%,两组总有效率接近。碳酸锂组恶心、震颤、EKG异常多见。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一样能有效治疗少年儿童急性躁狂发作,丙戊酸镁缓释片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丙戊酸钠合并碳酸锂与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对双相Ⅰ型躁狂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双相Ⅰ型躁狂患者72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合并碳酸锂治疗。结果:治疗1周、4周、6周,观察组患者BRM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458,-26.019,-18.573;P0.01),观察组患者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8.213,-16.795,-25.483;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结论:对双相Ⅰ型躁狂患者,丙戊酸钠合并碳酸锂治疗效果优于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有利于减轻躁狂症状,改善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120例蹂狂发作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对照组(碳酸锂),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各做1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试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健康同胞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2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者组)及其健康同胞29名(同胞组),以及51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WCST的完成测验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同胞组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与同胞组相比,患者组的随机错误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健康同胞可能均存在执行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女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118例躁狂发作患者平均分为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和碳酸锂组,在治疗前,治疗1、2、4、6周末及3月、6月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末检测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并记录月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BRM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丙戊酸镁缓释片组BRMS评分第2周时低于碳酸锂组(t=2.75,P<0.01)。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86.7%,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84.5%,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末PRL、E2、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2.42,4.05,2.36;P<0.05),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t=2.91,P<0.05),碳酸锂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女性躁狂发作疗效肯定,起效快,安全性高,但可能引起激素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血浆孤啡肽(OFQ)水平.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别测定26例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和31例正常人血浆OFQ浓度.结果:躁狂组血浆OFQ水平[(11.29±3.28)pg/ml]低于对照组[(13.92±4.53)pg/ml],P<0-05.躁狂组OFQ水平与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75,P<0.01).血浆OFQ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接触、敌意/破坏行为、性兴趣、睡眠、意念飘忽、患者的受教育程度(β=-1.121,-0.969,0.265,0.455,0.407,0.333,-0.123;P均<0.01).结论:孤啡肽可能参与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喹硫平辅助多奈哌齐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医院就诊的78例PSCI患者,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联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喹硫平辅助治疗,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并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认知评分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喹硫平辅助多奈哌齐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中度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口服奥拉西坦胶囊,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富马酸喹硫平连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痊愈期双相障碍患者及其健康同胞的注意功能。方法:选用连续操作测验(continues performance test,CPT)和倒行掩蔽测验(backward mask test,BMT),对36例临床痊愈期双相障碍患者(患者组)及其36名健康同胞(同胞组),以及3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注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组的CPT2、BMT1和BMT2的成绩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的CPT2、BMT1、BMT2、BMT3和BMT成绩均低于同胞组。同胞组CPT1、BMT1、BMT2、BMT3和BMT成绩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双相障碍存在注意力的持续性、分配和激活缺陷,易受无关刺激干扰,其健康同胞也存在持续注意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合用及单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合并喹硫平组(实验组31例)及单用喹硫平组(对照组32例).两组在基线及6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袁(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末,组内前后比较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降低(P<0.001),组间比较阴性症状量表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2.24,P<0.05).PANSS量表及分量表分治疗前后实验组阴性症状量表分及总分减分值均高于对照组(t=2.48,2.07;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x2=0.38,P>0.05).结论 合用阿立哌唑能够更明显地改善阴性症状,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程12周。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评估治疗效果,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评估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并分别于0,1,2,4,6,8,10,12周评定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同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PI分值明显下降(t=2.02~4.39,P<0.05),但是ADAS-Cog升高(t=2.15和2.73,P<0.05)。喹硫平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改变不明显(t=1.10,P>0.05),而利培酮组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t=3.97,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7%,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其中1例出现意识障碍。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均能改善BPSD,但喹硫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测定住院双相障碍患儿149例和50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按照目前发作形式分为躁狂组49例、抑郁组80例和混合组20例,比较3组间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结果:躁狂组在总病程(F=8.237,P0.001)和本次病程(F=5.228,P0.05)的时间上低于抑郁组和混合组,躁狂组非核心家庭(离异、丧偶)的比例高于抑郁组和混合组(χ~2=6.200,P0.05);混合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比例高于躁狂组和抑郁组(χ~2=7.449,P0.05)。躁狂组、抑郁组和混合组治疗前后的T3、T4值及治疗后的FT4值低于对照组(F=49.214,27.303,12.882,P0.001);躁狂组在治疗前的FT3值高于其他3组(F=5.512,P0.001);躁狂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抑郁组和对照组,并且混合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对照组(F=8.7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在治疗前后与正常青少年的比较中具有不同的甲状腺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